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

鎖定
《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是毛澤東1943年6月1日為中共中央所寫的關於領導方法的決定。編入《毛澤東選集》第3卷。
本文運用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總結了中國革命鬥爭的經驗,對領導工作的原則和方法作了精闢的説明:“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領導和羣眾相結合”是基本的領導方法,也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領導人員依照每一具體地區的歷史條件和環境條件,統籌全局,正確地解決每一時期的工作重心和工作秩序,這是一種領導藝術。文章號召以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領導方法去反對主觀主義和官僚主義的領導方法。 [1] 
中文名
《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
作    者
毛澤東
發表日期
1943年6月1日

目錄

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簡介

無論什麼樣的領導者,要完成任務或實現目標,都必須解決方法的問題。毛澤東在帶領黨與人民為實現偉大目標的奮鬥中,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探索和總結了一整套領導方法。1943年,他為中央起草的一個決定,即《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其中主要論述了兩個“結合”和一個“中心”。
首先是一般和個別相結合,主要用來執行政策和完善政策:先在面上鋪開,然後再深入到點中,由面及點,再由點帶面,循環往復。為指導領導幹部具體地運用這一方法,毛澤東還進一步指出,在領導工作中不要普遍動手,而應選擇強的幹部在若干地點先做,取得經驗,逐步推廣,波浪式地向前發展。領導幹部要善於“解剖麻雀”,不需要解剖每一隻麻雀,解剖一兩隻就夠了,以從個別中找出一般的普遍性的東西。領導同志分頭去蹲點,其實,就是這個方法的一種運用,如此做來,使領導者下命令、髮指示,能夠接地氣。在運用這個結合的過程中,必須反對兩種傾向。一種是隻注重一般而忽略個別,造成領導工作中的教條主義。一種是隻注重個別而忽略一般,造成領導工作中的經驗主義。
其次是領導和羣眾相結合。作為領導者,要先做羣眾的學生,再做羣眾的先生。就是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從羣眾中來,領導者是羣眾的學生,説的是制定政策的過程;到羣眾中去,領導者是羣眾的先生,説的是貫徹執行的過程。沒有羣眾的領導是“空洞的”,而沒有領導的羣眾,是“盲目的”,是不可持久的。堅持這一方法,就要反對“從機關中來、到機關裏去”。毛澤東説:“在機關裏面是搞不清楚的。越是上層越沒東西。要解決問題,一定要自己下去,或者是請下面的人上來。”他還曾説,辦公室是要坐的;但總是坐在辦公室裏,是很危險的。領導和羣眾相結合,不僅是領導對羣眾如何的過程,不僅是讓羣眾被動接受的過程,而且還是羣眾如何對領導的過程,還是羣眾怎樣產生主動性的過程。為此,毛澤東提出,要了解羣眾的“心理”和需要,要知道羣眾想什麼,需要什麼。需要是人一切生命活動的出發點和動力源泉,抓人心,最根本的就是抓人的需要。從滿足羣眾的切身需要出發,去吸引羣眾,動員羣眾,是毛澤東倡導的第二個“結合”的具體體現。
“兩結合”的方法是毛澤東把唯物辯證法運用於實際工作的體現,是他對領導工作的總結與提煉,是他提倡的工作方法的精髓和核心。“兩結合”作為一般的普遍的方法論,是有機的統一體。一般與個別相結合,主要是對“事”來説的;領導與羣眾相結合主要是對“人”來説的。領導工作説到底就是“以人謀事”。
再次是統籌全局,正確地決定每一時期的中心工作,這是毛澤東強調的另一個重要的領導方法。在他看來,眾多矛盾之中,必有一個是主要的;繁雜工作之中,必有一個是中心。因此,開展工作首先要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或關鍵,以帶動其他。這首先是一種思想方法,“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互相結合的,思想不對頭,工作方法也就不對頭”。也就是説,領導者大腦裏應有一根弦,有意識地去尋找它,“任何一級首長,應當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最重要最有決定意義的問題或動作上,而不應當放在其他的問題或動作上。”那麼,“中心工作”或“最重要最有決定意義的問題”是什麼,深思熟慮以後要明確,特別是要告訴下屬和自己的團隊。給下屬明白地具體地指出一個時期的“中心工作”,就會使之有所遵循。當然,能夠“適時”地判定什麼是“中心”,需要獨具慧眼。善於抓“中心”的另一面就是“多端寡要”,眉毛鬍子一把抓,分不清輕重緩急,力求面面俱到,什麼事情都想做,結果無一而做好。有些人幹工作不可謂不賣力,甚至三更燈火五更雞,但是幹不到點子上,往往會事倍功半,窮於應付,如果學一學毛澤東,或許能夠做到一通百通,以四兩撥得千斤。 [3] 

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內容

(一)我們共產黨人無論進行何項工作,有兩個方法是必須採用的,一是一般和個別相結合,二是領導和羣眾相結合。
(二)任何工作任務,如果沒有一般的普遍的號召,就不能動員廣大羣眾行動起來。但如果只限於一般號召,而領導人員沒有具體地直接地從若干組織將所號召的工作深入實施,突破一點,取得經驗,然後利用這種經驗去指導其他單位,就無法考驗自己提出的一般號召是否正確,也無法充實一般號召的內容,就有使一般號召歸於落空的危險。例如一九四二年的各地整風,凡有成績者,都是採用了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法;凡無成績者,都是沒有采用此種方法。一九四三年的整風,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區黨委和地委,除提出一般號召(全年整風計劃)外,必須在自己機關中和附近機關、學校、部隊中,選擇二、三單位(不要很多),深入研究,詳細瞭解整風學習在這些單位的發展過程,詳細瞭解這些單位中若干個(也不要很多)有代表性的工作人員的政治經歷、思想特點、學習勤惰和工作優劣,並親自指導這些單位的負責人具體地解決各該單位的實際問題,藉以取得經驗。一機關、一學校、一部隊內部也有若干單位,該機關、該學校、該部隊的領導人員也須這樣去做。這又是領導人員指導和學習相結合的方法。任何領導人員,凡不從下級個別單位的個別人員、個別事件取得具體經驗者,必不能向一切單位作普遍的指導。這一方法必須普遍地提倡,使各級領導幹部都能學會使用。
(三)一九四二年的整風經驗又證明:每一單位的整風,必須在整風過程中形成一個以該單位的首要負責人為核心的少數積極分子的領導骨幹,並使這一領導骨幹和參加學習的廣大羣眾密切結合,才能使整風完成任務。只有領導骨幹的積極性,而無廣大羣眾的積極性相結合,便將成為少數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廣大羣眾的積極性,而無有力的領導骨幹去恰當地組織羣眾的積極性,則羣眾積極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確的方向和提到高級的程度。任何有羣眾的地方,大致都有比較積極的、中間狀態的和比較落後的三部分人。故領導者必須善於團結少數積極分子作為領導的骨幹,並憑藉這批骨幹去提高中間分子,爭取落後分子。凡屬真正團結一致、聯繫羣眾的領導骨幹,必須是從羣眾鬥爭中逐漸形成,而不是脱離羣眾鬥爭所能形成的。在多數情形下,一個偉大的鬥爭過程,其開始階段、中間階段和最後階段的領導骨幹,不應該是也不可能是完全同一的;必須不斷地提拔在鬥爭中產生的積極分子,來替換原有骨幹中相形見絀的分子,或腐化了的分子。許多地方和許多機關工作推不動的一個基本原因,就是缺乏這樣一個團結一致、聯繫羣眾的經常健全的領導骨幹。一個百人的學校,如果沒有一個從教員中、職員中、學生中按照實際形成的(不是勉強湊集的)最積極最正派最機敏的幾個人乃至十幾個人的領導骨幹,這個學校就一定辦不好,斯大林論黨的布爾什維克化的十二個條件的第九條中所説建立領導核心問題[1],我們應該應用到一切大小機關、學校、部隊、工廠和農村中去。這種領導骨幹的標準,應當是季米特洛夫論幹部政策中所舉的四條幹部標準(無限忠心,聯繫羣眾,有獨立工作能力,遵守紀律)[2]。無論是執行戰爭、生產、教育(包括整風)等中心任務,或是執行檢查工作、審查干部和其他工作,除採取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法以外,都須採取領導骨幹和廣大羣眾相結合的方法。
(四)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這就是説,將羣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羣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羣眾的意見,使羣眾堅持下去,見之於行動,並在羣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後再從羣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羣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
(五)領導骨幹和廣大羣眾在組織中在鬥爭行動中發生正確關係的思想,正確的領導意見只能從羣眾中集中起來又到羣眾中堅持下去的思想,在領導意見見之實行時要將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互相結合的思想,都必須在這次整風中普遍地加以宣傳,藉以糾正幹部中在這個問題上的錯誤觀點。許多同志,不注重和不善於團結積極分子組成領導核心,不注重和不善於使這種領導核心同廣大羣眾密切地結合起來,因而使自己的領導變成脱離羣眾的官僚主義的領導。許多同志,不注重和不善於總結羣眾鬥爭的經驗,而歡喜主觀主義地自作聰明地發表許多意見,因而使自己的意見變成不切實際的空論。許多同志,滿足於工作任務的一般號召,不注重和不善於在作了一般號召之後,緊緊地接着從事於個別的具體的指導,因而使自己的號召停止在嘴上、紙上或會議上,而變為官僚主義的領導。這次整風,必須糾正這些缺點,在整風學習、檢查工作、審查干部中學會領導和羣眾相結合、一般和個別相結合的方法,並在以後應用此種方法於一切工作。
(六)從羣眾中集中起來又到羣眾中堅持下去,以形成正確的領導意見,這是基本的領導方法。在集中和堅持過程中,必須採取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法,這是前一個方法的組成部分。從許多個別指導中形成一般意見(一般號召),又拿這一般意見到許多個別單位中去考驗(不但自己這樣做,而且告訴別人也這樣做),然後集中新的經驗(總結經驗),做成新的指示去普遍地指導羣眾,同志們在這次整風中應該這樣去做,在任何工作中也應該這樣去做。比較好的領導,就是從比較善於這樣去做而得到的。
(七)對於任何工作任務(革命戰爭、生產、教育,或整風學習、檢查工作、審查干部,或宣傳工作、組織工作、鋤奸工作等等)的向下傳達,上級領導機關及其個別部門都應當通過有關該項工作的下級機關的主要負責人,使他們負起責任來,達到分工而又統一的目的(一元化)。不應當只是由上級的個別部門去找下級的個別部門(例如上級組織部只找下級的組織部,上級宣傳部只找下級的宣傳部,上級鋤奸部只找下級的鋤奸部),而使下級機關的總負責人(例如書記、主席、主任、校長等)不知道,或不負責。應當使總負責人和分負責人都知道,都負責。這樣分工而又統一的一元化的方法,使一件工作經過總負責人推動很多幹部、有時甚至是全體人員去做,可以克服各單個部門幹部不足的缺點,而使許多人都變為積極參加該項工作的幹部。這也是領導和羣眾相結合的一種形式。例如審查干部,如果僅僅由組織部這個領導機關的少數人孤立地去做,必不可能做好;如果通過某一機關或某一學校的行政負責人,推動該機關該學校的許多人員、許多學生,有時甚至是全體人員、全體學生部參加審查,而上級組織部的領導人員則正確地指導這種審查,實行領導和羣眾相結合的原則,審查干部的目的就一定能完滿地達到。
(八)在任何一個地區內,不能同時有許多中心工作,在一定時間內只能有一箇中心工作,輔以別的第二位、第三位的工作。因此,一個地區的總負責人,必須考慮到該處的鬥爭歷史和鬥爭環境,將各項工作擺在適當的地位;而不是自己全無計劃,只按上級指示來一件做一件,形成很多的“中心工作”和凌亂無秩序的狀態。上級機關也不要不分輕重緩急地沒有中心地同時指定下級機關做很多項工作,以致引起下級在工作步驟上的凌亂,而得不到確定的結果。領導人員依照每一具體地區的歷史條件和環境條件,統籌全局,正確地決定每一時期的工作重心和工作秩序,並把這種決定堅持地貫徹下去,務必得到一定的結果,這是一種領導藝術。這也是在運用領導和羣眾相結合、一般和個別相結合這些原則時,必須注意解決的領導方法問題。
(九)領導方法問題上的各個細節問題,這裏不一一説到,希望各地同志根據這裏所説的原則方針自己去用心思索,發揚自己的創造力。鬥爭愈是艱苦,就愈是需要共產黨人的領導和廣大羣眾的要求密切地相結合,愈是需要共產黨人的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密切地相結合,而徹底粉碎主觀主義的和官僚主義的領導方法。我黨一切領導同志必須隨時拿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的領導方法去同主觀主義的和官僚主義的領導方法相對立,而以前者去克服後者。主觀主義者和官僚主義者不知道領導和羣眾相結合、一般和個別相結合的原則,極大地妨礙黨的工作的發展。為了反對主觀主義的和官僚主義的領導方法,必須廣泛地深入地提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的領導方法。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