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毛葉樟

鎖定
毛葉樟(Cinnamomum mollifolium H. W. Li)是樟科樟屬的喬木。毛葉樟樹皮灰褐色,具縱向條紋;枝條纖細,具縱向條紋;芽大,卵珠形,芽鱗密集,密被黃褐色短柔毛,邊緣具睫毛;葉互生,卵圓形,革質,上面疏被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柔毛後漸變稀疏;葉具柄,腹凹背凸;花小、淡黃色,花梗纖細,花兩面密被灰白微柔毛;果近球形,稍扁而歪。花期3—4月,果期9月。 [7] 
毛葉樟為中國特有植物,僅分佈在中國雲南西雙版納。毛葉樟生於路邊、疏林中或樟茶混生林中。 [8]  毛葉樟喜温暖濕潤的亞熱帶生態條件,不適高温多雨的熱帶北緣生態條件;宜生於濕潤肥沃的酸性土至中性土。毛葉樟通過種子繁殖。 [9] 
毛葉樟的枝葉可入藥,有祛風除濕,止痛,殺蟲的功效。 [10]  毛葉樟的樹體高大,材質優良,枝葉濃密,是荒山綠化、行道樹、涵養水源、園林觀賞的優良樹種。毛葉樟的枝葉、果和根芳香,可供提精油。 [11]  毛葉樟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收入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為瀕危(EN)保護等級。 [12] 
中文名
毛葉樟
拉丁學名
Cinnamomum mollifolium H. W. Li
別    名
羅木來 [6] 
中沙海
香茅樟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樟目
樟科
樟屬
毛葉樟
命名者及年代
H. W. Li,1975
保護級別
瀕危(IUCN標準)

毛葉樟形態特徵

喬木,高5-15米;樹皮灰褐色,具縱向細條裂。枝條纖細,具縱向細條紋,幼枝近圓柱形,初時略被灰色小柔毛,老枝明顯壓扁,極無毛。芽大,卵珠形,長達1釐米,芽鱗密集,寬卵圓形至近圓形,先端微凹,具小突尖頭,密被黃褐色短柔毛,邊緣具小睫毛。葉互生,卵圓形或長圓狀卵圓形,有時倒卵圓形,革質,長(4.5)7.5-12(16)釐米,寬3.5-5(8)釐米,先端鋭尖或短漸尖,基部寬楔形至近圓形,兩側有時不相等,革質,上面疏被小柔毛但很快全然極無毛,下面初時極密被灰白色小柔毛後漸變稀疏,但老時仍不脱落,側脈每邊4-6條,斜上升,在葉緣之內消失,與中脈在上面凹陷下面凸起,橫脈在上面不明顯或微下陷,但在下面多少明顯,細脈兩面不明顯;葉柄長1-2釐米,腹凹背凸 [7]  ,幼時密被小柔毛,老時極無毛。
毛葉樟
毛葉樟(8張)
圓錐花序腋生,自幼枝基部向上着生,在幼枝最基部者常無葉,纖細,長7-11釐米,具12-16花,在上部具分枝,分枝短小,長0.6-1(1.5)釐米,末端為具3花的聚傘花序;總梗纖細,長4.5-6.5釐米,與花梗疏被小柔毛,後漸變無毛。花小,淡黃色,長約2.5毫米,花梗纖細,長2.5-5毫米。花被兩面密被灰白微柔毛 [7]  ,花被筒倒錐形, 長約1毫米,花被裂片長圓形或長圓狀卵圓形,長約1.5毫米,先端鈍或鋭尖,近等大,外輪寬1.2毫米,內輪寬1.3毫米。能育雄蕊9,花絲全長及花葯背面被柔毛,第一、二輪雄蕊長約1.4毫米,花葯寬卵圓形,4室內向,上方2室較小,花絲與花葯近等長,第三輪雄蕊長1.6毫米,花葯長圓形,4室外向,花絲扁平粗大,稍長於花葯,基部有一對具短柄的圓形腺體。退化雄蕊3,位於最內輪,長約1毫米,被柔毛,先端鑽狀三角形,具柄。子房近球形,直徑約1毫米,花柱長2.3毫米,柱頭盤狀,具圓裂片。
果近球形,稍扁而歪,干時直徑9毫米,花被片脱落;果託長達1釐米,外面具槽,先端驟然成盤狀,直徑達9毫米,邊緣截平。花期3-4月,果期9月。 [1]  [7]  [13] 
在中國雲南實生樹種植後,5-7年生樹可開花結實。生長期3-10月,停長期11至次年2月,此時有季節性換葉(落葉);花期3-4月(上旬),果熟期10-11月。具有萌發力較強的特性,成齡樹等砍伐後又能很快萌生和長成新植株。 [3] 

毛葉樟生長環境

毛葉樟生長於海拔1100-1300米的路邊、疏林中或樟茶混生林中。 [1]  [8] 

毛葉樟分佈範圍

毛葉樟為中國雲南特有分佈種,僅分佈於中國雲南南部西雙版納的勐海,西雙版納植物園及昆明植物園引種和栽培。 [1]  [3] 

毛葉樟生長習性

毛葉樟喜温暖濕潤的亞熱帶生態條件,不適高温多雨的熱帶北緣生態條件;宜生於濕潤肥沃的酸性土至中性土。 [9]  要求年平均氣温18℃或以上,年降雨量1300毫米以上,幼樹可耐絕對最低氣温-2.7℃至-5.4℃,而不致受害。在年平均氣温15℃以上,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的北亞熱帶地區亦能生長,但不易開花結果。土壤為紅色壤質土,較富含有機質,pH值為4.5-6。 [3] 

毛葉樟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以種子繁殖育苗為主,亦可用插條繁殖,生根成活率也高。 [9] 
毛葉樟
毛葉樟(5張)
種子繁殖:果熟期採收紫黑色果實,洗除果肉後,稍晾乾的種子千粒重130-160克,種仁富含油脂和易失水而變質。有短期休眠。不宜幹藏,用濕潤砂貯藏可有效地保存種子的生命力。濕砂藏至次年2-3月播種,發芽率可達65-80%。具2-3片新葉的幼苗,可移人營養袋育苗,苗牀搭遮蔭棚,生長6-8個月可拆除,增加光照,使幼苗受到鍛鍊,並可促進生長。 [3] 
插條繁殖:取5年生樹和成齡樹砍伐後萌生枝的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作插條,於雨季6-9月帶葉扦插,其生根成活率可達88%。生根苗的移植、撫育等同實生苗。 [3] 

毛葉樟栽培技術

定植及管理:於雨季始及之中,取1-2年生苗木種植,每畝種44、56、83株,株行距為2米×4米、3米×4米、3米×5米。密植型(2米×4米)林地實施矮林作業,樹高控制在1.5-2米以內;中密型,如3米×4米、3米×5米林地,實施高林作業,樹高控制在3米以內。幼林地每年除草2-3次和松塘土1-2次。行間可間作大葉茶,組成毛葉樟+大葉茶人工生態林。亦可選種農作物、芳香藥用植物。 [3] 
採收與加工:主要採收和利用枝葉,一般種植後4-5年生樹可首次採收,待萌發生長1-2年或2-3年又可採收。採收時間為8-9月間,亦可在10-11月間,但以8-9月為好,此時枝葉產量及出油較其他月高。加工主要採用水中蒸餾方法蒸餾葉油,每甑(次)蒸餾時間為4-6小時或以上。 [3] 

毛葉樟主要價值

毛葉樟藥用價值

毛葉樟的枝葉可入藥,有祛風除濕,止痛,殺蟲的功效。 [10] 

毛葉樟經濟價值

毛葉樟的樹體高大,材質優良,枝葉濃密,生長較快,是荒山綠化、行道樹、涵養水源、園林觀賞的優良樹種。 [3]  [11] 
毛葉樟的枝、葉含芳香油,果仁含脂肪,可作工業用油。 [2]  毛葉樟葉油主含檸檬醛,根油為黃樟素,果油為檸檬醛,其他部位精油主要成分不明顯。其鮮葉出油0.62-2%,主要成分檸檬醛含量達74%,為樟屬植物中含量較高的品種之一。葉油中尚含有蒎烯、檸檬烯、水芹烯、芳樟醇、香葉醇等含量較低的成分。其側根出油0.62%,含黃樟素77(90)%,尚含蒎烯、檸檬烯、桉葉素、樟腦、松油醇、欖香素、肉豆寇醚等。從毛葉樟葉油中可單離檸檬醛,為重要的調香原料,常作食品、飲料、牙膏、皂用香精,亦是合成紫羅酮系列產品、維生素甲(A)和葉綠醇等的主要原料。 [3] 

毛葉樟保護現狀

毛葉樟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收入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為瀕危(EN)保護等級。 [4]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