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毒鮋

(鮋科魚類)

鎖定
毒鮋屬暖水性底層魚類。常陷伏在近岸珊瑚礁和岩礁間,背鰭棘被有厚皮,基部有毒囊,刺傷後疼痛難忍。主要分佈於印度洋和太平洋熱帶海區,我國僅見於南海。體長一般為15-25CM,體重為300-500G。
別    名
石頭魚 海底“忍者”
中文學名
毒鮋
動物界
硬骨魚綱
鮋科
暖水性底層魚類

毒鮋簡介

毒鮋 毒鮋
毒鮋隸屬於硬骨魚綱鮋(yóu)形目毒鮋科;也稱為石頭魚、海底“忍者”;偽裝成一塊不起眼的石頭,它的硬棘具有致命的劇毒,如果被石頭魚的刺刺傷,毒素馬上侵入人體,輕者造成腫痛,重者可能會造成痙攣和昏迷。經常以守株待兔的方式等待食物的到來。
毒門秘笈:海底“忍者”,背鰭有棘刺,等待獵物上鈎;
毒力指數:★★★★★

毒鮋中毒事例

東方網2007年11月3日消息:不知道張先生會不會一朝被魚刺十
毒鮋 毒鮋
年怕捕魚?前天下午,捕了10多年魚的張先生被張先生到底中毒多深,目前還不能確定
一條叫不上名字的“怪魚”給刺傷了。昨天晚上7點,記者見到了躺在附一醫病牀上輸液的張先生,他的整個右手背都是紅腫的。
張先生是蒼南縣大漁鎮大岙村人。前天是他這次出海捕魚的第20天,當天傍晚6時許,在收拾漁網裏的魚時,一條“怪魚”讓他“吃了虧”。“我的右手剛一碰到那條魚的背,大拇指就一陣疼痛,接着血就流出來了。”張先生説,當時感覺好像被一根針刺中一樣。
記者採訪時,那條魚就躺在張先生病牀邊的地上,已經死了。“我被它刺了後幾分鐘,它就死了。”張先生説。雖然張先生説感覺是被這條魚“刺”中的,但記者並沒有發現這條魚的背上有明顯的刺。
看到這條“怪魚”的人都叫不出它的名字
毒鮋 毒鮋
“怪魚”頭大身小,有10多釐米長,通體黑色,佈滿“小坑”,如被火燒焦一般。至於“怪魚”的名字,張先生叫不上來,但他説以前也曾捕到過幾次,只是因為不知道能不能吃,都扔掉了。醫院裏,許多人圍着“怪魚”看,不過誰也叫不上名字。“邪了門,打魚十幾年,頭一次被魚刺傷了!”張先生説。
醫生説,這條魚身上有毒素,所以張先生的手會紅腫,但他“中毒”有多深,還要等漁業專家鑑定出魚的毒性有多強後才知道。

毒鮋相關報道

水下殺手——毒鮋
陽光明媚,藍色的海面上輕風細浪波光粼粼,一羣孩子正在沙
毒鮋 毒鮋
灘上戲耍。突然一個男孩慘叫一聲,昏倒在地。立即被附近的大人抬送醫院。是誰傷害了這個男孩?啊!原來傷害男孩的是世界上最可怕的魚——毒鮋,人們稱之為海灘“殺手”。
毒鮋體長不過30釐米,相貌醜陋。在它的皮膚上分佈着許許多多大小不等的疙瘩,膚色又和海灘上的石頭極相似,它平時喜歡棲息於淺水的礁石間,同時還將身體的一半埋在泥沙中,只露出兩隻小小的眼睛,一動不動,人們即使站在它身旁,也不容易發現。可是如果不小心踩在它的身上,那麼這條貌似老實的毒鮋會迅速豎起背鰭上的13根毒棘刺
毒鮋 毒鮋
入人的皮膚裏,接着射出毒液,使人痛苦地失去知覺。其它小動物一旦被它刺中,也會很快死去。這是因為毒鮋的毒棘基部能分泌一種劇毒液的緣故。這個小男孩就是被這海灘“兇手”刺傷的,如果他身上的大血管被毒鮋刺中,那麼,幾個小時以後,男孩就會因中毒而死去。平時,毒鮋是靜卧在沙石中的,一旦它發現魚蝦游到身邊,它也同樣用毒棘對付,作為食物;如果有的小魚、小蝦近在咫尺,它會倏地躍起,一口將其吞下。
毒鮋分佈很廣,在澳大利亞、菲律賓海域和印度洋沿岸都能見到,我國的東海、南海也有毒鮋科的一些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