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武藤信義

鎖定
武藤信義(日語:武藤 信義/むとう のぶよし [4]  、1868年7月15日一1933年7月28日) [3-4]  ,日本佐賀人,侵華日軍關東軍司令官。
曾參加中日甲午戰爭,1899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大學第十三期,而後赴俄國留學。1904年參加日俄戰爭。1908年任陸軍參謀本部歐美課課長。次年底,任近衞師團近衞步兵第二旅團第四聯隊聯隊長。1915年,任陸軍參謀本部作戰課課長。次年晉升為陸軍少將,同時擢任步兵第二十三旅團旅團長。1918年任參謀本部部副(駐哈爾濱特務機關長)。1919年任陸軍參謀本部第一部部長。旋晉升為陸軍中將,同時改任參謀本部總務部部長。1921年任第三師團師團長,次年升任參謀本部次長。1925年任軍事參議官。次年晉升為陸軍大將,同時兼任東京警備府司令官。同年調任侵華日軍關東軍司令官。次年任參謀本部教育總監。1932年復任軍事參議官,再次任關東軍司令官,併兼任日本駐偽滿洲國大使。1932年9月以日本國特命全權大使的身份,與偽滿洲國國務總理鄭孝胥簽定了《關於規定國防上必須的礦業權的協定》,不久發表了《日本政府關於承認“滿洲國”的聲明書》,同時還簽訂了《日滿議定書及附件》,強迫偽滿洲國確認日本或日本國臣民在中國東北地區所享有的一切特殊權益,其中包括日本侵略軍的駐紮權。1933年派兵侵略並佔領了山海關,3月又指揮關東軍攻佔熱河省全境及河北東北部,5月被裕仁天皇授予陸軍元帥軍銜。同月底指使關東軍副參謀長岡村寧次等人強迫中國簽訂了《塘沽協定》。7月病死於瀋陽。 [1] 
中文名
武藤信義
外文名
むとう のぶよし
別    名
滿洲的守護神
國    籍
日本
民    族
大和
出生日期
1868年7月15日 [3-4] 
畢業院校
陸軍士官學校
職    業
軍人
出生地
日本佐賀
軍    銜
元帥陸軍大將
死亡時間
1933年7月28日

目錄

武藤信義生平簡介

武藤信義
武藤信義(3張)
武藤信義,1868年7月15日生於日本肥前國(今佐賀縣 [3]  。1892年7月23日,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3期步兵科。次年3月13日,被授予步兵下士官軍銜。1894年,參加了中日甲午戰爭。
1899年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於日本陸軍大學校第13期,被派往俄國以留學名義,蒐集、研究俄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情報。後以近衞師團參謀的身份,參加了日俄戰爭。1908年12月21日,武藤擔任日軍參謀本部歐美課課長。1911年1月26日,晉升為步兵大佐。次年12月18日,任近衞師團近衞步兵第二旅團第四聯隊的聯隊長。1915年4月10日,任參謀本部作戰課課長。1916年5月2日,晉升為陸軍少將,任步兵第二十三旅團的旅團長。
1918年7月24日,任參謀本部部附兼駐哈爾濱特務機關長,專門負責蒐集中國東北的政治、軍事、經濟、民俗等情報。1919年1月15日,任參謀本部第一部部長;7月25日,晉升為陸軍中將,任參謀本部總務部部長。
1921年5月5日,任第三師團的師團長。1922年11月24日,任參謀本部次長。1925年5月1日,任軍事參議官。1926年3月2日,晉升為陸軍大將,兼任東京警備府司令官;7月28日,任關東軍司令官,為擴大侵略中國進行準備。
1927年8月26日,任參謀本部教育總監。在九·一八事變中起了重要的作用。1932年5月26日,任軍事參議官;8月8日,第二次出任關東軍司令官,併兼任日本駐偽滿洲國大使。
武藤到任不久,即以日本國特命全權大使的身份與“滿洲國”國務總理鄭孝胥簽訂了《關於規定國防上必須的礦業權的協定》,明確規定日本有權在中國東北建鍊鐵廠、鍊鋼廠,所需原料,包括對39座煤炭、石油、油母頁岩、鉛、鋅、鎳、銻、錫、白金、水銀礦及石墨、石棉、硝石等礦山的開採權。
9月15日,武藤呈請天皇批准,發表了《日本政府關於承認滿洲國的聲明書》。接着,武藤又脅迫偽滿洲國簽訂了《日滿議定書及附件》,強迫偽滿洲國確認日本或日本國臣民在中國東北地區所享有的一切特殊權益,其中包括日本侵略軍的駐紮權。
武藤在穩定了東北的局勢後,於1933年1月1日夜,藉口中國軍隊向日本憲兵隊門前投擲手榴彈,令第八師團調集4輛兵車、3輛鐵甲車、5架飛機對山海關發動進攻,日本海軍也開炮助戰。
駐山海關的中國守軍何國柱部,雖經英勇反擊,頑強抵抗,終因孤軍作戰,力不從心,只好撤退,致使“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落入日軍之手。
1月27日,武藤在對熱河作戰訓示時指出:“熱河省之形勢日趨險惡。為鞏固滿洲國的基礎,不允許對此形勢少許放任。”2月10日,他指示關東軍司令部向有關作戰兵團下達作戰意圖,明確表示要將熱河省真正變成“滿洲國”的領域。
2月下旬,武藤下令第六、第八師團開始向長城一線進擊。3月,完全佔領赤峯、承德、冷口等地,及熱河全省。4月12日,關東軍向潮河左岸、南天門、八道樓子一線發動進攻。中國守軍浴血奮戰,使日軍官兵的屍體堆積如山。
4月下旬,武藤下令增加援兵,進行反撲,中國軍隊撤至南天門一帶。5月,關東軍突破長城各隘口防線,強渡灤河,侵佔密雲、遵化、薊縣、唐山等冀東地區22縣。平津告急。在武藤指揮關東軍大舉進攻熱河及河北省東北部時,於5月3日晉升為陸軍元帥。
5月30、31日,中日兩軍代表、兩國政府在塘沽進行正式交涉。武藤派遣關東軍副參謀長岡村寧次和喜多、永津、遠藤等人蔘加,中國方面由北平軍事委員會分會總參議熊斌中將參加。中國在屈辱妥協的《塘沽協定》上畫押,同意將中國軍隊撤出延慶至蘆台以西以南地區,實際上承認了日軍侵佔熱河的“合法性”,併為日軍肢解華北、進窺平津鋪墊了道路。
《塘沽協定》正式締結後,6月5日,日軍在河北省東北部建立據點,武藤方才下達作戰主力部隊撤退的命令,暫時停止了關內的作戰。

武藤信義死亡

1934年7月22日,出現腸胃功能異常和黃疸症狀,至25日併發腹膜炎,與28日7點47分病死於新京(今長春)的官邸,29日舉行告別遺體儀式,30日,遺體由“平户”號軍艦從大連出發運輸,於8月1日到達下關。3日早上8點30分運抵東京並隨後送至家中,同月7日在日比谷公園臨時墓地舉行葬禮。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