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毒鮋科

鎖定
毒鮋科(學名:Synanceiidae)有9屬10餘種。我國產三絲鮋屬Choridactylus、獅頭鮋屬Erosa、鬼鮋屬Inimicus、虎鮋屬Minous、鰧頭鮋屬Polycaulus、毒鮋屬Synanceia,共6屬12種。體無鱗;鰓蓋膜連於峽部;後顳顬骨前端不分叉,內彎,固着於顱骨上;腹鰭1鰭棘4~5鰭條。潛伏於近海礁石海底,伺機捕捉小魚。背鰭具毒刺,人被刺中後會中毒,呼吸困難,甚至死亡,是世界上最毒的動物之一。
中文名
毒鮋科
拉丁學名
Synanceiidae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毒鮋科形態特徵

背鰭ⅩⅢ~ⅩⅣ-6;Ⅱ~Ⅲ-5;胸鰭15~17;腹鰭Ⅰ-4~5;尾鰭14。鰓耙13~15。側線孔10~12。椎骨24。
體長為體高2.1~2.6倍;為頭長2.1~2.4倍;為腹鰭起點至臀鰭2.1倍。頭長為吻長4.4倍;為眼徑6.2倍;為眼間隔1.1倍;為眼後頭長1.9倍;為上頜長2.4倍;為尾柄長6倍;為尾柄高3.9倍;為背鰭第一鰭棘3.4倍、第二鰭棘2.6倍、第三鰭棘3倍、第四鰭棘3.3倍、為以後各鰭棘4.4~3.9倍、最長鰭條3.1倍;為胸鰭長0.9倍、基底寬2倍;
為腹鰭長1.3倍、鰭棘4.4倍;為尾鰭長2倍。尾柄長為尾柄高0.6倍。體中長,粗大,背緣平直,腹緣凹弧形;尾部向後漸狹小;軀幹前半部稍高,腹鰭基部處體最高,軀幹長約等於尾長;尾柄短,尾柄長為尾柄高3/5。頭寬大,平扁,頭背緣平直,腹緣淺凹弧形。吻中長,寬圓,吻長為眼徑1.4倍。鼻孔2個,甚小,靠近,距眼近於距吻端。眼小,圓形,突出於頭背,至吻端的距離為眼後頭長2/5。眼間隔寬凸,約為眼徑5倍。口中大,口裂長為頭長2/5,直裂。下頜上包,前端具1向下骨突;上頜前端凹入;上頜骨直立,後端寬截。上下頜具細牙,犁骨具三角形或新月形牙羣,有時消失,齶骨無牙。舌寬厚,遊離。鰓孔寬大,上端具卷孔;第四鰓弓後無裂孔。鰓蓋膜左右相連,與峽部相連。鰓蓋條7。鰓耙粗短。假鰓發達。無鼻棘。眶前骨下緣具寬大向下骨突。眶下稜中部具1寬大骨突。第二眶下骨寬大,伸達前鰓蓋骨上緣。前鰓蓋骨具5棘,短小,隱埋於皮下,第一至第三鰭棘具副棘。鰓蓋骨具2叉向稜,後端各具1棘。下鰓蓋骨和間鰓蓋骨無棘。側篩骨光滑,具1眼前棘突。額骨光滑,眶上稜高突,具眼上棘突和眼後棘突各1個;眼后角上方具1骨嵴,橫連於眼間;無鼓棘;眼間無明顯額稜。頂骨光滑,頂稜外斜,具頂棘和頸棘。眼後至側
線前端具蝶耳棘突1個,微小;翼耳棘突1個,高凸;後顳顬棘突1個,隆起;肩胛棘突1個,低平。具肱棘。吻背後部橫凹,眼下方具1圓形深凹,眼間隔後方具1馬鞍形深凹(頂枕窩);眼後頂棘和頸棘下方具1深陷。唇緣具小須;前鼻孔具1皮質短管,後鼻孔具微小短管;眶前骨下緣具2較大皮瓣;前鰓蓋骨具2~3較寬大皮瓣;鰓蓋骨具寬大皮瓣;間鰓蓋骨下緣具1尖小長瓣;體側散佈肉質粒突;背鰭、胸鰭和尾鰭散佈粒突。體無鱗,皮厚,散佈肉質粒突。側線黏液孔不明顯。 背鰭起點位於鰓蓋骨上棘前上方,鰭棘部長約為鰭條部3倍,其間無明顯缺刻,前3鰭棘較長大,基部靠近,與第四鰭棘間距較大,鰭條後端伸達尾鰭基底;第二至第四鰭棘最長,略長於吻長,略短於最長鰭條;第五至第十二鰭棘略短,約等長;第一和最後3鰭棘不明顯,短小;鰭棘膜凹入。臀鰭起點位於背鰭倒數第二鰭棘下方,基底長約為背鰭鰭條部1.5倍,鰭棘較短小,第三鰭棘略長於第二鰭棘,短於最長鰭條,第一鰭棘略短於第二鰭棘,鰭條後端幾伸達尾鰭基底。胸鰭長大,寬圓,基底下端伸達眼後緣下方,後端幾伸達臀鰭起點上方。腹鰭起點位於胸鰭基底上端下方,較短小,不伸達胸鰭後緣下方,鰭棘長約為第一鰭條,第五鰭條鰭膜連於體壁。尾鰭圓形,長約為頭長,與腹鰭約等長。各鰭鰭條一般均分枝。體腔大,腹膜白色。胃大,囊狀。腸較粗,盤曲2次。肝2葉。無鰾,外肌帶寬大,後端具韌帶突起。
體褐色,散佈雲狀斑紋。背鰭具多條細狹斜紋,胸鰭滿布圓弧形細紋,尾鰭前部和後部各具3條弧形細紋。

毒鮋科分佈範圍

分佈於印度洋、西太平洋中部和北部,非洲東南部、紅海、印度、大洋洲、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日本等地海域。 [1] 

毒鮋科保護級別

毒鮋科 Synancejidae
分類地位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硬骨魚綱 Osteichthyes 輻鰭亞綱 Actinopterygii 鱸形總目 Percomorpha 鮋形目 Scorpaeniformes 鮋亞目 Scorpaenoidei
參考資料
  • 1.    毒鮋科  .中國動物主題數據庫[引用日期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