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歷史教訓

鎖定
今 天,學習理論,尤其是通讀《毛選》,將使我打開思考的空間,更加深刻地思考昨 日、今 日、明 日的工作。今 天,讀《毛澤東選集》,學習偉人,養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增強羣眾觀念、提高自身素質,打造一個為人民服務、求真務實、平凡的我,是我學習和工作的歸結點。
中文名
歷史教訓
外文名
The lessons of history
著    作
《毛選》
屬    性
書籍

歷史教訓原文

毛澤東 毛澤東
毛澤東
歷史教訓
(一九四二年十月十四日)
十月四日,斯大林在答覆美國新聞記者關於“蘇聯所存的抵抗力量如何”的詢問時稱:“我認為蘇聯抵
抗德國匪徒的能力,如果不是較大的話,也不小於法西斯德國或其他任何追求世界統治權的侵略國。”
十月五日莫斯科《真理報》社論稱:“斯大林格勒的抗戰,粉碎了希特勒的巨大計劃。該計劃原定在迅速
攻下斯大林格勒後,即向莫斯科、巴庫前進。”這些話到十月八、九兩日就證明了。十月八日,德軍發 言人宣佈:“不再使用炮兵與工兵強襲斯大林格勒。”原因之一,是如十月九日蘇聯情報局所宣佈的:“ 蘇軍業已突破斯大林格勒工業區的包圍線,並據守新陣地。”原因之二,是如十月十日路透電所稱:“昨 日德軍被迫轉調進攻斯大林格勒的部分兵力至西北區,因該處正遭蘇聯解救軍的不斷攻擊。”所有這些 ,就是説,紅軍由城內正面與北部側面兩方的夾擊,迫使希特勒絕望於該城的進攻,而不得不在事實上 一天一天把自己轉入防禦地位。還在一個多月前,一些人們就在匆匆忙忙地討論高加索失守後的局勢,他們對於蘇、德兩軍的力量都是判斷錯了的。希特勒的“巨大計劃”是有的,但這個計劃正如《真理報》所説,被斯大林格勒的抗戰所粉碎了。希特勒的實力和他的野心之間的矛盾,是他失敗的重要原因。這個矛盾,表現 在他採取避實擊虛政策上面。列寧格勒、莫斯科是被認為應該避開的,他就集中力量向着南線一隅。七月間他曾拼命爭奪沃羅涅日,打不開,又避開它。拼命爭奪克列茨基,又打不開,又避開它。於是攻擊點集中到斯大林格勒與高加索北麓了,這是無可避開的了,又是打不開,又是要避開了。但這是最後的避開,就是説,被迫放棄攻勢,轉入防禦地位,希特勒就是處在這樣情況中。希特勒還沒發出停止進攻的一般聲明,他也許還想最後掙扎一下,但大勢已去,無可挽回了。一切他所避開的地點,都成了紅軍向他進攻的出發點,紅軍就是從克列茨基到斯城北角一線向德軍進攻的。這樣將迫使希特勒最後地放棄他的一切戰略進攻。
保衞斯城的直接戰鬥從八月二十三日德軍渡過頓河河曲開始,但河曲戰鬥對保衞斯城的意義是極其重大的。整個七月份,德軍由哈爾科夫打到頓河。這個期間,紅軍採取戰略退卻,德軍毫無所得。七月三十日,柏林宣佈德軍在齊姆良斯克至羅斯托夫二百五十公里戰線及頓河下游渡過頓河。不知是德軍原先計劃的,還是因渡河勝利衝昏了德將波克的頭腦,他就從整個野戰軍中分出二十個師,向高加索方向猛追退卻中的紅軍,八月中旬即達到庫班河流域,但出於德軍意外地遇到了紅軍的頑強抵抗。直到今 天(十月十四日)德軍只得到邁科普一個小油田。高加索北麓還有一個較大的油田叫格羅茲內的,同盟社還在八月十三日就説:“通至格羅茲內的進路非常平坦,所關心的問題,只是德軍的進攻能否給予紅軍以充分時間徹底破壞該處油田。”可是從説這話到今 天已整整兩個月,希特勒對這個油田還是可望而不可即。至於為着想達到巴庫一帶吃這塊最肥的天鵝肉,德軍確曾冤枉地爬過高加索山隘。八月二十三日海通社宣稱,“八月二十一日晨十時,德山嶽部隊在高達五千六百三十公尺的厄爾布魯士山升起德國戰旗”,表示法西斯吸血鬼們的狂喜。可是這面戰旗,不知是送給紅軍了,還是法西斯們自己拖着溜下山去的,總之是一場空歡喜。聽説波克被希特勒撤職了(路透電),他的錯誤在哪裏呢?或者第一條就是這個向高加索分兵吧。紅軍一方面堅決扼守頓河河曲,一方面卻誘使波克禍水分一股流向庫班河去,因此就減輕了對斯大林格勒的壓力。
河曲戰鬥是從七、八月之交打起的,紅軍以極其英勇的奮戰,直打到八月二十三日才放棄頓河東岸刻赤一帶陣地。如果沒有這一戰,如果德軍沒有河曲二十三天的阻礙與極大的消耗,則斯城的直接保衞將是困難的。從八月二十三日德軍渡河至九月十五日德軍打入斯城工業區,紅軍又在頓河與斯城間縱深五十至六十公里地帶消磨了德軍二十三天。沒有這第二個二十三天的消磨,斯城的保衞也是困難的。從九月十五日德軍打入工業區,至十月九日紅軍路丁什夫部隊突破該區德軍陣線,二十四天中,是極端猛烈的巷戰期間,紅軍以城內的巷戰與北部的壓力粉碎了德軍的進攻。從此希特勒整個地轉入被動地位,他的實力與他的野心之間的矛盾最後地暴露出來,他將被這個矛盾所壓碎。
九月三十日,希特勒在柏林體育宮演説中説到紅軍時,他只好這樣説,“那是一個不知道慈悲的敵人,他們不是人類而是野獸”,表示他似乎曾經希望過紅軍向他講慈悲似的。整個蘇德戰爭已經證明:只要人們不對法西斯講慈悲,就是説,多一點勇氣,法西斯就會失敗的,這就是歷史的教訓。日本法西斯看了希特勒的慘敗,將做什麼感想呢?還是要到海參崴一帶去碰一碰嗎?那裏靠得住又是不講慈悲的。日本的實力與它的野心之間的矛盾,也是一定要把日本法西斯壓得粉碎。
根據一九四二年十月十四日《解放日報》刊印

歷史教訓註釋

毛澤東與子女在一起 毛澤東與子女在一起
毛澤東與子女在一起
這是毛澤東為延安《解放日報》寫的社論。

歷史教訓毛澤東選集讀後感

每次拿起《毛澤東選集》,都會被偉人毛澤東那樸實的文風和字裏行間透出的果斷剛毅的風範所折服。毛澤東的人格魅力、領導風采、豐功偉績……時時縈繞在耳邊、浮現 在眼前,重重地震撼我的心靈。

歷史教訓為人民服務的我

在閲讀《毛選》中的文章時,民主的羣眾觀時時刻刻在文字間跳躍,這是一種內化的思想的體現。
《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為人民服務》一文中説:“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着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利益工作的。”
在《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中又再次強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唯 一宗旨。
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毛澤東同志也曾經指出:“為什麼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問題,原則問題。”一名黨員幹部如果在“是不是真心實意地站在人民大眾的立場上”、“是不是擁有熱愛人民的思想和感情”、“是不是真心實意關心人民羣眾的疾苦,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等這些根本問題、原則問題上過不了關,也就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黨員幹部。我們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目的,也是為了解決好這個問題。作為一名共產黨人,徹底地為人民服務,是大公無私的,是舍小家為大家的,是全心全意的,是處處裝着人民、事事想着人民的。一所學校的發展需要一位有創新教育理念的校長,也需要一位為人民服務的校長。因此,在工作中,我們想問題、辦事情,時時刻刻都要把為學生服務、為教師服務放在第一位。每遇學校的重大決策就先充分聽取意見、建議,一切着眼於學校的發展、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在工作中堅持“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羣眾路線,尊重廣大教職員工的創造,虛心向他們學習,傾聽教職工的呼聲,反映他們的意願,集中全體教職工的智慧,發揮羣眾的優勢,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更好地帶領廣大教職工為實現學校的發展目標而努力奮鬥。學校在設計、開展各項工作和活動時,必須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深入羣眾,廣泛調研,瞭解教師們缺什麼、急什麼、想什麼、盼什麼,並反覆進行比較、鑑別和論證,使多數人的意見得到體現和表達,使決策建立在廣泛的羣眾基礎之上。民主的羣眾觀不是空洞的、枯燥的語句,而是體現 在我們工作的點點滴滴中。

歷史教訓打造一個求真務實的我

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毛澤東同志講到:“……應用馬克思列寧注意的理論和方法,對周圍環境作系統的周密的調查和研究。不是單憑熱情去工作,而是要把革命氣概和實際精神結合起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一向認為:調查研究是從實際出發、求真務實的中心環節,從客觀實際出發、找出薄弱環節又是制定正確針對性的政策和進行科學決策、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所在的前提。 一所學校就好比森林裏的一棵樹,要經營好必須要有紮紮實實的“根基”,勤勞聰明、樂於奉獻的“播種者”——教師。教師們一天天的勞作和創造來不得半點虛假、無法走通浮躁之路,是否求真務實與教育管理的成敗緊緊相連。的確,學《毛選》的時候,我就好比在聆聽偉人的教誨,“身處複雜困難的環境,要向身邊的人們學,從書本學,從實踐中學,從經驗教訓中學”。我默默地為自己樹立了一個永恆的人生座標:求真務實.

歷史教訓打造一個會“領”會“導”的我

翻開《毛澤東選集》第三卷,我邊讀《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邊梳理其中的基本脈絡觀點,邊對照思考自己的工作。
1、一般和個別相結合,是辨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認識規律。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既要考慮事物的普遍性,又要考慮事物的特殊性,將二者緊密結合,才不會顧此失彼,認識和工作才可能全面、到位;
2、處理好工作中的“一般性號召”與“具體深入實施”之間相輔相成的關係,着力於前者,落實於後者;
3、作為校長如果一味眼睛向上或是一味依賴聽彙報,必然會出現“少數人説給個別人聽”、“少數人做給個別人看”、“少數人為個別人忙”的局面。校長思想及其行為,讓教師們感到“陌生”。形成不了齊心協力的工作局面,調動不起廣大教師的積極性;
4、領導和羣眾相結合,是黨的本質所決定的--脱離了“水”的“魚”,不僅一事無成,而且還無法生存。所以,在工作中我一定要不斷地提醒自己“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倡導“從羣眾中集中起來又到羣眾中堅持下去”的羣眾觀點和羣眾路線。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領”到實處、“導”在真處。
5、高度重視和精心組織推進改革過程中的宣傳輿論工作,着力營造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良好氛圍,營造倍加顧全大局、倍加珍視團結、倍加維護穩定的良好氛圍。緊密結合廣大教師們的思想實際和生產生活實際,善於用事實説話、用典型説話、用大家熟悉的語言和羣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做好宣傳教育,使號召不停止在嘴上、紙上、會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