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比較刑事訴訟法

(2010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比較刑事訴訟法》是2010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瑞華。
中文名
比較刑事訴訟法
作    者
陳瑞華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1月1日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300115580
尺寸及重量
23 x 15.4 x 2.8 cm ; 699 g

比較刑事訴訟法內容簡介

《比較刑事訴訟法》以專題的形式,對西方國家的刑事訴訟制度進行了比較研究。在基本理論和制度層蕊上,對西方國家法院制度、法官制度,律師制度、陪審制度,權利救濟制度,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等都作出了簡要但儘量系統的比較分析;運用比較法學的方法,對訴訟行為無效,訴訟終止,未決羈押,偵查構造、證據展示。變更起訴,審判模式,定罪與量刑關係。簡易程序、程序性上訴,刑事再審等重要問題進行了比較考察;在法律移植的角度上,還對法國,意大利、俄羅斯等國的司法改革作出了比較法層面的分析和評價。《比較刑事訴訟法》適合那些對西方國家法律制度已有初步瞭解的讀者閲讀,可用作法學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學習,研究西方國家司法制度的教學參考書。 [1] 

比較刑事訴訟法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基礎
1.英國刑事司法制度
1.1 治安法院及其審判程序
1.2 刑事法院及其審判程序
1.3 英國律師的分類
1.4 近年來的刑事司法改革
2.英美法和大陸法中的證據概念
2.1 英美法中的可採性與相關性
2.2 大陸法中的證明力與證據能力
2.3 兩大法系證據概念的簡要比較
3.英國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
3.1 排除證據的一般原則
3.2 1984年警察與刑事證據法
3.3 被告人供述的排除
3.4 派生證據的效力
3.5 排除規則的適用程序
4.美國刑事訴訟中的權利救濟
4.1 排除規則
4.2 撤銷起訴
4.3 推翻有罪判決
4.4 民事侵權訴訟
4.5 內部紀律懲戒
4.6 刑事追訴
5.美國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
5.1 引言
5.2 第四修正案與排除規則:歷史的考察
5.3 排除規則與第五、六和十四修正案
5.4 “毒樹之果”規則
5.5 排除規則的例外
5.6 審前動議與證據禁止之聽證
5.7 證明責任與證明標準
5.8 證據禁止的再救濟程序
6.加拿大的刑事證據制度
6.1 加拿大的憲法性救濟制度
6.2 證明責任
6.3 證明標準
6.4 證據展示
6.5 拒絕自證其罪的特權
6.6 沉默權規則
6.7 口供規則
6.8 證據排除規則
7.德國的證據禁止制度
7.1 證據禁止的概念和分類
7.2 自主性證據使用禁止
7.3 非自主性證據使用禁止
7.4 證據禁止與憲法救濟
8.大陸法中的訴訟行為無效制度
8.1 引言
8.2 法國:法定無效與實質無效
8.3 澳門一葡萄牙:不可補正之無效與取決於抗辯之無效
8.4 意大利:一般無效與相對無效
8.5 訴訟行為無效的實施程序
9.英美法中的訴訟終止制度
9.1 英國的訴訟終止制度
9.2 美國的撤銷起訴制度
9.3 加拿大的訴訟終止制度
10.公正審判的國際標準
10.1 國際人權公約中的公正審判權
10.2 公開審判
10.3 獨立審判
10.4 法庭中立
10.5 無罪推定
10.6 及時獲知被控罪名和理由
10.7 辯護權的保障
10.8 法庭上的公平質證
10.9 避免不合理的拖延
10.10 免費獲得翻譯的幫助
10.11 不被強迫自證其罪
10.12 獲得向上一級法院上訴的機會
10.13 獲得刑事錯案賠償
10.14 免受雙重危險
第二部分 比較
11.偵查模式之比較研究
11.1 引言
11.2 英國的偵查模式
11.3 美國的偵查模式
11.4 德國的偵查模式
11.5 意大利的偵查模式
11.6 比較分析
12.未決羈押制度的比較研究
12.1 引言
12.2 未決羈押與逮捕的分離
12.3 未決羈押的法定理由
12.4 對羈押的其他實體限制
12.5 羈押期限及其延長
12.6 羈押的場所
12.7 對未決羈押的司法救濟
12.8 程序性辯護
13.變更起訴制度之比較考察
13.1 英美法的經驗
13.2 德國的訴訟客體理論
13.3 日本的訴因理論
13.4 比較分析
14.刑事審判的兩個模式
14.1 刑事審判模式的劃分標準
14.2 對抗式審判模式
14.3 審問式審判模式
14.4 刑事審判模式的融合
14.5 評價
15.定罪與量刑的程序關係模式
15.1 大陸法中的一體化模式
15.2 英美法中的分離模式
15.3 兩大程序模式優劣得失之評估
16.英美證據展示制度之比較
16.1 英國的證據展示制度
16.2 美國的證據展示制度
……
參考文獻
索引
…… [1] 

比較刑事訴訟法作者簡介

陳端華,男,1967年生於山東。1995年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1995年至1997年,在北京大學法律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1997年至今,在北京大學法學院任教。現為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興趣為刑事訴訟法學、證據法學、司法制度和程序法基礎理論。曾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政法論壇》等刊物發表論文一百餘篇,出版學術著作十餘部。主要代表作有:《刑事審判原理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2004);《刑事訴訟的前沿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2005);《問題與主義之間——刑事訴訟基本問題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2008);《程序性制裁理論》(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刑事訴訟的中國模式》(法律出版社,2008,2010);《論法學研究方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曾獲得多項學術獎勵。2004年,獲得中國法學會第四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稱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