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葉茶

鎖定
大葉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為雲南特有的茶種,原產於雲南西雙版納、普洱等地,是製作普洱茶的原材料。大葉茶及其近緣種均有較大而美麗的花瓣,雄蕊多數,株型美觀,有些地方將大葉茶作為園林樹木栽培,普洱市的一些街道用大葉茶作為行道樹。雲南是茶樹種植大省,種植的茶葉品種多以大葉茶為主,普洱市作為大葉茶的主要產地之一,全市各區縣均具有大面積大葉茶種植。 [1] 
中文名
大葉茶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山茶科
山茶屬
變    種
普洱茶
拉丁學名
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

大葉茶產地

大葉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 (Masters) Kitamura),為雲南特有的茶種,原產於雲南西雙版納、普洱等地,是製作普洱茶的原材料。大葉茶及其近緣種均有較大而美麗的花瓣,雄蕊多數,株型美觀,有些地方將大葉茶作為園林樹木栽培,普洱市的一些街道用大葉茶作為行道樹。雲南是茶樹種植大省,種植的茶葉品種多以大葉茶為主,普洱市作為大葉茶的主要產地之一,全市各區縣均具有大面積大葉茶種植。 [1] 

大葉茶形態特徵

大喬木,高達16米,胸徑90釐米,嫩枝有微毛,頂芽有白柔毛。葉薄革質,橢圓形,長8-14釐米,寬3.5-7.5釐米,先端鋭尖,基部楔形,上面幹後褐綠色,略有光澤,下面淺綠色,中肋上有柔毛,其餘被短柔毛,老葉變禿;側脈8-9對,在上面明顯,在下面突起,網脈在上下兩面均能見,邊緣有細鋸齒,葉柄5-7毫米,被柔毛。花腋生,直徑2.5-3釐米,花柄長6-8毫米,被柔毛。苞片2,早落。萼片5,近圓形,長3-4毫米,外面無毛。花瓣6-7片,倒卵形,長1-1.8釐米,無毛。雄蕊長8-10毫米,離生,無毛。子房3室,被茸毛;花柱長8毫米,先端3裂。蒴果扁三角球形,直徑約2釐米,3爿裂開,果爿厚1-1.5毫米。種子每室1個,近圓形,直徑1釐米。 [5] 

大葉茶栽培管理

大葉茶苗木選擇運輸

1 、品種選擇
品種選擇主要根據品種適應性,選擇適宜當地氣候條件的適栽品種。結合今後幹茶製品的種類選擇適應性和抗逆性均好的品種。
2 、苗木選擇和運輸
大葉茶 大葉茶
茶樹扦插苗的苗木質量,對定植成活率和成長情況關係密切。選擇二年生地苗和袋苗定植效果好,不僅成活率和成長情況顯著優於當年生地苗,而且,二年生地苗根系組織較堅實,有1-2條粗壯的支根,更適合遠距離運輸。袋苗遠距離運輸成本高,宜就近就地移栽 。袋苗遠運時,不可淋水過多,以免袋內土壤結塊成團,影響根系生長。地苗遠運時根部要蘸泥漿和多帶土,儘可能用籮筐裝運。苗木在運輸途中要防風吹日曬,並注意適當噴水保濕。 [2] 

大葉茶種植

園地選擇開墾及苗木定植
1 、園地的選擇
園地應選擇在交通方便,水利條件好,周圍無大的工廠或污染源,生態環境優越,西曬少,土壤酸鹼度在pH4.5-6 之間,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塊,坡度在25°以下。
2 、開墾質量
種植溝深寬以60×80釐米為宜。基肥在回溝填土時施入溝中,每畝施有機肥2000千克,油餅100千克,注意將肥料與土拌合均勻,肥料層上再蓋20釐米厚的紅(黃)壤底土。開墾好的茶園,要求耕層深厚,基肥充足,枱面內低外高,利於排水。利用茶樹根系的趨肥性,誘導根系向深層土中發展,增強茶樹的抗旱能力。
3 、定植時期和種植方式
①定植時期
大面積定植扦插苗,以雨季6-7月最為適宜。雨季初期定植的扦插苗,成活率高,生長期長,並可節約人力物力。但具體定植時間的掌握,還要根據扦插苗是否達到移植標準來決定。在有灌溉條件的地方,袋育扦插苗可在雨季以前定植。
②種植方式
要根據品種的株形和枱面寬度來確定,開張株形品種和枱面在1.8米以下采用單株單行方式定植,株距30釐米左右,每畝植1200-1400株。直立株形品種和枱面超過1.8米採用單株雙行方式定植,株距30釐米左右,小行距30釐米,每畝植2000-2400株。實踐證明,無性系茶樹良種的個體生長強,按上述方式建立的茶園,能達到優質高產和穩產的要求。
4 、定植方法
扦插苗由取自母本樹的枝條繁育而成 。能保持母樹的遺傳性狀,定植後成長快,能提前成園採茶。但扦插苗的根系由鬚根組成,無明顯主根。大量呈水平輻射狀着生的鬚根,分佈在淺層土中,抗旱能力差,定植時要採取與其根系相適應的措施,才能獲得成活率高成長快的效果。
地苗移栽起苗時要多帶土,儘量避免損傷根系,栽苗時要在種植溝內先做一土堆,將鬚根擱置在土堆上,使鬚根舒展,然後將細碎鬆土覆蓋根系壓實,用地膜覆蓋,蓋遮蔭網(或插樹枝遮蔭)防護。定植兩年生地苗時,則要在填土時用手將土分層按緊,用地膜覆蓋,蓋遮蔭網(或插樹枝遮蔭),袋苗定植時要撕去塑料袋,將苗帶土放置在種植穴內。用細碎鬆土填入穴中,適當按緊,再將撕下的塑料袋平鋪在茶苗旁,對防止土壤板結和提高地温有一定作用。袋苗定 植也要做好遮蔭防護。 [2] 

大葉茶雲南茶種

大葉茶茶種優勢

大葉茶 大葉茶
雲南大葉茶具有生長勢強、發芽期早、採摘期長、芽葉肥壯、內含物豐富、茶多酚含量較高等特點,是加工普洱茶的優質原料。近年來,隨着普洱茶市場的升温,茶農種茶的積極性較高,特別是喜歡種植茶籽實生苗。茶樹繁殖的方式分為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 2 種,有性繁殖是利用茶籽進行播種育苗,也稱種子繁殖。種子繁殖的特點是幼苗主根明顯,入土深,抗旱、抗寒能力強,繁殖簡易,苗期管理方便省工。茶籽實生苗適宜在土壤條件差,水分缺乏的山區種植。結合雲南大葉茶的特徵特性,筆者根據實踐經驗,總結出一套茶籽育苗技術,以供生產參考。 [3] 

大葉茶茶籽育苗技術

一、選種
1、適時採收
雲南省已審定的國家級有性系良種有勐海大葉種、勐庫大葉種、鳳慶大葉種,其種質優良,性狀較穩定,是種子繁殖的優良種源。茶籽質量的好壞,其生活力的高低與茶籽採收時期密切相關。成熟的茶籽,果皮呈綠褐色或黃色,無光澤,有的果皮微裂,種皮硬脆呈棕褐色,有光澤。雲南茶區 9 月中下旬茶籽開始成熟,即可採收。
2、妥善貯藏
茶籽採後若不立即播種,則要妥善貯存,適宜的貯存條件是温度 5~7 ℃,相對濕度 60%~65%,這樣可防止茶籽生理活動過旺,減少種子內含物過分消耗,有利於保持種子生活力。 [3] 
二、苗圃地準備
1、選擇苗圃地
要求土壤有機質含量豐富,結構較好的紅、黃壤,土壤砂性不能過強,粘性也不宜過強。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土壤耕作層一般 30~40 cm 即可。地勢平坦的平地或緩坡地,離水源較近。避風向陽,晝夜温差不大。前作為煙、麻地或蔬菜等地的土壤上生長的茶苗容易受病蟲危害,不宜作苗圃地。
2、整理苗圃地
苗圃地選好後,按面積大小、地形、地勢等劃分為若干小區,在每個小區內再劃成平行並列的若干畦,小區內的畦應作南北向排列。苗牀進行淺耕鋤草,經陽光照射,達到土壤自然消毒,耕耙前施足基肥,鋪上厚度為 7~10 cm 的紅或黃壤心土,表土要疏鬆 細 碎。畦 寬 120~130 cm, 長 5~10 m, 高 10~20cm,兩側設排水溝,溝面寬 30 cm,溝底寬 25 cm。
3、搭建遮蔭棚
遮蔭棚具有防曬、防風的作用,是保證茶苗生長成活的重要環節。棚高一般 180~200 cm,材料可用遮蔭網、竹簾、樹枝、作物桔稈等,遮蔭度以 65%~70%為宜。 [3] 
三、播種
1、播種時期
10~11 月下旬是茶籽播種的最佳時期,播種時茶籽應飽滿無黴爛。
2、播種方法
茶籽可帶果皮撒播,果皮後期可作肥料,有利於茶苗的生長。雲南大葉種茶籽每公頃播種 12 000~15 000
kg。播種後覆土,覆土以黃壤或紅壤較好,厚度 2~3cm。
3、澆水
種籽覆土後及時澆水,澆足水,以水達到畦邊為宜。
4、蓋膜用塑料薄膜覆蓋可直接鋪在畦面上,四周用土壓緊,這種方法保温保濕效果好,但在濕度低時要掀起
薄膜澆水。苗圃覆蓋比不覆蓋提早 7~10 d 出苗,且苗全苗壯。 [3] 

大葉茶桃源茶種

大葉茶發展歷程

大葉茶 大葉茶
1969年,湖南省桃源縣茶葉科技人員在縣域南部山區陸家衝發現了1株野生大葉茶茶樹,經過多年科學攻關試驗,扦插繁育出了茶樹良種桃源大葉茶株系。1987年該項目列入湖南省“星火”計劃,在湖南省石門縣、岳陽市、長沙市等地試種,連續3年蒸青樣生化分析:春、夏、秋季三季平均水浸出物含量為44.18%、茶多酚含量31.69%,鮮葉產量比其它羣體高出3倍以上,經濟效益達7.5 萬元/hm2。1992年12月,“桃源大葉茶”被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該省地方優良推廣品種。
從發現第一株野生大葉茶開始,桃源大葉茶經歷了46年的發展歷程。湖南省桃源縣現有茶園面積6333hm2,其中桃源大葉茶4666hm2,年產茶葉1.25萬t,綜合產值突破5億元。另外,湖南省長沙、安化、沅陵、桃江及湖北省部分地區等10多個縣市栽植桃源大葉茶6667hm2桃源大葉茶已躋身湖南省茶葉十大主導優良品種。 [4] 

大葉茶栽培管理技術

一、茶園規劃建設
1、茶地選擇
選擇海拔300~800m,自然坡度25°以下自然肥力高,土層深厚,質地疏鬆,通氣性良好,土體無隔層,不漬水,腐殖質含量高,養分豐富的酸性紅、黃壤土或紫色土的平緩地。要求全土層厚度100 cm以上、地下水位在100cm以下、pH值4.0~5.5,茶園周圍有較豐富的森林等植被覆蓋。
2、排灌設施
茶園周圍設置深50~100cm, 寬40~60cm的隔離溝;園內每相隔40~50m設置橫水溝,溝深30~40cm,溝寬 50~60cm。在多片茶園之間,道路兩旁設置縱水溝,深30~40cm,寬50~60cm。橫水溝與縱水溝相接,縱水溝與隔離溝相通,隔離溝連接園外水渠、山塘。每2~3.33hm2茶園應設置一個容量為5~10m3的蓄水池,並與茶園水溝相連。
3、茶園開墾
使用機械化作業。初墾前,全面清理場地。平地開墾旋耕深度要求達到60cm以上;5~10°緩坡地開墾,沿用等高線橫向開墾,對坡面不規則的地塊應按大彎隨勢,小彎取直的原則,對局部凹凸地形要挖高填低並面填表土, 翻耕深度60cm以上;10°以上的坡地開墾,沿等高線橫向施工,根據園地的土層深度、砌坎材料和土地坡度確定合理的梯寬和梯高;新墾土層深度60cm以上;熟地開墾,先挖除原作物,清除全部根系,深翻土地60cm以上,曝曬30個太陽日。在初墾後進行復墾,復墾的深度為30cm以上,並進一步清除土中雜物,適當破碎土塊,平整土地。
4、茶苗移栽
按種植規格開壟溝,溝深20cm,寬20~30cm。在每年10月或第2年2月下旬進行,冰雪天不宜移栽。實行單行雙株(行距150 cm, 株距 33 cm, 每穴 2 株,667 m2 平 2 700 株 )或單行單株( 行距 120 cm, 株距 25 cm, 每穴 1 株,667 m2 平 2 200 株)。移栽時一手扶直茶苗,一手把土填入溝中,覆土時把鬚根覆蓋好後,再用手把茶苗輕輕上提,使茶苗根系自然舒展,並與土壤緊密相接,然後再覆土壓緊。茶苗入土部分以超過根頸部 2~5 cm為宜,隨即澆足定根水,並及時修剪,修剪高度一般為茶苗離地25cm處。定植一年後,應於秋末冬初或翌年早春補蔸,補蔸採用同齡茶苗或高度相當的低齡茶苗。 [4] 
二、茶園培管技術
1、土肥管理
淺鋤除草,移栽當年保持原狀,第二年的3月中旬至4月上旬或9月下旬進行除草。1~2齡茶園可在行間中央間作豆科(矮稈)作物,如黃豆、綠豆等。茶園施肥氮磷鉀年用量按3∶1∶1確定,在生產季節每1~2個月施一次速效肥,農家有機肥應充分腐熟後開深10~12cm的淺溝施,施後覆土保肥。
2、水分管理
每年在雨季過後和冬季清理水溝與沉沙凼,保持排水暢通。坡地茶園開橫溝攔蓄地面降水,減少地面涇流;雨季注意蓄水池蓄水,供旱期使用。茶園夏秋乾旱時應進行灌溉,且以噴灌最佳,無噴灌條件的,可實施溝灌。幼齡茶園未間作的可實行秸稈覆蓋,厚度10cm。
3、茶園修剪
茶苗定植時進行第1次定型修剪,距地面25cm剪去茶苗主枝上部;定植第2年距地面40~50cm進行第2次修剪;定植第3年距地面65~70cm進行第3次修剪,將樹冠剪成傘狀弧形。 [4] 
三、茶園病蟲害防治
1、防治對象
幼齡茶園注重防治蚜、蟎類、葉蟬等害蟲和茶芽枯病、雲紋葉枯病等;成齡茶園以防治葉蟬、茶尺蠖、刺蛾、卷葉蛾、茶毛蟲、蟎類、蚧類等害蟲及雲紋葉枯病、輪斑病、褐色葉斑病等為主,兼治其它。
2、農業防治
分批、多次、及時採摘,使茶葉生長旺盛期與害蟲發生高峯期錯開,抑制假眼小綠葉蟬茶橙癭蟎、茶白星病等危害茶葉的病蟲。
3、物理防治
利用害蟲的趨性,在茶園中安裝太陽能頻振式殺蟲燈、黃板等,進行燈光誘殺、色板誘殺或性誘殺,實現黃板、殺蟲燈、性誘劑三維立體防治。
4、生物防治
保護和利用茶園中的草蛉、瓢蟲、蜘蛛、捕食蟎、寄生蜂等有益生物,減少因人為因素對天敵的傷害。使用生物源農藥, 如微生物農藥植物源農藥
5、園區清潔
及時清除茶園內修剪的病蟲枝葉,遠離茶園深埋或銷燬;清除茶園作業過程中廢棄的化學肥料、農藥等包裝物及施用有機肥後遺留的污染物;冬季使用石硫合劑、礦物油封園,減少越冬病蟲基數。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