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歷史要塞城市哈勒爾

鎖定
哈勒爾 (var. Harrar,Hārer,Harer;索馬里語 :Adari)是埃塞俄比亞東部城市,也是哈勒爾州現代經濟、資本和行政首府。這個城市位於一個山頭,海拔1885米,在埃塞俄比亞高原的東延伸段,距首都亞的斯亞貝巴500公里。
2006年哈勒爾 (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稱為歷史要塞城市哈勒爾
中文名
歷史要塞城市哈勒爾
外文名
Harar Jugol, the Fortified Historic Town
地理位置
埃塞俄比亞

歷史要塞城市哈勒爾世界文化遺產

歷史要塞城市哈勒爾基本資料

遺產名稱:歷史要塞城市哈勒爾
Harar Jugol, the Fortified Historic Town
入選時間:2006年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i)(iii)(iv)(v)
地理位置:N09 18 32 E42 08 16
遺產編號:1189rev

歷史要塞城市哈勒爾遺產描述

歷史要塞城市哈勒爾地理位置圖 歷史要塞城市哈勒爾地理位置圖
歷史要塞城市哈勒爾是埃塞俄比亞東部城市,位於埃塞俄比亞東部高原,高原上深峽密佈,四周環繞着沙漠和大草原。哈勒爾也是哈勒爾州現代經濟、資本和行政首府。歷史要塞城市哈勒爾是在7世紀到11世紀建立的,並逐步成為非洲之角地區伊斯蘭文化和宗教的中心。這座穆斯林聖城的城牆建於公元13世紀至16世紀之間。歷史要塞城市哈勒爾是伊斯蘭教的第四座聖城,擁有82座清真寺,其中3座清真寺可以追溯到10世紀,以及102個聖地。哈勒爾城最普遍的房屋是傳統的連棟房屋,一層有三個房間,庭院有禮拜區域;另一種形式的房屋稱作印度式房屋,由1887年以後來哈勒爾城發展的印度商人所建,房屋是簡樸的長方形兩層樓,並有可以俯瞰街道或庭院的陽台;第三種房屋就是上述兩種的綜合體。這座坐落在海拔1800多米的高地上的城市外圍築有一道高4米、開有5個城門的堅固圍牆。在城內的362條縱橫交錯的小巷裏,遍佈着一幢幢矮小的老式傳統房屋,破舊的老式小轎車艱難地在這些小巷之間穿行。 [1] 
2006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i)(iii)(iv)(v) ,歷史要塞城市哈勒爾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歷史要塞城市哈勒爾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歷史要塞城市哈勒爾位於埃塞俄比亞東部高原,高原上深峽密佈,四周環繞着沙漠和大草原。這座穆斯林聖城的城牆建於公元13世紀至16世紀之間。哈勒爾城傳説是名列第四位的伊斯蘭聖城,共有82座清真寺和102處聖地,其中有3座清真寺可追溯公元10世紀。哈勒爾城最普遍的房屋是傳統的連棟房屋,一層有三個房間,庭院有禮拜區域;另一種形式的房屋稱作印度式房屋,由1887年以後來哈勒爾城發展的印度商人所建,房屋是簡樸的長方形兩層樓,並有可以俯瞰街道或庭院的陽台;第三種房屋就是上述兩種的綜合體。哈勒爾人以其高質量的手工製品著稱,包括織物、編籃、書籍裝訂等,但有着非凡內部設計的房屋是哈勒爾文化遺產中最壯觀的部分。這類的建築形式具有代表性,特別而新穎,不同於伊斯蘭國家常見的家居風格,即便在埃塞俄比亞,也是別具一格。哈勒爾當前的城市格局形成於16世紀,與其他伊斯蘭城鎮一樣,有着迷宮般的窄巷以及令人望而卻步的房屋外觀。從1520年至1568年期間,這裏一直是哈拉里王國的首都。16世紀末到19世紀,哈勒爾城曾是著名的貿易和伊斯蘭文化中心。17世紀時,這裏曾是一個獨立的酋長國,然後被埃及統治了10年,直到1887年才成為埃塞俄比亞領土的一部分。非洲及伊斯蘭傳統對這個城鎮特定建築風格和城市格局發展的影響,造就了哈勒爾城獨特的風格,奠定了其獨一無二的地位。 [2-4] 

歷史要塞城市哈勒爾遺產簡介

歷史要塞城市哈勒爾伊斯蘭文化和宗教的中心

根據不同的説法,哈勒爾是在7世紀到11世紀建立的,並逐步成為非洲之角地區伊斯蘭文化和宗教的中心。這座城市很長時間是阿達爾阿曼蘇丹國的一部分,1520年,在阿布巴克爾伊本穆罕默德的統治下,哈勒爾古城成為了首都。16世紀,阿布巴克爾伊本穆罕默德發動戰爭擴大領土,甚至影響到當時的基督教國家埃塞俄比亞帝國的生存。他的繼任者努爾伊穆賈希德,建起了4米高的城牆。這座城牆,至今完好,拱衞着古城。16世紀是哈勒爾的黃金時代,當地的文化蓬勃發展,許多詩人留下詩歌。這個時期,哈勒爾同時成為了著名的咖啡,織布,草編和裝訂集散地。統治者還發行自己的貨幣,至今發現了最早可能被視為公元1218至1219年發行的。法國著名詩人阿蒂爾·蘭波曾在這座城市居住,他的故居現在是一座博物館。
哈勒爾一直保持着它的獨立,直到1875年被埃塞俄比亞佔領。後來,哈勒爾被併入了現在的埃塞俄比亞的版圖。而鐵路的繞過,也使這座城市失去了往日的繁榮。 [3]  [5] 

歷史要塞城市哈勒爾“穆斯林第四座聖城”

哈勒爾被稱為“穆斯林第四座聖城”並非毫無緣故。早在十六世紀,經過與當時統治這個國家的基督教皇帝的殊死決鬥,該城遂成為獨立的穆斯林王國的首都。這個反抗時期的重要遺蹟就是始終環繞着這座城市的圍牆。現在,每當夜晚降臨的時候,所有城門(每個城門都有各自的名稱)依然緊閉,成羣的鬣狗就會跑下山,在城市周圍遊蕩。
非洲和伊斯蘭傳統對當地的建築和城市規劃的影響使其具有獨一無二的世界遺產價值。哈勒爾對建築、技術、紀念性藝術、城鎮規劃、景觀設計之發展有巨大影響。她促進了人類價值的交流,提供了有關現存或者已經消失的文化傳統、文明的獨特或稀有之證據,是代表一個或數個文化的人類傳統聚落或土地使用的出色典範。
這座坐落在海拔1800多米的高地上的城市外圍築有一道高4米、開有5個城門的堅固圍牆。在城內的362條縱橫交錯的小巷裏,遍佈着一幢幢矮小的老式傳統房屋,破舊的老式小轎車艱難地在這些小巷之間穿行。儘管不及埃塞俄比亞其他城市那樣出名,但正如埃塞俄比亞遺產研究和保護機構負責人海爾·馬里亞姆所指出的那樣,“哈勒爾是至今保存完好的為數不多的幾個產業革命前的古城之一”。在裁縫們聚集的街區,陳舊的縫紉機在白天發出令人頭暈的叮噹聲;靠近布達城門的鐵匠鋪匯聚的街區裏透出紅光,這些都是最好的見證。

歷史要塞城市哈勒爾著名的商品中轉站

幾個世紀以來,哈勒爾一直是主要的商業中心,貿易路線延伸至埃塞俄比亞全境,非洲之角、阿拉伯半島,並通過其港口連接外面的世界。過去,在哈勒爾作為從亞丁灣海岸進入埃塞俄比亞的門户時期,所有商品都在這裏中轉。當時,駱駝隊將來自西邊“阿比西尼亞山脈”以及來自亞丁灣商行的商品運到這裏。有幾種物品很著名:象牙、皮革,尤其是咖啡。 正是為了從事這種珍貴咖啡豆的交易,有很多不同尋常的商人旅行家下船來到了這座城市。到了二十世紀初期,隨着亞的斯亞貝巴-吉布提鐵路的修建,這座古城開始走向沒落。不過,商業在哈勒爾並未因此而沉寂。在市場裏,身着鮮豔服裝的索馬里族、阿姆哈拉族或奧羅莫族婦女,總是在匆匆忙忙地挑選調味香料、蔬菜、水果、棉織品、糧食或草藥。同時,也尋找著名的柯特葉,它可以作成藥茶飲用,也可放在口中咀嚼,使人產生一種適度欣快的感覺。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