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毗沙門天王像

鎖定
毗沙門天王又名北方多聞天王,為佛教護法之神,四天王之一。據説,他是古代印度教中的天神俱毗羅,別名施財天(意思是財富的贈予者),早在印度古代偉大史詩《瑪哈帕臘達》等書中就已出現過。又説吉祥天女和他關係密切,是他的妹妹或妻子。
中文名
毗沙門天王像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8:00-18:00
景點級別
AAAAA級

毗沙門天王像基本信息

石刻名稱: 北山佛灣第5龕
所在石窟: 北山石窟   所在龕位: 北山石窟 第5號
年 代: 唐末
建造規格: 摩崖平頂方形龕,右壁坍塌。

毗沙門天王像基本介紹

在古代吠陀神話中,毗沙門天王本是帝釋天的部下。後因帝釋天在神話流傳中的地位越來越低,儘管佛教傳説中還保留其名,然勢已微弱,毗沙門天王等便逐漸脱離了他,獨樹一幟。在中國早期佛教中,他們之間的關係就已若即若離了。
更有甚者,在唐不空譯《北方毗沙門天王隨君護法儀軌》中還記述説:天寶元年(742年),安西城被蕃軍圍困,毗沙門天王於城北門樓上出現,大放光明。並有"金鼠"咬斷敵軍弓弦,三五百名神兵穿金甲擊鼓聲震三百里,地動山崩,蕃軍大潰,安西表奏,玄宗大悦,令諸道州府於城樓西北隅置天王像供養。一時毗沙門天王聲威大震,香火極盛。
在四川石窟中,毗沙門天王像均作主像供養,單獨鑿出,主要盛行於唐和五代。其形象多作戴冠,着甲,手託寶塔,足踏夜叉。較重要者有巴中南龕第16、39龕,榮縣羅漢洞第1龕,資中北崖第46、49、58、106龕,西崖第34龕,鄧蛛石筍山第28龕,大足北山佛灣第5龕等。
北山佛灣第5龕高2.95米、寬2.74米、深1.45米。龕右壁中段已崩毀。主像毗沙門天王頭戴高方冠,肩後飾牛角形火焰,頂後有圓形頭光。上身着兩襠式鎖子甲,下身着護腿長幼靴。腰帶中部平掛一小刀。左手上舉,右手置胸前(二手腕下部殘缺)。足下踏二夜叉,左名尼籃婆,右名毗籃婆。其胯下兩足露一戴冠者,名地天。天王像身高2.5米、肩寬0.83米,身軀碩壯,怒目圓睜,威武逼人。
天王像左側分兩排侍立四人。後排內側者為一武將,頭戴幞頭,身着長型片甲,左手橫置胸前,右手舉狼牙棒,飄帶於頭後作圓形。外側者温文爾雅,着方領外衣,戴束髮小冠,冠上有雉尾,雙手捧盤拱立。前排內側為一女像,發作形,胸飾瓔珞,右手垂,左手捧缽,內盛物似果。外側為一額扎束髮帶,頸系項圈,赤足袒腹,身材低矮,雙手捧壇的武士。
天王右側現存二像。內側者怒目四張,赤裸上身,頸下掛三骷髏頭,左手持劍。外側者頭戴搭耳帽,身着甲,手持笏。
按般若揭羅譯的《摩河吠室羅末那野提婆喝羅者陀羅尼儀軌》中記:"畫天王,身着七寶金剛莊嚴甲冑。其左手執三叉戟,右手託腰(又一本左手捧塔)。其腳下踏三夜叉鬼,中央名地天,亦名歡喜天,左名尼籃婆,右邊名毗籃婆……。其右邊畫五太子及兩部夜叉羅剎眷屬,左邊畫五道天女及妻等眷屬。"據此,閻文儒先生認為第5龕內天王的左右侍者,可能是天王眷屬中的五位太子、夜叉、羅剎與五行道天女和天王之妻的形象。
從第5龕造像的風格和處於北山佛灣之首的位置看,應是韋君靖在北山建永昌寨之時開鑿的龕窟之一,即為晚唐作品。韋君靖之所以在永昌寨內雕此毗沙門天王,其目的是為自己助威壯膽,以求利用毗沙門天王的"神力",來鞏固其統治。

毗沙門天王像相臨景點

寶頂山
聖壽寺
牧牛圖
柳本尊十煉圖
地獄變相
六道輪迴圖
父母恩重經變相
北山
轉輪經藏窟
北塔 [1] 
龍水湖
西山森林公園
路孔古鎮
妙高山
潼南大佛寺
青龍湖
石門山
石篆山
十大明王像
毗沙門天王像
觀無量壽佛經變相

毗沙門天王像神話背景

毗沙門天
毗沙門天(天名)Vaiśrava&ndotblw;a,又云多聞天。四天王中毗沙門天之王也。在佛教中為護法之天神。兼施福之神性。法華義疏雲:此天恆護如來道場而聞法,故名多聞天。於胎藏界曼荼羅在外金剛部院北方之門側,於金剛界曼荼羅位於西方,夜叉主也。此天與吉祥天,從古神話時代常相關連而為夫妻,於日本台密,如歡喜天有雙身毗沙門法,但雙身者,皆男天也。其形像有多種。胎藏界曼荼羅之像,着甲冑,左掌有塔,右持寶棒,坐像也。或傳有為立像者。金剛界曼荼羅亦與之同。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真言記乞勝利神加被之修法,論其畫像曰:‘於彩色中並不得和膠,於白氎上畫一毗沙門神,七寶莊嚴衣甲,左手執戟槊,右手託腰上,其神腳下作二夜叉鬼,並作黑色。其毗沙門面,作甚可畏形,惡眼視一切鬼神勢,其塔奉釋迦牟尼佛。’毗沙門儀軌記,唐天寶元年,不空三藏修其法,為玄宗平定五胡亂之始終。
在四大天王中,北方多聞天王單獨出現的場合較多。在這種情況下,常以梵名音譯稱之為“毗沙門天”。相傳,毗沙門天經常維護如來道場,由此而得時時聽聞如來説法,故名多聞天王。據説他與吉祥天女是夫妻(一説兄妹)。在印度,他又是主司施福護財的善神,故其在四天王中信徒最眾。敦煌壁畫中的毗沙門畫像,在他渡海之際,常常散下金銀財寶。在四天王的配置關係中,他被安排率領夜叉、羅剎將等,守護北方鬱單越洲。毗沙門天的形象,多為身穿甲冑的武將,面現忿怒畏怖之相。一手託寶塔,一手持稍拄地;或一手持戟,一手託腰。身青黑色,足踩二夜叉鬼。在中國佛教寺院中,因受民間神話影響,所塑多聞天王大多為頭戴毗盧寶冠,一手持傘,以表福德之意。或坐或站,腳下踩有夜叉鬼。此外,另有一種叫兜跋毗沙門天的像,身着西域式甲冑,一手捧寶塔,一手持三叉戟,以堅牢地神支其兩足。腳下蹲有二邪鬼。據説兜跋本為西域國名,後來人們以兜跋訛為刀八,又進一步誤解為刀八之意,於是塑造了各種八刀毗沙門像。兜跋毗沙門像在唐時傳到日本,後被作為能鎮護國土、拒退怨敵的神將而得尊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