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武夷菜茶

鎖定
武夷菜茶, 有性系。灌木型,中葉類,中生種。二倍體。原產福建武夷山一帶,栽培歷史悠久。主要分佈在福建北部、江西東部茶區,台灣省有引種。
中文學名
武夷菜茶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亞    綱
五椏果亞綱
芸香目
山茶科
山茶族
山茶屬

武夷菜茶特徵

武夷菜茶 武夷菜茶
植株中等,樹姿半開張或開張,分枝較密,葉片呈水平或稍上斜狀着生。葉長橢圓或橢圓形,葉色綠或深綠,葉面隆或微隆起,葉緣平或微波,葉身平或稍內折,葉尖鈍尖或漸尖,葉齒較鋭深密,葉質較厚脆。芽葉淡綠或紫綠色,茸毛較少,一芽三葉百芽重50.0g。花冠直徑3.8cm,花瓣6~7瓣,子房茸毛較多,花柱3裂。 [1] 

武夷菜茶特性

芽葉生育力較強,發芽較密,持嫩性強。一芽三葉盛期在4月中旬。產量中等,每畝產烏龍茶可達130kg以上。制烏龍茶,色澤褐翠潤,香氣清高鮮爽,滋味濃醇城鮮,品質良。抗旱性與抗寒性強。結實性較強。

武夷菜茶適栽地區

福建北部烏龍茶茶區。

武夷菜茶栽培要點

按有性系品種常規茶園栽培管理。

武夷菜茶歷史來源

武夷菜茶 武夷菜茶
武夷山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是各種野生茶樹賴以生存的基礎。這裏位於北緯27°27′~28°04′、東徑117°37′~118°19′,年平均氣温17.9℃,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年平均相對濕度80%左右。通過多年來對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及福建山地的地貌考察結果證明,武夷山自然保護區,乃至福建省,第四紀未發生冰川,但受到冰期氣候的影響,只是程度很小而已。因此,動植物能夠繼續生長繁衍。這裏羣峯相連,峽谷縱橫,溪河環繞,氣候温和,冬暖夏涼,日照較短,是天然的植物樂園。武夷山之地質,屬白堊紀武夷層,下部為石英班巖,中部為礫岩、紅沙岩、頁岩、凝灰岩及火山礫岩五者相間成層。山內茶區土壤之成土母巖,絕大部分為火山礫岩、紅沙岩及頁岩組成,碧水丹山,峭峯深壑,高山幽泉,爛石礫壤,迷霧沛雨,早陽多陰,最適宜茶樹生長。因此,武夷山又是茶樹生長繁衍發育的樂園。在武夷山自然保護區,現已查明的山茶科植物共有10屬35種。在自然保護區桐木和大安源等地山林中,野生茶樹仍可找到。這些野生茶樹屬灌木型,多為小葉類,呈原始生長狀態。由於野生茶和栽培茶之間並無絕對的界限,這裏的野生茶是否丟荒的“荒野茶”或是原始野生茶,有待考證,但它們肯定是武夷菜茶的原始種羣。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