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武漢大學藥學院

鎖定
武漢大學藥學院是武漢大學下設的二級學院。
武漢大學藥學院成立於2001年5月,前身為原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藥學系和醫學院藥學系。
據2022年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5個教學系部,2個本科專業;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7個;有教職工80多人,其中教授28人。 [2] 
中文名
武漢大學藥學院
創辦時間
2001年5月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武漢大學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吳豔、院長:鄧子新
本科專業
2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個
專業學位授權領域7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1個
院系設置
藥物科學系、生物藥學系、藥物工程系、臨牀藥學系、藥學實驗教學中心
地    址
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東湖路115號
知名教師
鄧子新
王連榮
洪學傳
楊代常

武漢大學藥學院歷史沿革

1994年,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藥學系招收藥學專業本科生,湖北醫科大學醫學院藥學系招收藥學專業本科生。
2001年,武漢大學藥學院成立。
2002年,招收藥劑學、微生物與生化藥學碩士研究生。
2004年,招收藥物化學、藥劑學、微生物與生化藥學碩士研究生。
2005年,招收中藥學、藥物化學、藥劑學、微生物與生化藥學碩士研究生。
2007年,招收中藥學、藥物化學、藥劑學、藥物分析學、微生物與生化藥學碩士研究生,生物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
2010年,招收中藥學、藥物化學、藥劑學、藥物分析學、微生物與生化藥學碩士研究生,製藥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博士研究生,申報並獲批藥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中藥學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2013年,藥學(一級學科)獲批為湖北省重點學科,新增本科專業生物製藥並開始招生。
2014年,新增藥學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2016年,新增藥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2017年,開始招收藥學專業博士研究生。
2019年,新增藥學博士後科研工作流動站。
2020年,藥學本科專業獲批湖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2021年,藥學和生物製藥兩個本科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1] 
學院風景 學院風景

武漢大學藥學院辦學條件

武漢大學藥學院院系專業

據2022年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5個教學系部,2個本科專業。 [2] 
教學系部:藥物科學系、生物藥學系、藥物工程系、臨牀藥學系、藥學實驗教學中心 [2] 
本科專業:藥學、生物製藥 [2] 

武漢大學藥學院師資力量

據2022年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教職工80多人,其中教授28人,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國家傑青3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5人、珞珈學者特聘教授3人。 [2] 
中科院院士:鄧子新 [6] 
國家傑青:鄧子新 [6]  、陳實 [9]  、王連榮 [10] 
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王連榮 [10] 
珞珈學者特聘教授:洪學傳 [11] 
青年拔尖人才:王連榮 [10]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王連榮 [10]  、洪葵、周海兵、郭鋒彪、劉天罡 [12] 
組合生物合成與新藥發現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21年度學術委員會 組合生物合成與新藥發現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21年度學術委員會 [15]

武漢大學藥學院學科建設

  • 學位點
據2022年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7個。 [2]  [7]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藥學 [2]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8]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藥學 [2]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中藥學碩士、藥學碩士 [7]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藥物化學、藥劑學、生藥學、藥物分析學、微生物與生化藥學、藥理學、臨牀藥學 [7] 
  • 重點學科
據2022年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湖北省重點學科1個。 [2] 
湖北省重點學科:藥學 [2] 

武漢大學藥學院教學建設

據2022年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湖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湖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實習實訓基地1個。 [1]  [13]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藥學、生物製藥 [1] 
湖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藥學 [1] 
湖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藥學實驗教學中心 [13] 

武漢大學藥學院學術研究

武漢大學藥學院科研平台

據2022年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國家級平台1個,省部級平台4個,校內研究機構5個;是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組建單位之一,參與了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的建設。 [14] 
國家級平台: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14] 
省部級平台:組合生物合成與新藥發現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湖北省藥物及藥用材料研發推廣中心、湖北省有機氟類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藥劑三級實驗室 [14] 
組合生物合成與新藥發現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組合生物合成與新藥發現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武漢大學藥學院科研成果

課題組在長循環腫瘤成像和手術導航切除新進展 課題組在長循環腫瘤成像和手術導航切除新進展
據2022年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承擔了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973”和“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等科研項目。 [2] 
近三年學院專利
專利名稱
全部發明人
Streptovaricin derivative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uage
孫宇輝,劉源振,陳旭,鄧子新
曲張鏈絲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及其應用
孫宇輝,劉源振,陳旭,鄧子新
一種甲基轉移酶GenL和其編碼基因genL及應用
孫宇輝,李思聰,熊彬彬,鄧子新
一種苯並呋喃-2-酮類化合物及其製備方法和應用
周海兵,彭雪珂,胡志燁,寧文濤,董春娥
一種含有不同烷基鏈長的氧橋雙環庚烯磺酰胺類化合物及其製備方法與應用
周海兵,吳叔文,藍柯,胡志燁,寧文濤,李媛媛,董春娥
一類含有苯硒基團的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類化合物及其在抗乳腺癌藥物中的應用
周海兵,吳叔文,藍柯,肖願,胡志燁,寧文濤,董春娥
含有不同功能性側鏈結構的氧橋雙環-[2.2.1]-庚烯類化合物及其製備與應用
周海兵,吳叔文,藍柯,李媛媛,張思龍,董春娥
一種抗腫瘤化合物的製備及應用
洪葵,田二麗,鄧子新
一種西他沙星中間體的拆分母液中副產物的消旋迴收方法
周海兵,楊錄,蒙秋妤
一種生產koraiol的萜類合酶及其應用
胡曉瑜,宋慧芳,張可頔,付景峯,黃毓婷,孫文琦,劉永波,魯江峯,方呈祥,劉天罡
一種生產橙花叔醇的萜類合酶及其應用
胡曉瑜,宋慧芳,張可頔,付景峯,黃毓婷,孫文琦,劉永波,魯江峯,方呈祥,劉天罡
一種可靶向線粒體的近紅外二區熒光化合物及其製備方法與應用
洪學傳,周暉,肖玉玲,丁兵兵,段建利
葫蘆巴中紫檀素類化合物及其製備方法和應用
餘建清,吳姿,鄭和國,萬倩
伊馬替尼及其衍生物在製備藥物成癮治療中的新用途
李豔琴,陳萍萍,楊奇
一種雙水相體系分離純化蛋白質的方法
肖玉秀,王璇璇
基於雙金屬有機骨架的pH可視化比率熒光傳感器及應用
肖玉秀,於龍,鄭曲通
基於雙響應鑭系MOF的可視化水熒光微傳感器,定水管裝置,水可視化測定裝置及其應用
肖玉秀,於龍
一種基於鑭系MOF摻雜的靜電紡絲纖維膜作為選擇性檢測尿酸的熒光傳感器及其製備方法
肖玉秀,鄭曲通
一種從苧麻葉中提取分離綠原酸的方法
肖玉秀,王璇璇,張羊
一種高密度超分子單液滴裝置及應用
肖玉秀,李瀟,徐佳,肖瑤
一種維生素E納米乳,納米乳膏及其製備方法
肖玉秀,宗鈺,王璇璇
一種無鹽型混合表面活性劑超分子溶劑萃取體系
肖玉秀,李瀟,徐佳
一種便於配平的離心機
王笑陽,吳瓊水,肖瑤
一種熱穩定性提高的醇脱氫酶突變體
瞿旭東,朱露,馬宏敏,鄧子新
一種C3-芳香型吡咯並吲哚類生物鹼及其合成方法
瞿旭東,孫成海,田文雅
一種高靈敏度水溶性樹枝狀大分子F19顯影劑的製備及其應用
江中興,薄少偉
一種用於系列甾類化合物19位羥化的生物轉化方法
瞿旭東,周強輝,張亞楠,王軍林
Gene for biosynthesis of core structure of ophiobolin.
Hong K,Meng,HY,Chai HZ,Yin R,Deng ZX
1,8-二己酰大黃素在製備抗HIV-1藥物中的應用
候煒,王曉坤,洪學傳,程雙,吳笛笛,朱薿,李寧,陳清宇,謝林林,羅凡,熊海蓉,馮勇
一種2,3,4-三羥基苯磺酰胺衍生物及其製備方法和免疫調節的應用
王巍
一種可用於活細胞內丙二醛成像的熒光探針及其製備方法
吳松
一種含有硼酸衍生基團的氧橋環雙-[2.2.1]-庚烯類化合物,其合成方法及應用
周海兵,杜鵬宇,胡志燁,寧文濤,董春娥
一種苯磺酰胺類化合物及其在製備抗甲型流感病毒藥物中的應用
吳叔文,周海兵,藍柯,餘用勢
一種芳雜環和烷基側鏈雙取代的苯磺酰胺類化合物及其在製備抗甲型流感病毒藥物中的應用
吳叔文,周海兵,餘用勢
噴司他丁和阿糖腺苷生物合成基因簇及其應用
陳文青,巫攀,鄧子新,萬丹,徐顧丹
2’-氯代噴司他丁和2’-氨基-2’-脱氧腺苷生物合成基因簇及其應用
陳文青,高耀傑,鄧子新,徐顧丹,巫攀
抗病毒的化合物及其製備方法與應用
洪葵, 徐東波, 田二麗,莊柯, 劉航, 鄧子新
具有抗腫瘤活性的聚酮類化合物及其製備方法與應用
洪葵, 徐東波,田二麗, 鄧子新
一種微生物生產丙酸的方法
劉天罡,柳志傑,王藝璇,鄧子新
鞘氨醇單胞菌的β-胡蘿蔔素羥化酶及其編碼基因與其在生產蝦青素中的應用
劉天罡,馬田,周袁傑,朱發銀
亞胺還原酶及其突變體在合成(S)-1-芳基-1,2,3,4-四氫異喹啉中的應用
瞿旭東,朱進妹,鄧子新
伊馬替尼及其衍生物在製備治療藥物成癮的藥物中的新用途
李豔琴,楊奇,陳萍萍
一種小分子氟醇-鹽雙水相體系及其萃取方法
肖玉秀,鄧文文
一種鉀離子通道毒素衍生多肽及其製備方法與應用
劉鑫,李文化,徐婕
羥乙基茯苓多糖的製備及其作為緩釋片骨架材料的應用
周小菊,王炯,胡先明
一種抑菌,消炎外用製劑及其製備方法
餘建清,陳出新,朱倩倩
一種基於共價有機骨架材料COF-1的開管毛細管電色譜柱的製備方法
陳子林,包濤
Small molecule dye for molecular imaging and photothermal therapy
Zhen Cheng,Xuechuan Hong,Hongjie Dai,Hao Chen,Alexander Antaris,Kai Cheng
一種向聚酮骨架引入氨基酸來源的側鏈的生物合成方法及相關基因
常晨晨,黃榮,鄧子新,瞿旭東
一種具有抑制Aβ聚集活性的化合物的製備方法與用途
洪葵,葉彎彎,田二麗,鄧子新
一種烯烴的鹵化三氟甲基化反應的方法
楊志剛,江中興,付名揚
一種結構新穎的鹽黴素衍生物的製備與應用
江中興,楊志剛,時秋燕
一種製備烷基硫甲基酯類化合物的方法
楊志剛,江中興,邢皓添
一種生產β-胡蘿蔔素的酵母菌株及其應用
劉天罡,李曉偉,馬田,肖二婷,葉紫玲,石斌,鄧子新
一系列新型氨基糖苷類化合物的製備與應用及其高產工程菌的構建方法
孫宇輝,簡心韻,鄧子新
一種抑菌,消炎外用製劑及其製備方法
餘建清,陳出新,朱倩倩
資料來源: [4] 
近3年新增科研項目
項目/課題名稱
負責人
類別
海洋微生物候選藥物的高效發現與創制
洪葵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項目
放線菌底盤適配性機理與產物高產機制研究
劉天罡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合成生物學”重點專項
抗腫瘤、抗感染等活性天然產物合成途徑解析及異源表達
孫宇輝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合成生物學”重點專項
石斛鹼等生物鹼的合成生物學體系研建
瞿旭東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項目“常用中藥活性成分的合成生物學研究”子課題
微生物表觀遺傳
陳實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DNA 磷硫酰化修飾與 tRNA 硫修飾相關性研究
王連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
慶大黴素單組分生物合成途徑的理性重構
孫宇輝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
細菌三環咔唑天然產物的成環機理
虞沂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
基於DNA甲基化電化學納米傳感技術的TET酶活性分析新方法研究
王芳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農用抗生素-多氧黴素與馬來亞黴素核苷骨架的比較生物合成研究
陳文青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C3-芳香型吡咯並吲哚生物鹼的生物合成與結構多樣化研究
瞿旭東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影響Streptococcus pyogenes CRISPR/Cas9脱靶的相關因素及其靶向特異性機制研究
孫宇輝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靶向雌激素受體非核效應信號通路特異性小分子化合物的設計、合成及其對心血管的選擇性保護作用研究
周海兵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NIRF-II/MRI雙模態分子成像研究
洪學傳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海洋真菌新型雌激素受體下調劑的機制研究
洪葵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基於毛細管電泳/電色譜-質譜聯用技術的藥物分析新方法
陳子林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基於金屬有機骨架的多模態納米探針的構建及其腫瘤靶向顯像研究
田間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以抗菌活性為導向的安普黴素生物合成機制研究及其理性改造
虞沂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SCF/c-Kit受體在藥物依賴中神經生物學機制及作為治療新靶點的研究
李豔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以2ʹ-氯代噴司他丁與2ʹ-氨基-2ʹ-脱氧腺苷為模型的腺苷類抗生素組合的生物合成研究
陳文青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Nrf2介導的ROS-自噬信號通路在川紫菀多糖抗PAs肝毒性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
湯俊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基於紫杉醇耐藥特異性導向的兩種胡椒屬植物中二聚酰胺類生物鹼及抗腫瘤耐藥機制研究
餘建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無細胞體系體外重建羊毛硫肽生物合成途徑指導高產、高通量發現以及定向進化
劉天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基於PI3K/AKT通路抑制的狗牙花屬單萜吲哚生物鹼的發現、抗腫瘤構效關係與機制研究
蔡由生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基於多功能鑭系MOF紙芯片的通用型可視化酶活性檢測新方法
肖玉秀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基於腫瘤乏氧機制以碳酸酐酶IX為靶標抗腫瘤酶抑制劑篩選與近紅外成像新方法
陳子林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siRNA的表面貼飾與膜融合遞送
台萬一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海洋真菌抗三陰乳腺癌化合物的作用機制
洪葵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靶向雌激素受體降解策略的雙功能小分子藥物發現及對受體突變耐藥性乳腺癌的治療研究
周海兵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二萜vinigrol生物合成機理解析及其核心骨架高效合成
卞光凱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古菌DNA磷硫酰化修飾與組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熊磊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以磷連氮黴素Fosfazinomycin為模型的天然產物聯氨基團的生物合成機制研究
趙昌明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基於納米生物傳感的可穿戴“自驅動”間質液生物標誌物經皮提取及檢測系統
姜鵬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革蘭氏陰性菌溶血磷脂轉運體LplT與酰基-酰基載體蛋白合成酶Aas結構與功能研究
張鄭宇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二硫吡咯酮類抗生素中五元內酰胺環的生物合成研究
段煉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禾穀鐮刀菌二倍半萜類化合物Mangicols生物合成機理研究
卞光凱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新型黃素依賴的亞胺還原酶的挖掘與應用研究
朱進妹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真菌DNA磷硫酰化修飾系統的發掘與功能鑑定
熊磊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細菌DNA磷硫酰化修飾位點的特異性標記
黃琴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金屬催化烯烴參與的交叉偶聯反應研究
沈坤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一種新型人工蛋白骨架技術的建立及其在微生物製造中的應用
馬田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新戊丙酯菌素生物合成中蛋白質PtlD催化的去飽和反應的酶學機制研究
陳黎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基於單分散聚乙二醇精準組裝白蛋白的納米抗腫瘤藥物傳遞系統研究
江中興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靶向治療新技術和新材料
周海兵
湖北省引進外國人才和智力項目-引智創新示範基地項目
細菌DNA磷硫酰化修飾的調控機制和生理功能
陳實
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羣體項目
近紅外二區小分子手術導航探針臨牀前研究
洪學傳
湖北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SARS-CoV-2亞型分型與患者臨牀表型的關係分析
劉天罡
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科研專項項目(西醫藥類)
線粒體靶向近紅外二區可視化藥物H4的臨牀前研究
肖玉玲
武漢市應用基礎前沿項目
中國科協—中國微生物學會青年人才託舉計劃
張鄭宇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其他項目
基於NIR-II熒光成像技術的高原缺氧腦損傷精準檢測及中藥干預研究
洪學傳
成都中醫藥大學一流學科項目
高原缺氧引起的腦損傷精準檢測及藥物干預
洪學傳
西藏科技廳重點項目
共建海正藥業-武漢大學聯合研究院技術開發項目合同
劉天罡
橫向項目
共建武漢大學夫專家生物醫學研究中心
餘建清
橫向項目
武漢大學生升美生物科技工程技術與評價中心
郭鵬
橫向項目
武漢大學氨基酸功能飲品技術中心
郭鵬
橫向項目
助燃添加劑甲基磷酸二甲酯合成技術開發
賈濤
橫向項目
多氧黴素工業菌株的基因工程改造
陳文青
橫向項目
可利黴素體內外藥敏差異對比試驗
李豔琴
橫向項目
多殺菌素工程菌株構建及發酵生產技術開發
劉天罡
橫向項目
金黴素菌株的優化
劉天罡
橫向項目
科研項目外協合同-酵母底盤構建
劉天罡
橫向項目
植雅牙膏有效組分對口腔健康護理的作用機制研究
曾曉波
橫向項目
資料來源: [3] 

武漢大學藥學院合作交流

據2022年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與美國、法國、德國、日本、英國等10多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在本科生、研究生和青年教師的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開展了交流與合作,既選派學生到中國國外學習交流,也接受外籍學生來校交流學習,還邀請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內的國際頂級學者來訪講學授課。 [2] 

武漢大學藥學院文化傳統

  • 院徽
院徽以繁體字“藥”為核心,同時結合校徽特色的學校老圖書館造形,表達學校獨有地標特徵和文化標誌,中間下書阿拉伯數字“2001”,表明學院成立年代,再用“藥葫蘆”做鏈接,亦有懸壺濟世之名。 [2] 
院徽 院徽

武漢大學藥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吳豔
院長
鄧子新
黨委副書記
邊志國
副院長
洪學傳、孫宇輝、胡雪雁、張鄭宇(掛職)
資料來源: [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