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

鎖定
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始建於1977年,現有測控技術與儀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6個本科專業。
學院現有教職工97人,其中專任教師76人,教授14人,副教授34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42人,具有海外留學經歷教師13人,碩士研究生導師37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1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人選4人,省級特聘教授2人,校級教學名師4人
在校研究生250餘人、本科生1600餘人。 [4] 
中文名
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
地    點
武漢
工程技術人員
90餘人
始建於
1977年

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學院簡介

學院下設自動化、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5個專業教研室和電工學、電子學2個專業基礎教研室,建立了“自動控制工程”研發中心以及“電子信息與控制工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學生入黨宣誓 學生入黨宣誓
學院現有教師及,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碩士學位60人,教授、副教授24人,碩士生導師22人,擁有“電工電子系列課程”校級二級教學團隊、“自動控制工程”校級三級教學團隊、“檢測技術及自動化裝置”校級二級科研創新團隊。學院設有楚天學者崗,是一支老中青結合、中青年為主、實力雄厚、充滿朝氣和活力的隊伍。
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學生會活動 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學生會活動
在質量工程建設中,學院建成了省級品牌專業“測控技術與儀器”、省級精品課程“電路”、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電子信息與控制”,還有10餘門課程列入了校級重點建設課程。為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學院與美國德州儀器公司、ALTERA公司、日本瑞薩科技株式會社等國外知名企業合作,建成了武漢工程大學-德州儀器DSP聯合實驗室、武漢工程大學-ALTERA SOPC聯合實驗室、武漢工程大學-瑞薩科技嵌入式系統聯合實驗室等聯合實驗室。此外,學院還建有大學生創新基地和10餘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經過長期的辦學,在科研、教學、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近三年學院教師先後在相關領域發表學術論文500餘篇,被SCI、EI、ISTP等著名檢索機構收錄80餘篇,出版教材24部。參與或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各類國家級、省部級、廳局級縱向科研項目40餘項、橫向科研項目100餘項,申請實用新型專利6項,獲武漢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獲湖北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武漢工程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近10項。一批技術開發成果在企業得到應用,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學院非常重視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實驗、實踐、實訓等教學環節,加大設計型、綜合型實驗的數量,充分發揮創新基地和聯合實驗室的作用,注重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學院獲得全國二等獎1項、湖北省賽區一、二等獎10餘項。在2008年教育部智能汽車大賽中,學院獲得二等獎2項。本科畢業設計(論文)也取得好的成績,獲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一等獎2項、二等獎20餘項。2008年獲湖北省優秀碩士論文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學院與美國、加拿大、丹麥等國家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與合作關係,邀請了多位外國學者、專家來校進行學術交流和訪問。
畢業生晚會 畢業生晚會
辦學指導思想和目標。學院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學校“十一·五”建設規劃為指南,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質量工程為核心,以師資隊伍為關鍵,以加強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為保證,以培養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具有創業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學院,推進和提升學院的整體辦學水平,力爭在3-5年建設1-2個學科在全省具有明顯優勢,整體實力領先,把學院辦成電類專業齊全,相關專業配套的在中南地區乃至全國化工自動化領域有一定影響的電氣信息學院。
學生舉辦活動 學生舉辦活動
學院辦學規模。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規模、結構、質量相統一的原則,提高辦學層次,適度增大本科生規模,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到2012年,學院在校本科生穩定至1600人左右,研究生規模達到100人左右。
學院早在1977年就開始招生,向國家輸送的畢業生遍及全國及全世界大專院校、科研機構跨國公司、大中型企業。本院以培養優秀的電子信息工程、測控技術、自動化的開拓應用型人才為宗旨,基礎知識與專業知識並重,理論素養與實踐能力兼顧。學院畢業生和在校生專業基礎紮實,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科研創新和實踐能力強。學生參加課外科技活動的比例在前5%以上。自1992年以來,本科生每年都有作品選送參加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競賽、中國大學生應用科技發明大獎賽,湖北省大學生實用發明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和湖北省“匯凱杯”大學生科技發明競賽等,獲獎頗豐,許多畢業生成為所在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學術帶頭人。 [1] 

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人才培養

學院現有六個本科專業,分三個大類進行招生,分別是自動化類(包括測控技術與儀器、自動化)、電氣類(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類(包括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 [2]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自動化類)
發展歷程:
武漢工程大學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學制為4年,學位:工學學士。本專業源自於該校最早的四個專業之一的自動化及儀表專業,1977年恢復高考後,開始以“檢測儀表專業”招生。1998年更名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2008年獲批為湖北省省級品牌專業,2014年獲批湖北省戰略性新型(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2019年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受理,2020年獲批湖北省一流專業,同年本專業教研室獲批為湖北省優秀教學基層組織。以測控技術與儀器本科專業為基礎,2003年成功獲得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12年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申請成功,2021年獲批為湖北省優勢特色學科。
培養目標:
立足於中南地區,面向現代化工、電力、機械、信息技術等智能製造產業,培養學生成為具有愛國主義情懷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能成為在自動化檢測控制儀表及其系統裝置等領域從事研究與開發、系統設計與應用、運行維護與保障、工程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學生畢業五年左右具有下述能力和素養:
(1)工程能力:能在自動化檢測控制儀表及其系統裝置相關的技術崗位上承擔產品設計與研發、系統運行與維護等工作。
(2)專業知識與實踐經驗:能利用專業知識、社會經歷和工程實踐經驗進行工程項目協調和管理,履行工程師崗位職責,適應獨立和團隊工作環境。
(3)綜合素養:具有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意識,遵紀守法,能在工作中展示職業操守和人文素養。
(4)職業發展:能夠通過學習和職業訓練拓展個人的知識和能力,追求新的職業機會,能在不同崗位上做出貢獻,獲得自身的持續發展。
自動化專業(自動化類)
學制:四年 學位:工學學士
發展歷程
本專業始建於1976年,前身為“化工自動化及儀表專業”,1998年更名為自動化專業。2011年獲批“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2016年入選湖北省“荊楚卓越工程師”計劃,2019年入選湖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1年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獲受理,同年“模式識別與智能控制”被評為“十四五”湖北省高等學校優勢特色學科羣,2022年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本專業所依託的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是省級特色學科,具有一級學科和工程碩士授予權,同時是博士點重點建設學科。
培養目標
本專業堅持學校“立足湖北,服務化工”的辦學定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學素養和社會責任感、紮實的自動化及其相關控制領域的理論和專業知識、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和職業素質,具備國際視野和創新意識,可在自動化及其相關領域從事控制系統的設計、工程應用及管理、產品研究與開發、裝備製造與維護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
學生就業前景廣闊,可進入石油、化工、電力、汽車、軌道交通、電子信息等部門從事自動化系統和裝置的設計研究;進入IT和互聯網行業從事相關產品或軟件的開發和技術支持;進入國有大中型和外資企業從事生產過程控制及管理;進入金融保險等行業從事計算機網絡系統設計及技術支持工作。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電氣類)
學制:四年;學位:工學學士
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良好人文社會科學和外語綜合能力,能夠從事電氣工程領域各類裝置與系統的設計研發、試驗分析、運行控制、生產技術管理、產品銷售,以及信息處理、電子計算機應用等領域工作的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複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專業特色:
本專業為湖北省“荊楚卓越人才協同育人計劃”卓越工程計劃專業。經過三十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已經形成“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和“電力電子與電氣傳動”兩個核心方向。擁有一支年齡結構合理,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較強的師資隊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講師2人;有6人獲得博士學位,3人擁有博士後工作經歷、3人分別在加拿大、日本,香港等地從事過訪問研究。擁有良好的教學實驗條件,其中包括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專業實驗室5個,以及多個校內、外教學實踐與創新創業基地。
近年來,在科研方面,教研室教師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30餘項,其中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1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2項、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3項(其中重點項目1項)、湖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4項。作為核心成員參與國家973計劃項目1項、國家863計劃項目1項、國防項目2項。在國內外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其中SCI、EI和ISTP三大檢索收錄論文50多篇,出版學術專著及教材6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5項,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2項。
在教學方面也進行了一系列課程體系、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承擔國家教學研究項目1項,省級教學研究項目3項,校級教學研究項目8項,公開發表教研論文10餘篇,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校級教學成果獎2項,多篇論文獲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本專業學生在全國大學電子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西門子杯中國智能製造挑戰賽、智能車大賽(瑞薩、飛思卡爾)等各種比賽上也獲得了多項國家級獎勵。
本專業就業領域:就業範圍廣闊,可在電氣工程、電氣設備生產與設計、電力電子技術、微機應用系統、工廠供配電、郵電與通訊等高新企業,以及政府機關等部門從事相關工作。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電子信息類)
學制:四年;學位:工學學士
培養目標:
本專業主要研究信息的獲取與處理,電子技術與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應用和集成,培養掌握現代電子信息技術理論、通曉電子信息系統設計原理與設計方法,具有較強的計算機、外語和相應工程技術應用能力,面向電子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寬口徑、高素質、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專業特色:
本專業高職稱高學歷教師所佔比例很高(現有教授2人,副教授7人,講師2人,其中博士8人,碩士3人),教師隊伍年輕有活力,踏實肯幹,有國際化背景師資力量。近年來,在科研方面,近6年共主持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13年,2014年連續兩次以第一完成人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13年獲全國石油和化工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2018年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近年在《Optics Communication》,《Optical Engineering》、《Signal, Image and Video Processing》、《自動化學報》、《計算機學報》、《紅外與毫米波學報》、《宇航學報》等發表了學術論文80多篇,其中20篇被SCI收錄,46篇被EI收錄,應邀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做特邀報告4次,主持國際學術會議4次。
在教學方面,建立了省級實驗示範中心“工程實踐與創新教學中心”,指導學生參加“挑戰杯”等各類大賽,獲一等獎8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14項,獲德國紅點概念設計獎----“best of best”至尊獎,得到了國內外廣泛認同,多次指導學生畢業論文獲得省級優秀學士學位論文,近5年出版了《現代圖像圖形處理與分析》、《氣動光學效應圖像校正》、《目標探測多譜圖像復原方法與應用》等多本教材。
本專業的特色是電子技術與信息系統結合,電路與微處理器技術結合,軟件與硬件結合,理論研究與技術應用結合。學生受到電子電路、微處理器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解決處理器及外圍電路的硬件設計、調試問題及信息系統分析處理的基本能力。專業主要課程包括:電路理論系列課程、微機原理與單片機、FPGA、嵌入式系統及應用、SOPC技術與應用;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數字圖像處理、DSP原理及應用;電磁場與電磁波、通信電子線路、通信原理、計算機網絡。
本專業畢業生具有寬領域工程技術適應性,就業面廣,就業率高,可以在電子信息類的相關企業中,從事電子產品的生產、經營與技術管理和開發工作。可以從事的工作:電子工程師、軟件工程師、硬件工程師、項目工程師、單片機開發、品質管理、系統分析員、項目管理員、還可以繼續進修成為教師,從事科研工作等。
通信工程專業(電子信息類)
學制:四年;學位:工學學士
發展歷程:
武漢工程大學通信工程專業學制為4年,學位:工學學士。本專業建設於2004年,是武漢工程大學主幹特色專業之一。2019年中國工程認證受理,2020年全國第三方大學評價諮詢機構發佈的湖北省高校志願填報榜單中,本專業為中國高水平專業,2021年獲批湖北省一流專業。以通信工程本科專業為基礎,2012年開始招收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碩士研究生,2019年開始招收電子信息專業碩士研究生,2021年成功獲批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同年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獲批湖北省優勢特色學科。
培養目標:
堅持學校“立足湖北,輻射全國,服務區域經濟”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培養能夠服務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社會公德、職業道德,掌握通信領域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備專業表達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可在通信及相關領域從事系統、設備和網絡的分析與設計、研究與開發、運營與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人才培養:
通信工程專業擁有省級一流課程:《數字電子技術》、《模擬電子技術》和《計算思維與程序設計基礎A》;湖北省精品視頻共享課:《數字電子技術》;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創業基礎》;湖北省精品課程:《電路》。建設有兩個省級教學團隊“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工程教學團隊”和“自動化與智能控制教學團隊”,教學名師2人,湖北省楚天學者計劃“楚天學子”1人,泰山產業領軍人才1人。
通信工程專業具有較高的人才培養質量,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強,近年來年學生獲得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4項,湖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12項。獲得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銀獎,其他“挑戰杯”、全國電子設計大賽等國家級獎項14項,省級90餘項,學生競賽參與率達194%。
注重通信技術對武漢光谷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戰略的支撐作用,形成了通信工程領域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色,為湖北省乃至全國培養了一批技術骨幹人才。本專業每年分專業報考率為150%左右,每年考研率和出國率佔30%左右,就業率總體在98%左右。就業面廣,簽約單位主要包括:烽火通信、小米、中國移動、中國電信、海康威視、海信、華星光電、國家電網等知名企業;考研學校主要包括:北京郵電、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南開大學、天津大學、東南大學、中科院等,以及香港大學、曼徹斯特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悉尼大學、昆士蘭大學、萊斯特大學、早稻田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
師資隊伍:
通信工程專業教師科研能力強,尤其是在無線通信,光電探測、陣列信號處理、模式識別、圖像處理、交通航運、智能信息處理、無線傳感器網絡等方面開展了深入的研究。教師緊跟通信行業的發展,堅持以“科研促教學”為理念,積極申報及參加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近幾年來,先後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國家及省部級課題40餘項,相關成果還獲得了湖北省科技進步獎、湖北省自然科學獎。發明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共計二十餘項,在國內外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其中SCI、EI和ISTP三大檢索收錄論文40篇,出版學術專著及教材共10部。除此之外,本專業還聘請了華為、烽火通信、科大訊飛、精測電子、中科創新、廣州粵嵌等企業專家作為校外導師,共同指導學生的實踐教學。
實踐平台及基地:
通信工程專業依託國家級“大化工”工程化實踐教學中心、“光學信息與模式識別”、“電子信息與控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視頻圖像與高清投影”等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建立了“技術先進、貼近實戰”的智慧交通創新實踐平台和XSRP創新教育綜合仿真平台,擁有現代通信網等6個基礎和專業實驗室,實驗室及實訓場所面積1000餘平方米,設備價值1000餘萬元,形成了“原理-技術-應用-創新”四級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同時與華為、中新科集團、科大訊飛、全華光電等多家IT企業建立了“產學研”合作模式和企業聯盟,讓學生進企業見習、參觀、實訓、實習,讓企業工程師和企業導師進課堂,校外實踐基地達12個。
信息工程專業(電子信息類)
學制:四年;學位:工學學位
培養目標:
為適用信息智能化發展的需求,信息工程專業發展走向人工智能並細化為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信息工程(電子信息類-電氣信息學院)主要培養學生在信息採集與信息處理、信息傳輸與網絡應用、大數據與智能控制等方向的能力;另外一個方向是信息工程(智能信息處理-人工智能學院),主要是加強了人工智能理論核心算法及應用,培養學生在機器學習與智能信息處理、通信與網絡技術等領域的能力並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社會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科技開發、產品設計、生產技術與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工程應用型人才。
專業特色:
信息工程專業融合信號處理、通信與網絡、計算機科學等方面的知識,利用計算機對物體、圖像、語音、字符等進行自動識別,突出智能信息處理核心算法學習與工程應用,形成智能感知與智能信息處理、機器學習和網絡應用等方向的專業優勢,並緊緊跟蹤當今發展最迅速的信息與通信工程以及智能科學領域的最新技術,在課程設置上以加強基礎知識、強化實踐性環節及專業能力培養,注重工程意識和創新設計能力的培養。
主要課程:
電子技術系列、信號處理系列、通信與網絡系列、計算機軟件系列等專業基礎課程以及數字圖像處理、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智能信息處理、大數據與機器學習、Python與機器學習等專業主幹課程。
培養成果:
在實踐教學以及創新創業方面成果豐富,指導學生獲得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二等獎、挑戰杯一等獎、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等,獲批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和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項目多項。
就業去向:
信息工程專業畢業生需求巨大、就業廣泛,可在電信、電力、金融、經貿、交通、醫藥、石化、冶金、輕工等行業以及科技創新型企業從事智能信息系統的軟硬件開發與設計,或從事智能感知與信息處理系統的研製與開發;也可在高校或科研院所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或進一步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 [2] 

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課程建設

省級精品課程----電路
《電路理論》院優質課程
1、如今電路課程組教師結構狀況有較大改善。課程組現有教師10人,其中,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的5人;副教授4人、講師及工程師5人、助教1人;教學骨幹4人。
2、培養措施
⑴在校、院支持下,積極引進電路課程教師,並在政治思想和業務能力上嚴格把關。引進碩士研究生2名,一名助教考取華中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即將畢業回校。
⑵對青年教師,教研室指定專人負責培養,從思想、工作和生活上全面關心他們,並制定嚴格的培養計劃和措施。從教案准備、習題解答、試做實驗、反覆試講,到正式講課等各教學環節嚴格把關。每學期都要組織課程組教師開展聽課評課活動,幫助青年教師儘快適應教學過程,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實踐技能。
⑶教研室支持4名講師參加校內研究生班學習,達到在職提高的目的。
畢業送別 畢業送別
⑷鼓勵和支持青年教師參加全國性學術會議,參加科研和教學研究活動。⑸組織電路課程組教師到華工電工電子實習基地、自控系及電氣信息學院參觀重點實驗室,並同相關教授和工程技術人員座談討論電類實驗室的建設與發展大計,為提高電路實驗技能和質量,促進電路理論和實踐環節的建設方面均取到了很好的作用。
3、教學研究與學術水平 課程組教師都能認真對待教學工作,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授課內容充實,教學環節緊湊;重點突出,啓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無教學事故。  教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有:課堂教學研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深入探討;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改革與探索;實驗內容的擴展和實驗裝置的改進;教學手段的改革與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研究等。  1997年以來,電路課程組教師獲校內教學優秀獎等各種教學獎12項;完成省級、校級科研課題8項;校青年基金資助項目2項;省級、校級教學研究項目6項;在全國性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和教學研究論文105篇。電路課程組教師還多次參加全國性學術會議,並發表了多篇論文。 在2006-2008年的3年間,課程組教師發表論文53篇;主編正式出版教材2部,參編教材1部;完成橫向科研課題10項,進帳金額50多萬元;完成教學研究立項1項,正式進行中的1項;科技論文獲省市級獎4項;教學優秀二、三等獎各1項。2008年成為省級精品課程. [3] 

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學術研究

近五年來,學院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500多項,其中承擔中央軍委科技委重點重大項目1項、國家重大工程項目1項、國家國防重大工程1項、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子項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1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子項1項,主持其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5項,承擔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15項,湖北省科技攻關項目2項,省部級及其它縱向科研項目40項,科研經費累計進賬4000餘萬元。學院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湖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獲其他省部級(含行業協會)科技成果獎10項,8項科研成果通過鑑定;授權國家發明50餘項,學院教師在國內外公開發表學術論文500餘篇,其中SCI、EI和ISTP三大檢索收錄論文200餘篇。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