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殊像寺

(承德避暑山莊“外八廟”之一)

鎖定
殊像寺,俗名“乾隆家廟”,位於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環城北路獅子園北麓,其形制仿山西五台山殊像寺,是一座以漢族廟宇建築為主,帶有藏式特點的佛教寺院。是避暑山莊“外八廟”之一。建成於乾隆四十年(1775 年)。
殊像寺從外觀上更多呈現的是漢式寺廟風格,僅在一些建築細部上體現了藏式特點。殊像寺中軸線前半部分是由山門、鐘鼓樓、天王殿、會乘殿等組成的典型漢式“伽藍七堂”佈局,後部表現為以寶相閣為中心的藏式“曼荼羅”形制,在整體上,自會乘殿之後,地勢陡然上升,依山就勢層層修建建築,形成高低錯落,主次分明的建築輪廓,亦是藏式佈局的典型體現。 [1] 
1988年1月13日,殊像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1994年12月,包括殊像寺在內的“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遺產。 [3] 
中文名
殊像寺
地理位置
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環城北路獅子園北麓
氣候條件
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不對外開放
保護級別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建築年代
清代
編    號
Ⅲ-69-121

殊像寺歷史沿革

殊像寺始建於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 年)夏,於乾隆四十年(1775 年)建成。
清嘉慶九年—十二年(1804—1807年),殊像寺有三次修繕工程。
清咸豐年間,殊像寺屢有寶物失竊。
至清朝結束,殊像寺歷經多次修繕、改造,亦經失修乃至廢棄而後又逐步恢復的過程。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月,軍閥湯玉麟從熱河倉皇逃走,在此期間擄走了大量殊像寺內文物。
民國二十二年(1933 年)6月,熱河被日本侵略軍佔領,成為偽滿洲帝國的一部分,直到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一直處於日軍的控制之下。在此期間殊像寺文物亦成為日軍的戰利品。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國民黨十三軍拆毀僧房幾十間並砍伐古樹,在此期間,殊相寺的陳設有所丟失。
1950年,文物部門對殊像寺進行普查和現狀勘測。
1954年,河北省文物局撥款修繕殊像寺。殊像寺村委會佔用演梵堂後面的三間偏房,改建成殊像寺小學,於1986年小學從寺廟遷出。
1972年,在天王殿兩側新建兩幢房屋作為殊像寺小學教室,直到1986年校舍才搬遷。
1987年,殊像寺文保所成立。
1994年初,殊像寺正式向遊人開放。
1996年,殊像寺不再向遊客開放。 [4] 
《欽定熱河志》殊像寺全景圖 《欽定熱河志》殊像寺全景圖

殊像寺建築特點

殊像寺佈局

殊像寺是漢藏混合式建築佈局,按區域分為寺廟區、假山區和行宮區三個區。寺廟區位於整個寺廟中線的南部,中軸線前半部分是由山門、鐘鼓樓、天王殿、會乘殿等組成,其地勢呈上升趨勢,建築輪廓主次分明,形成“伽藍七堂”漢式佈局,建築形制均為漢式,只有局部藏式裝飾。假山區位於中軸線北部,地勢繼續上升,有龐大的假山羣,後部表現為以寶相閣為中心的藏式“曼荼羅”形制佈局。行宮區位於假山區西面一隅,建築佈局較靈活,體量小巧,連廊連接,樹木環繞,具有濃郁的園林氣息。形成佈局嚴謹與靈活多變相結合的獨特藝術形式。寺廟整體自會乘殿之後,地勢陡然上升,依山就勢層層修建建築,形成高低錯落,主次分明的建築輪廓,亦是藏式佈局的典型體現。 [1] 
殊像寺平面佈局圖 殊像寺平面佈局圖

殊像寺特點

殊像寺從外觀上更多呈現的是漢式寺廟風格,僅在一些建築細部上體現了藏式特點。是寺廟園林的佳作,其借用園林的手法又不同於一般的園林。它既有園林氛圍,又在靈活多變的佈局中保持莊嚴肅穆的氣氛。其中最有特色的亦屬會乘殿後大片的堆疊假山,是承德皇家園林及寺廟中規模最大者,特別是在後半部分融入園林佈局的手法,顯得生動活潑,不拘一格,而且使人工的園林與自然地地形緊密結合,為後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它是寺廟建築與園林藝術的集大成者,既有寺廟建築格局的主次分明,亦有園林環境的錯落有致,有利於嘗試用新的角度研究寺廟建築,是清代皇家寺廟園林的典範。 [5] 
嘉慶朝承德圖詠殊像寺 嘉慶朝承德圖詠殊像寺

殊像寺主要建築

殊像寺綜述

殊像寺院牆封閉,現存建築共五座,包括山門,鐘樓、鼓樓、會乘殿和寶相閣,其中山門和會乘殿是原建建築,鍾、鼓樓是在原有大木基礎上進行的復原,寶相閣是完全復建。殊像寺原有的天王殿、配殿等其它建築雖已毀多年,但基址尚清,並得到較好的歸安整理和保護。 [6] 

殊像寺山門

殊像寺山門,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單檐歇山頂,山門兩側設牆,界定了寺域,左右設旁門與一進院落相通。其門內供奉哼哈二將。山門前左右有石獅一對。算上底座,石獅高約一丈,須彌座採用了少見的漢紋裝飾。 [6] 
山門 山門

殊像寺鍾、鼓樓

進入山門內,天王殿前東西兩側,有鍾、鼓二樓。鍾、鼓樓相向而立,二者形式相同。均為兩層建築,通高10.683米, 樓下層正面中央闢一拱門,高約2.27米,寬1.23米。樓置於高0.6米台基上,牆體下部為毛石砌築,用灰泥勾出凸縫,邊角處使用石材,額枋以下是紅色抹灰磚牆,柱子包砌在牆內。上層,無牆壁,輔以木板牆,四面開券形窗,個數不一,南北各一,東西面各闢三個,窗户周圍還有一些圖案裝飾,柱子露於外,上層除主柱外其餘都為後補。兩層均不用斗栱,直接出檐,冠以歇山布瓦頂。東、西鐘樓東側還有面闊五間、進深一間的僧房,為當年寺內喇嘛居所。 [6] 
鐘樓 鐘樓

殊像寺會乘殿

天王殿正北地勢升高,登上多級石階可來到月台,月台北部有會乘殿。會乘殿位於該寺中心,為主殿。面闊七間,進深五間,重檐歇山頂,覆黃琉璃瓦,下層有單翹單昂五踩斗拱,上層內縮為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用單翹重昂七踩斗拱。會乘殿內正中供奉杉木金漆塑像三尊,高一丈七尺:中為騎青獅的文殊菩薩,真背光上嵌七寶,中為寶瓶;東為騎白象普賢菩薩;西為騎犼的觀世音菩薩。供桌前東西各有萬壽塔一座,八角三層楠木質地,高兩丈,兩座塔內供奉鎏金銅質無量壽佛508尊。如今萬壽塔尚存,塔內的鎏金銅佛在薑桂題任熱河都統時期被盜走。兩壁置有經櫥,內藏滿文大藏經三部:日軍侵華時劫走一部,現存東京;一部流落到西歐,現存巴黎圖書館;一部下落不明。會乘殿內有“會通三際”橫匾,條幅為“發心為眾生緣深入善權菩薩果,現相如三世佛了分身住曼殊牀”。 [6] 
會乘殿 會乘殿

殊像寺寶相閣

會乘殿北面順勢置假山,假山上有一座高閣,名為“寶相閣”,此閣為八角重檐建築,四面設正交菱花隔扇門,四側面設同花隔扇窗。下檐斗栱為五踩單翹單昂,上檐斗栱為七踩單翹重昂,黃琉璃瓦頂綠剪邊,正東、正西、正南、正北四面開門,其他四面設檻窗。閣內的石制須彌座上有高11.6米的木雕文殊菩薩騎獅像,據説是照乾隆帝的外貌雕造。兩側有兩尊力士像,各高3米。閣內有“淨名普現”橫額,條幅為“佛説是本師宏宣象教,天開此初地示現獅峯”。閣前面懸“寶相閣”匾額。 [6] 
寶相閣 寶相閣

殊像寺疊石假山

位於主殿會乘殿之北清涼樓以南的假山,由黃石堆砌而成,假山的總面積約7800平方米,在承德皇家園林及寺廟中是最大的,在中國古典園林中也是極為罕見的,亦是外八廟中唯一一座寺廟與園林相結合的廟宇。殊像寺假山區是以寶相閣為主峯,而雪淨殿、雲來殿、息喜殿和吉暉殿四個次峯呈規整對稱的平面佈局,以懸崖和深壑隔開主峯,象徵五台山的清涼頂。它以渾厚、粗獷為主調,局 部又有小巧維妙之處。這部分假山,山山麓連,下有洞穴,兩兩相通,可攀登而上。其另一特點是,假山和真山結合,疊於一緩坡之上。另外,假山處於整個寺廟中很重要的位置,具有濃郁的園林韻味,不僅點綴了佛家意境,亦起到與五台山清涼頂“暗合”的作用。 [6] 
會乘殿後部假山 會乘殿後部假山

殊像寺文物遺存

殊像寺天王殿遺址

天王殿位於山門正北的中軸線上,現天王殿已倒塌,僅遺留石台基、佛座以及東西兩面毛石牆殿兩側設腰門,以腰牆與後部相隔,形成封閉院落。 [6] 
天王殿遺址現狀 天王殿遺址現狀

殊像寺配殿遺址

在寶相閣前面的岩石上建有配殿,東為“雲來殿”,西為“雪淨殿”,立於高台之上,二者皆已倒塌。雪淨殿牆體部分倒塌並被掩埋,殘留部分檻下牆,高台的四壁為假山石所環抱,殿內尚存原來的三座塑像底座。其中西面的磚砌檻牆保存量較大。 [6] 

殊像寺清涼樓遺址

穿過寶相閣後邊的山石往北行,便來到寺廟最高的建築——清涼樓。建築形 象兼備禮制與園林建築雙重品格,使之與其他建築形成一個統一和諧的整體。2003年11月蓋蒂保護所曾對清涼樓遺址進行考古挖掘,發掘揭露出台基、牆下 鹼、柱頂石及方形地磚。清涼樓西、北、東三面的牆下鹼大部份保存完整,南牆 基本無存或坍塌,北牆下仍有五座塑像底座。 [6] 
清涼樓遺址 清涼樓遺址

殊像寺文物價值

殊像寺,不同於承德的其他寺廟,它不僅有政治作用,亦是清王朝歷代帝王每年在此消夏避暑、吟詩休息的場所,比如行宮中香林室、倚雲樓等建築。 其宗教功能是皇家寺院,隸屬內務府,由皇傢俬人管理。同時,它是外八廟中唯一的滿族喇嘛寺廟,寺內喇嘛皆是滿人,而且誦習滿文經卷。它與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共同構成了清朝多民族統一國家的象徵,同時也見證了清王朝由盛到衰的歷史過程。殊像寺的建造為研究中國歷史提供了中國清代史實資料,為研究中國古典園林史、建築史提供了重要的歷史實物資料。 [5] 

殊像寺保護措施

文保碑 文保碑
1956年秋季,殊像寺修繕工程開始動工,於1957年春季換瓦,更換會乘殿全部椽飛望板、檁子和上、下檐角梁。其中下檐東、西兩側除一根子角梁外,其餘角梁全部更換。殿頂部分琉璃瓦片已經破損,更換了部分新瓦。殿頂脊獸、吻獸仍為原樣。 [4] 
1959年5月18日,文物局古建隊對殊像寺山門、兩側圍牆及鍾、鼓樓進行維修,對殘破的建築進行拍照存檔。 [4] 
1967年3月,文物局古建隊對寶相閣進行保護性落架拆除。把大木材存放在儲材廠,此閣經二百年風雨侵蝕, 由於年久失修,局部坍塌滲漏,大木嚴重糟朽。因無力維修,不得已採取落架保護。將構件入庫保存。 [4] 
1972年7月,將殊像寺現有建築及已坍塌建築物的基址進行拍照存檔。10月,將殊像寺每年陰曆臘月8日用來煮“臘八粥”的銅鍋從饌香堂移至普寧寺大雄寶殿院內。 [4] 
1975年8月,文物局古建隊對殊像寺山門進行維修。當時門殿因年久失修, 瓦頂滲漏,椽飛望板遭朽,檐部塌落,對其進行了補換大木、斗栱,撤換並重新安設椽飛望板、連檐及瓦口。 [4] 
1982年7月2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佈殊像寺為省級重點保護單位。 [4] 
1982年至1983年,文物局古建隊修復殊像寺鐘、鼓樓,撤換全部椽飛望板, 連檐及瓦口等。文物局古建隊復建殊像寺廟圍牆,採取原作法,用毛石壘砌, 東、西、北牆牆頂砌抹灰饅頭頂,西部山坡挖土處,砌毛石護坡,東部挖窖加築混凝土、毛石基礎及護坡。 [4] 
1983年至1984年,文物局古建隊對殊像寺廟內及後部清涼樓等處進行基址清理。 [4] 
1987年,文物局購置消防器材並安裝避雷針,同年成立了殊像寺文保所。 [4] 
1988年1月13日,國務院公佈殊像寺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將漢白玉石做的保護單位標誌嵌在山門牆壁上。 [4] 
1994年12月,包括殊像寺在內的“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遺產。 [4] 
1998年7月,對寺廟內部古松安裝避雷針並做了安全加固支架。 [4] 
2001年7月,寶相閣內三尊佛像的殘餘部件由承德雙灤金紡創意工作室修復,於 2002年10月完工,並安裝完畢。 [4] 
2002年5月,承德市文物局與美國蓋蒂保護所,按照“中國準則”展開合作,將殊像寺列為落實“中國準則”的古建保護試點,展開對殊像寺的取樣分析和考古挖掘,考古發掘後回填覆土,所有工作於2005年10月完成。 [4] 

殊像寺旅遊信息

殊像寺地址

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環城北路。

殊像寺交通

河北省承德市內乘12路或118路殊像寺下車即到。

殊像寺開館時間

不對外開放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