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此處與彼處

(法國紀錄片)

鎖定
《此處與彼處》(Ici et ailleurs)是法國的一部紀錄片電影,由讓-呂克·戈達爾、讓-皮埃爾·高蘭等導演,於1976年9月15日在法國上映 [1] 
中文名
此處與彼處
類    型
紀錄片
上映時間
1976年9月15日
對白語言
法語,德語, 阿拉伯語

此處與彼處基本資料

片名
Ici et ailleurs
更多片名
Here and Elsewhere.....
Hier und anderswo.....West Germany
Jusqu'à la victoire - Méthodes de pensée et travail de la révolution palestinienne.....France (working title)
上映時間
日本 Japan 1978年7月15日
捷克 Czech Republic 2002年10月26日
影片類型
片長
USA:53 min
發行公司
Facets Video
國家/地區
法國
對白語言
法語,德語, 阿拉伯語
色彩
彩色
混音
單聲道
洗印格式
35 mm

此處與彼處劇情介紹

其實,作為左派的戈達爾,早在1968年從傳統電影體制撤出來後,就以同情心關注着巴勒斯坦問題。他的吉加.維爾托夫小組在1970年於約旦實地拍攝關於巴勒斯坦解放運動的《直至勝利》,後來因為客觀歷史事件而被迫放棄。而這部未能露面的電影也成為吉加.維爾托夫小組電影試驗的高峯。接下來的1974年,他與瑪麗.密耶維爾在他們位於格勒諾勃城的聲影製作室(Sonimage)完成了《此處和彼處》。
援引戈林.麥凱波在《戈達爾:影像、聲音與政治》一書中所述:這部影片包含了《直至勝利》一片的部分片段,以及有關當代法國社會的影像。戈達爾將兩者排列組合在一起,是想捕捉巴勒斯坦革命(彼處)和法國消費社會(此處)兩者之間的差距。連接此處“和”彼處的這個連接助詞“和”才是本片探索的焦點所在:我們在這裏的生活、存在(法國)與那裏的鬥爭(巴勒斯坦)兩者之間存在着什麼樣的關係呢?一個電影工作者又如何創造出能夠銜接二者的聲音和影像呢? [2] 

此處與彼處演職員表

此處與彼處導演

讓-呂克·戈達爾 Jean Luc Godard
讓-皮埃爾·高蘭 Jean-Pierre Gorin
吉加·維爾托夫 Groupe Dziga Vertov
安-瑪莉·米耶維勒 Anne-Marie Miéville

此處與彼處編劇

讓-呂克·戈達爾 Jean Luc Godard
讓-皮埃爾·高蘭 Jean-Pierre Gorin
吉加·維爾托夫 Groupe Dziga Vertov
安-瑪莉·米耶維勒 Anne-Marie Miéville

此處與彼處製作人

讓-呂克·戈達爾 Jean Luc Godard ....producer
安-瑪莉·米耶維勒 Anne-Marie Miéville ....producer
Jean-Pierre Rassam ....producer

此處與彼處原創音樂

Jean Schwarz

此處與彼處攝影

威廉·呂伯康斯基 William Lubtchansky

此處與彼處剪輯

安-瑪莉·米耶維勒 Anne-Marie Miéville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