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殃及池魚

鎖定
殃及池魚,漢語成語,拼音yāng jí chí yú,比喻無端受禍。 [1] 
中文名
殃及池魚
出    處
《呂氏春秋·必己》
注    音
ㄧㄤ ㄐㄧˊ ㄔㄧˊ ㄧㄩˊ
拼    音
yāng jí chí yú

目錄

  1. 1 典故
  2. 原文
  3. 意譯
  4. 意義
  5. 2 典籍
  6. 3 辨析

殃及池魚典故

殃及池魚原文

戰國衞呂不韋《呂氏春秋·必己》:宋桓司馬有寶珠,抵罪出亡,王使人問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於是竭池而求之,無得,魚死焉。此言禍福之相及也。 [1]  後人加以附會,演化為“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殃及池魚意譯

從前,有個地方,城門下面有個池塘,一羣魚兒在裏邊快樂地遊着。突然,城門着了火,一條魚兒看見了大叫説:“不好了,城門失火了,快跑吧!”但是其他魚兒都不以為意,認為城門失火,離池塘很遠,用不着大驚小怪。除了那條魚兒之外,其它魚都沒有逃走。這時,人們拿着裝水的東西來池塘取水救火。過一會,火被撲滅了,而池塘的水也取幹了,滿池的魚都遭了殃。

殃及池魚意義

火—水—魚是有聯繫的,池塘的水能滅城門的火,這是直接聯繫,魚兒與城門失火則是間接聯繫,它是通過池水這個中間環節而發生聯繫的。

殃及池魚典籍

北齊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國亡猿,禍延林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太平廣記》卷四六六引漢應劭《風俗通》:城門失火,禍及池魚。舊説:“池仲魚,人姓字也,居宋城門。城門失火,延及其家,仲魚燒死。”又云:“宋城門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魚悉露死。”喻惡之滋,並傷良謹也。

殃及池魚辨析

近義詞:根株牽連 累及無辜
反義詞:毫無干係 並無瓜葛 [2]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含貶義。
示例:張愛玲色,戒》:大概也是叫她安心的話,不會亂槍之下殃及池魚。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