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殷廟村

鎖定
殷廟村位於山東省菏澤市曹縣大集鄉政府東北3.5公里,現有耕地110公頃,人口1000餘人。
中文名
殷廟村
位    置
菏澤市曹縣大集鄉東北3.5公里
耕    地
110公頃
人口數量
1000餘人
農作物
小麥、玉米、棉花、麥冬
農耕生活
面向黃土背朝天

殷廟村村莊概況

殷廟村發展狀況

殷廟村多孫姓,系明初遷居於此,此外有部分李姓、高姓、張姓、韋姓、蔡姓居民,村因商湯名相伊尹墓而得名。村內居民在改革開放以前過着“面向黃土背朝天”的農耕生活,主要以種植小麥、玉米、棉花、麥冬和一些經濟蔬菜為生。近些年隨着改革開放的步伐越來越大和高速發展的經濟,村內一部分人通過淘寶做表演服飾,湧現了一批淘寶致富帶頭人,18年,被評為中國淘寶村。目前在互聯網+鄉村創新模式下,殷廟村努力打造淘寶+為村+特色旅遊村規劃,工作重點利用互聯網為村平台傳播推廣伊尹文化方面的工作,把伊尹故里這個靚麗的名片推廣出去,走進千家萬户。一部分人通過養殖迅速富了起來。目前村內有中型養豬場養雞場若干,服裝廠一個。雖然規模都不是很大,但卻為多數人做了表率。目前,村內前後兩條主街道以及多個叉街道都修成柏油馬路,村莊最西邊的“元聖祠”的旁邊更是修通了一條與縣迎賓大道銜接的八車道道路,不僅方便人們的日常出行,更是為殷廟村今後的發展提供了極大地便利。而“元聖祠”的另一邊則是高速公路,在距離殷廟村2公里處便是高速路的入口,無論是長途運輸還是旅行都是極其方便。

殷廟村娛樂活動

近年來隨着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殷廟村村民在村黨支部的組織和支持下辦起了多項娛樂活動,不僅在新建的村委會前購買修建了諸多的健身器材,並且還有了自己的秧歌隊和舞蹈隊。傍晚人們可以自願的進行參加扭秧歌或者跳舞進行鍛鍊身體,此外秧歌隊還應邀去有紅白喜事的村莊活城市進行表演且收入可觀,即豐富了人們的精神需求又提高了人們的經濟收入。

殷廟村人文歷史

殷廟村風土人情

殷廟村地處平原,除了人們集中居住的地方,村外是大片大片方正的平原土地,或碧綠,或繽紛,或金黃,或雪白春夏秋冬各有特色。村內村民相安無事,熱情好客。村民飲食以麪食為主,各家飯菜雖然不免五穀雜糧,田園時蔬但卻有自家的與眾不同。多年來,村民憑藉自己對家鄉的熱愛和樸實用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並湧現出一大批模範帶頭人。青年和孩子好學上進多數走出村莊去外面見識了更加廣闊的世界且富不忘本,為家鄉的建設盡心盡力。

殷廟村歷史傳説

殷廟村以“元聖祠”中的殷商賢相伊尹而名,故留下一定的歷史和傳説。
1.伊尹,名摯,生於伊水,活動於公元前16世紀,輔佐商湯滅夏建商。湯王死後,太甲繼位為王。據《史記》述:太甲繼承王位後,伊尹盡心盡職,輔佐太甲。教他分辨是非,治理國家,還講述法律制度,教育太甲按規矩辦事,給他講歷史上賢君的故事,希望他做個賢德的君王。太甲開始還聽得下去,漸漸就忘乎所以。他無視法規制度,一意孤行,聽不進伊尹規勸。伊尹以國家利益為重,決定把太甲送到湯墓附近的桐宮反省,自理朝政,伊尹理政之餘,常去訓教太甲,太甲住在桐宮,漸有悔過之意,三年後,伊尹知道他確實悔過自責,重新向善,便親自攜帶商王的冠冕衣服,到桐宮迎接太甲再登王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伊尹放太甲”的故事。太甲接受了教訓,勤政修德,體察民情,按章辦事,把商朝治理得繁榮昌盛,各諸侯國均來朝拜,百姓也過上了安定的生活。為了表彰太甲的功績,伊尹作《太甲訓》三篇,傳於後世。伊尹不但是政治家,還是發明家。史載湯時大旱,伊尹教民打井灌田。商之前,人們有病靠嚼食中草藥療治,伊尹教民切碎中草藥,用陶器煎煮後,服用藥液,後世稱為“湯液療法”,這既增強療效,又減輕毒性,成為幾千年來中藥的主要劑型。
太甲在位33年,死後被諡為太宗。太甲的兒子沃丁繼位後,伊尹年老退出政界,享年百歲去世,沃丁以天子禮葬伊尹於亳東。世代與商王一樣祭祀,墓前建祠稱元聖祠。明代,曹縣知縣範希正在伊尹墓前重修伊尹祠,祠為三進院落,歷代立碑碣數十通。當地世稱殷廟,尊伊尹為殷爺。
1994年,民眾募資重修元聖祠墓,元聖祠墓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相傳,元聖祠後的大墓是埋葬的是伊尹的妻子。曾經有一雙姐妹外出幹活,因下雨而在“元聖祠”躲避,姐妹倆無聊之餘便用自己手中裝東西的籃子朝伊尹的神像套去,嘴裏還念着“套到伊尹的脖就給伊尹做老婆”結果妹妹卻真的套到了伊尹神像的脖子,當時姐妹倆也沒在意。晚上回家後便有仙神之曲響起,妹妹在睡夢中被迎往仙界,留下的軀體便埋在“元聖祠”後邊的大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