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

鎖定
《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是由著名軍旅畫家彭彬、高虹、何孔德1974年共同創作的一幅油畫。 [1] 
中文名
《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
外文名
Victory is won by marching in step
作    者
彭彬、高虹、何孔德
油畫尺寸
322×249釐米
油畫材質
布油畫
現藏場館
中國美術博物館

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作品內容

該幅油畫,生動形象地再現了毛澤東1928年4月3日站立在桂東沙田圩“三十六石丘”田邊的土台上,扳着指頭向工農革命軍和赤衞隊員頒佈《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後發展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歷史情景,展現了桂東縣在中國革命歷史上的重要地位。該幅油畫,成了桂東縣的“特景”,也成為了紅色桂東的“縣標”。當年以此油畫印刷發行的畫報、年畫、畫頁、畫冊、畫板及郵票等,都成為了收藏者們追捧的“寵兒”。 [1] 

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創作背景

該幅油畫是畫家們在桂東創作完成的。81歲的桂東退休老人郭名先説,上個世紀70年代初,他作為桂東縣革委會政治部宣傳組副組長,與短篇小説獲獎者郭英忠一起去長沙蔘加文化宣傳工作會議。會上,47軍的軍人王慶章(兼省革委會政治部文化組的處長)講,1971年8月27日毛澤東南巡來了長沙,47軍的副政委李振軍全程陪同;8月30日毛澤東召見了湖南、廣東、廣西三省區黨政軍主要負責人,同他們進行了長時間的談話,談話中再次講《三大紀律·六項注意》是在桂東沙田頒佈的;談話之後,看了花鼓戲,毛澤東興致勃勃地站起來,領着大家唱《三大紀律·六項注意》之歌……王處長説,桂東是《三大紀律·六項注意》頒佈地,桂東要高度重視,大張旗鼓宣傳。老區桂東人把宣傳毛澤東和那段中國革命的重要歷史作為一樁大事深深地記在了心裏。1974年,《解放軍報》刊登了題為《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1928年毛主席在桂東沙田頒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油畫。可遺憾的是,桂東人對那幅油畫的作者——彭彬、高虹、何孔德都不瞭解,為了進行宣傳,只好請曾在桂東塑造過毛澤東雕像的廣州美院的畫家鄭松林前來臨摹了一幅,懸掛在紀念館。 [1] 
“創作《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油畫的彭彬、高虹、何孔德三位畫家來過桂東嗎?”我問。慈祥的郭名先老人搖着頭。再訪其他老前輩,有的説不知道,有的與郭老説的如出一轍。油畫如何出爐?是個謎。網上百度搜索,彭彬江蘇人,高虹河北人,何孔德四川人,三位畫家都是中國軍事博物館的美術創作員。我與北京軍旅作家柴英進行聯繫,尋找油畫作者之一的彭彬老人。熱心助人的柴英姐很快傳來了好消息。談及那幅油畫,年已88歲高齡的德高望重的老畫家彭彬並沒有淡忘:“我、高虹、何孔德三個人都是中國軍事博物館的創作員,上世紀70年代初多次到井岡山採風、寫生,看過革命博物館,去過黃洋界、茨坪,對那裏的山嶺、南竹、農家屋、百姓等,比較瞭解,對那方紅土地的革命歷史熟悉。由於井岡山到桂東不通公路,所以沒去。但我們知道桂東與井岡山同屬湘贛邊界,後來那幅油畫,我們不是還繪了一叢南竹?進入70年代,國內政治氣氛很緊張,特別是‘林彪事件’干擾了正常秩序,國內有點亂。毛主席關注着自己親手創立的黨和國家,關心着百姓的甘與苦,他號召全國各族人民團結起來、同心同德、步調一致。”老畫家娓娓而談,一次,毛澤東同工作人員、警衞人員在運行的火車上,一起唱起了《三大紀律·六項注意》之歌。毛主席的號召,就好像平靜的池塘裏丟進了一塊石頭,在全國各地掀起了唱《三大紀律·六項注意》之歌浪潮,全黨、全國、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都唱,不少學校還展開了《三大紀律·六項注意》歌曲合唱比賽。
“作為畫家與軍人——我在蘇北抗日根據地參加新四軍,高虹在華北參加八路軍,何孔德1951年參加志願軍——忠於黨,忠於國家,是軍人的職責。出於對毛主席的無比熱愛,響應他的號召,畫家就應拿起畫筆來表達自己的心聲。”老畫家彭彬繼續説:“1974年的一天,我對高虹、何孔德説:‘《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只有歌聲,沒有畫作,讓我們共同來畫一幅,好嗎?’我的提議,得到了高虹、何孔德一致贊同。”回到北京,三個人聚在一起醖釀、構思,經過一個多月辛勤的創作,一幅寬249釐米、長322釐米的布油畫新鮮出爐。為順應形勢,畫家們將《三大紀律·六項注意》中“八項注意”的第一句歌詞——“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作為油畫的主標題,副標題則是“1928年毛主席在桂東沙田頒佈《三大紀律·六項注意》”。所以,《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這幅油畫,也被稱為“《三大紀律·六項注意》”油畫。畫作完成當年,恰逢全國美術展,該幅油畫便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1] 

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作品賞析

《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油畫,題材真實鮮明,畫面層次分明,人物比例協調各具神采,色彩豐富熱烈奔放,體現出來的好意境,深受全國人民喜愛。油畫參加1974年的全國美展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等中央大報、全國各省報均及時刊登了,並紛紛發表了評論文章。1975年5月以後,該幅油畫被大量反覆印刷,有人民美術出版社、上海美術出版社等多個版本。國內印刷,國外也印刷,1999年古巴將該幅油畫作為郵票發行……40年來,該幅油畫創造了我國美術作品出版印刷數量的歷史記錄,也馳名中外,其影響可想而知。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