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毛筍

鎖定
毛筍,中藥名。為禾本科剛竹屬植物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ière)J. Houz.的嫩苗。植物毛竹,分佈自秦嶺、漢水流域至長江流域以南台灣省,黃河流域也有多處栽培。具有化痰,消脹,透疹之功效。主治食積腹脹,痘疹不出。
別    名
茅竹筍《綱目拾遺》
中藥名稱
毛筍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禾本目
禾本科
剛竹屬
毛竹
採收時間
4月
毒    性
無毒《綱目》

毛筍入藥部位

嫩苗。

毛筍性味

味甘,性寒。

毛筍歸經

入大腸、胃經。

毛筍功效

化痰,消脹,透疹。

毛筍主治

食積腹脹,痘疹不出。

毛筍相關配伍

1、治痰熱咳嗽,毛筍同肉煮食。(《家庭常用食物食療方》)
2、治糖尿病(肺熱型)。鮮竹筍1個,去皮切片,同粳米共煮成粥,每日分2次服。(《家庭常用食物食療方》)
3、治腎炎,心臟病,肝臟病等浮腫腹水。毛筍、陳蒲瓜各60克,或加冬瓜皮30克,水煎服。(《家庭常用食物食療方》)
4、治小兒瀉痢脱肛,鮮嫩竹筍適量,加糯米煮粥食用。(《家庭常用食物食療方》)

毛筍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或煮食。

毛筍使用注意

脾胃虛弱者慎服。

毛筍炮製

採集加工:4月採挖,鮮用。

毛筍形態特徵

毛竹,別名貓頭竹《新安志》,江南竹《汝南圃史》,貓竹,茅竹《羣芳譜》,南竹《中國樹木分類學》,孟宗竹、狸頭竹《中藥大辭典》。高大竹類,竿高達20m以上,粗者可達20cm以上。幼竿密被細柔毛及厚白粉,老竿無毛,並由綠色漸變為綠黃色;基都節間甚短而向上則逐漸較長,中部節間長達40cm;竿環不明顯,低於籜環或在細竿中隆起。籜鞘背面黃褐色或紫褐色,具黑褐色斑點及密生棕色刺毛;籜耳小,耳緣有毛;籜舌寬短,強隆起乃至為尖拱形,邊緣具粗長纖毛;籜片較短,長三角形至披針形,初時直立,以後外翻。末級小技具2-4葉;葉片被針形,長4-11cm,寬5-14mm,有小橫脈,表面光滑,背面在治中脈基部具柔毛,次脈3-6對,再次脈9條。花枝穗狀,長5-7cm,基部託以4-6片鱗片狀苞片,有時花枝下方尚有l-3片近於正常發達的葉,此時花枝呈頂生狀;佛焰苞通常在10片以上,常偏於一側,覆瓦狀排列,下部數片不孕而早落,致使花枝下部露出面類似花枝的柄,上部的邊緣生纖毛及微毛,無葉耳,具易落的鞘口繸毛,縮小葉小,披針形至錐狀,每片孕性佛焰苞內具l-3枚假小穗;小穗僅有1朵小花,小穗軸延伸於最上方小花的內稃的背部,呈針狀,節間具短柔毛;穎1片,長15-28mm,先端常具錐狀縮小葉有如佛焰苞,下部、上部以及邊緣常生毛茸;外稃長22-24mm,上部及邊緣被毛,內稃稍短於外稃,中部以上生有毛茸;鱗被披針形,長約5mm;花絲長4cm,花葯長約12mm;桂頭3,羽毛狀。穎果長橢圓形,先端有宿存的花柱基部。筍期4月,花期5-8月。

毛筍生長環境

分佈自秦嶺、漢水流域至長江流域以南和台灣省,黃河流域也有多處栽培。

毛筍相關論述

《綱目拾遺》:“毛筍,即茅竹筍,筍之大者。《筍譜》:毛筍為諸筍之王,其籜有毛,故名。俗呼為貓筍者,非也。大者重幾二十餘斤,憂未出土,肉白如霜,墮地即碎,以指掐之,其軟嫩如腐,嗅之作蘭香。毛筍大者,清明後方有,其出於臘月及正月者,形短小,籜亦有毛,土人名貓兒頭,食之多嘈心,然消痰之力,較勝他筍。”
[1-3] 

毛筍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毛筍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23 千卡
蛋白質 2.2 g
脂肪 0.2 g
碳水化合物 3.8 g
不溶性膳食纖維 1.3 g
5 mg
8 mg
34 mg
318 mg
16 mg
0.35 mg
0.9 mg
0.07 mg
0.47 mg
0.4 μg
維生素B1(硫胺素) 0.04 mg
維生素B2(核黃素) 0.05 mg
煙酸(煙酰胺) 0.3 mg
維生素C(抗壞血酸) 9 mg
維生素E 0.15 mg
展開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9月
  • 3.    冉先德.《中華藥海》:哈爾濱出版社,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