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母丁香

(中藥)

鎖定
母丁香,中藥名。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μllata Thunb.的乾燥近成熟果實。果將熟時採摘,哂幹。
別    名
雞舌香
亭炅獨生
中文學名
母丁香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桃金娘目
桃金娘科
蒲桃屬
母丁香
分佈區域
廣東、海南等地
採收時間
果將熟時採摘
用    量
1~3g
毒    性
無毒
貯    藏
置陰涼乾燥處

母丁香生理特性

本品呈卵圓形或長橢圓形,長1.5~75px,直徑0.5~lcm。表面黃棕色或褐棕色,有細皺紋;頂端有四個宿存萼片向內彎曲成鈎狀;基部有果梗痕;果皮與種仁可剝離,種仁由兩片子葉合抱雨成,棕色或暗棕色,顯油性,中央具一明顯的縱溝;內有胚,呈細桿狀。質較硬,難折斷。氣香,味麻辣。

母丁香產 地

主產於桑給巴爾、馬達加斯加、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中國廣東、海南也產。

母丁香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近成熟果實。

母丁香性 味

味辛,性温。

母丁香歸 經

歸脾、胃、肺、腎經。

母丁香功 能

有温中降逆,補腎助陽的功效。

母丁香主 治

用於脾胃虛寒,呃逆嘔吐,食少吐瀉,心腹冷痛,腎虛陽痿。

母丁香相關配伍

《證因脈治》丁香柿蒂湯:丁香、柿蒂、人蔘、生薑。治久病呃逆,因於寒者。

母丁香用法用量

1~3g。內服或研末外敷。

母丁香禁 忌

不宜與鬱金同用。

母丁香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用時搗碎。

母丁香生理特性

本品呈卵圓形或長橢圓形,長1.5~75px,直徑0.5~lcm。表面黃棕色或褐棕色,有細皺紋;頂端有四個宿存萼片向內彎曲成鈎狀;基部有果梗痕;果皮與種仁可剝離,種仁由兩片子葉合抱雨成,棕色或暗棕色,顯油性,中央具一明顯的縱溝;內有胚,呈細桿狀。質較硬,難折斷。氣香,味麻辣。

母丁香產 地

主產於桑給巴爾、馬達加斯加、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我國廣東、海南也產。

母丁香相關論述

《本草綱目》:治虛噦,小兒吐瀉,痘瘡胃虛灰白不發。 [1] 
[2-3] 
參考資料
  • 1.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國言實出版社,2012年版
  •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版
  • 3.    高學敏.《中藥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