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段幹綸

鎖定
段幹綸,戰國時田氏齊國大臣。戰國時齊國大臣。魏惠王十七年(前353),魏軍圍趙都邯鄲(今屬河北),趙求救於齊。他認為魏若拔邯鄲於齊不利,因説齊威王攻魏襄陵(今河南睢縣)以救趙。不久,齊將田忌、孫臏大敗魏軍於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南)。見《戰國策·齊策一》。 [1] 
本    名
段幹綸
出生地
祖籍河東
出生日期
公元前前475
國    籍
齊國
圍魏救趙的典故,平常都記在孫臏頭上!但從《戰國策·齊策一》中可以看到,戰略決策是在田侯與其大臣段幹綸之間決定的! 而孫臏只是向大將田忌建議,當為具體操作的層面了! 附《戰國策·齊策一·邯鄲之難章》原文與譯文,如下:
《戰國策·齊策一·邯鄲之難章》載:
邯鄲之難,趙求救於齊。田侯召大臣而謀曰:“救趙孰與勿救?”鄒子曰:“不如勿救。”段幹綸曰:“弗救則[且]我不利。”田侯曰:“何哉?”“夫魏氏兼邯鄲,其於齊何利哉?”田侯曰:“善。”乃起兵,曰:“軍於邯鄲之郊。”段幹綸曰:“臣之求利且不利者,非此也。夫救邯鄲軍於其郊,是趙不拔而魏魏也。故不如南攻襄陵以弊魏,邯鄲拔而承魏之弊,是趙破而魏弱也。”田侯曰:“善。”乃起兵南攻襄陵。七月,邯鄲拔。齊因承魏之弊,大破之桂陵。
譯文:邯鄲遇到戰爭威脅,趙國向齊國求救。田侯(齊為侯國)召集大臣謀劃道:“救趙和不救哪個對齊國有利?”鄒子曰:“不如不救。”段幹綸曰:“不救的話,會對我國不利!”田侯問:“為什麼?”段幹綸答道:“魏國佔領邯鄲,對齊國會有什麼利呢?”田侯説:“對!”於是發兵,並下令:軍隊駐紮在邯鄲的郊外。段幹綸説:“我説的對我國利於不利,並不是這樣!咱們來救邯鄲,把軍隊駐紮在邯鄲城郊外,是趙國不會被攻下來而魏國依舊是魏國!所以咱們不如南去攻打魏國的襄陵來削弱魏國,則雖然邯鄲被攻下,而我們攻魏,魏軍回救,也一定疲憊不堪,就一定能夠跟魏國打場勝仗!”田侯説:“妙計!”於是發兵南下攻打魏國襄陵。七月,邯鄲被魏國攻下。疲憊的魏軍返回救襄陵時,齊軍在桂陵大敗魏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