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毛澤東與楊開慧

(電影)

鎖定
《毛澤東與楊開慧》,又名《風雨楊開慧》是在中國廣安紅色影視城拍攝的第一部電影,由賈雲、孫寧、宋佳、劉勁等主演,出品過《建國大業》、《建黨偉業》等紅色鉅製的前中影集團董事長韓三平擔任出品人。該片講述毛澤東與楊開慧在戰爭年代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首次在銀幕上揭秘兩人相識、相知、相戀的全過程。 [1] 
中文名
毛澤東與楊開慧
其他譯名
風雨楊開慧
類    型
大型戰爭與愛情史詩
出品公司
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皮卡王集團影業有限公司、北京紅色聯合投資有限公司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拍攝日期
2014年1月——2014年5月
拍攝地點
廣安紅色文化影視城
導    演
李惠民
張金標
導    演
王德慶
編    劇
黃暉
製片人
韓三平、賈雲
主    演
賈雲
孫寧
宋佳
劉勁
對白語言
中文
色    彩
彩色
出品時間
2014年
製片成本
60000000 元

毛澤東與楊開慧電影劇情

該片講述1920年毛澤東與楊開慧兩人返湘後,毛澤東對楊開慧仍一往情深。不過,“風華正茂”的毛澤東也是長沙城內別的才女追求的對象,楊開慧非常不安。她當時的嫂子、楊開智的妻子李一純(後又嫁過李立三、蔡和森),直接去向毛澤東挑明楊開慧的心思。毛澤東則説明心愛的人只有“霞姑”。據李淑一回憶,楊開慧隨即收到毛澤東一首抒情的《虞美人》——“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怎難明,無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曉來百念皆灰燼,倦極身無憑。一勾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
不久,二人結婚。1922年,楊開慧生下第一個兒子毛岸英。翌年,毛澤東離湘到上海工作,把已經懷上第二個孩子的妻子留在家中。楊開慧生性要強,本想獨立工作,但家中有幼兒,丈夫又忙於事業,一時不大好受,夫妻間也產生了毛澤東所講的“誤會”。在婚後第一次離別時,毛澤東寫下了一首致妻子的詞《賀新郎》,説明“算人間知己吾與汝”,並期待“重比翼,和雲翥”。
“八七”會議後,毛澤東潛回湖南時,先秘密趕到板倉看望在此隱蔽的妻子和三個孩子。8月16日,他又在楊開慧陪伴下潛入長沙,住進了岳父留下的那座掛着“板倉楊”匾額的房子。毛澤東日夜進行暴動的準備,楊開慧則照料着丈夫的生活。8月底,毛澤東去指揮秋收起義,行前囑咐楊開慧照顧好孩子,參加一些農民運動。楊開慧給丈夫帶上草鞋,要堂弟楊開明送一程,並叮囑毛澤東最好扮成郎中(醫生)。這次話別,就成為這對夫婦的永訣!
毛澤東得知楊開慧犧牲,寄信給楊家説:“開慧之死,百身莫贖。”
1930年夏,軍閥何鍵到處搜殺共產黨人及其家屬,楊開慧於10月間不幸被捕。她幾乎每天都被提去過堂,遭到皮鞭、木棍的毒打,還被壓槓子,被打昏後又用涼水潑醒。她回到牢房,和年僅8歲的毛岸英抱在一起,告訴他父親一定回來打“壞人”。曾任湖南省委書記的叛徒任卓宣向何鍵獻策稱:“楊開慧如能自首,勝過千萬人自首。”於是,審訊官提出,楊開慧只要宣佈同毛澤東脱離關係即可自由。楊開慧則毅然回答:“死不足惜,惟願潤之革命早日成功。”
這時,楊母找到蔡元培等,請他們發電報保釋。軍閥何鍵接電後,馬上下令行刑,並回復蔡元培等詭稱接到電報前已經處決。11月14日,楊開慧在長沙被殺害。此時在江西指揮紅軍反“圍剿”的毛澤東,得知楊開慧犧牲的消息,寄信給楊家説:“開慧之死,百身莫贖。”解放後,毛澤東仍常懷念楊開慧。1957年,他給故人柳直荀的遺孀李淑一回信時,寫下了《蝶戀花·答李淑一》,第一句就是“我失驕楊君失柳”。對女子的稱呼本應用“嬌”字,當年推薦楊昌濟去北京大學任教的章士釗曾問“驕楊”當作何解,毛澤東説:“女子為革命而喪其元(頭),焉得不驕?”1930年11月,楊開慧就義後歸葬於此。毛澤東寄30銀元,以開慧的3個兒子名義立碑三通。

毛澤東與楊開慧演員表

角色 演員
毛澤東 賈雲
楊開慧 孫寧
周恩來 劉勁
朱德 王伍福
鄧小平 安榮生

毛澤東與楊開慧影片花絮

《毛澤東與楊開慧》劇照
《毛澤東與楊開慧》劇照(14張)
為拍攝毛澤東躲避追捕的戲份,按照劇情需要,賈雲身着夏裝潛入冰冷的河水中,保鮮膜、潛水服完全不管用,在河水中泡了幾十分鐘,賈雲被凍得手腳僵硬、牙關發顫、嘴唇發紫。劇組人員都為他捏了一把汗。
拍攝時值隆冬,《毛澤東與楊開慧》拍攝地四川天寒地凍、陰冷潮濕,500人的劇組很多人感冒發高燒,賈雲也不例外。為了再現偉人坎坷遭遇,拍攝過程中,賈雲發着高燒淋着大雨,縱身跳下147米寬、幾十米落差,有着“亞洲第一寬瀑”的湟龍峽大瀑布;3次潛入冰冷的河水中逃避敵人追捕;為追求拍攝效果的逼真,發高燒的他堅持吊威亞……

毛澤東與楊開慧影片評價

《毛澤東與楊開慧》顛覆傳統拍攝紅色經典電影的方法,運用美國好萊塢的電影思想技術、市場運營模式,將紅色人物和故事更好地融合在一起。香港的導演團隊、攝影團隊,與韓國特效團隊這次將共同合作力求打造一部紅色電影精品。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