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正音書館

鎖定
“正音書館”是雍正帝所設,他在福建、廣東推行北京官話,規定不會説官話的讀書人,不許參加科舉考試。雍正帝這一“推普”措施收效甚微,但對後來張之洞等提出“官音統一天下語言”的思想和舉措奠定了基礎。
中文名
正音書館
外文名
Shuguan
地    址
福建
類    型
圖書館

正音書館起因背景

1728年,清世宗雍正帝設立“正音書館”,在全國推行北京官話。他諭令福建、廣東兩省推行漢民族共同語(舊稱“官話”)。並規定“舉人生員鞏監童生不諳官話者不準送試。”意思是,讀書人若聽不懂官話,不會説官話,就不能參加科舉考試。
上諭頒佈後,閩粵二省的各個郡縣普遍建立了正音書院,教授官話,凡是走讀書、考試、當官之路的讀書人都要懂得官話。甚至一度規定,不會講説官話的童生,不得考取秀才。

正音書館作用成效

雍正帝的“推普”上諭不可謂沒有遠見,“推普”措施似乎不可謂不力,然而收效甚微。據記載:“初時甚為認真,無如地方官悉視為不急之務,日久皆就頹廢,至嘉慶、道光時,福建僅存邵武郡城一所,然亦改科制,廣東則更無聞矣。”
“推普”上諭儘管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但還是有一些積極作用和影響。作為“推普”的首倡者,雍正帝為後來的張之洞等提出“官音統一天下語言”的思想和舉措奠定了基礎。

正音書館發展

1902年,張之洞、張百熙等為清廷制定《學務綱要》指出:“中國民間各操土音,致一省之人彼此不能通語,辦事動多扞格,茲擬官音統一天下語言,故自師範以及高等小學堂,均於中國文一科內附於官話一門。其練習官話,各學堂皆以用《聖諭廣訓直解》一書為準。
顯然,張之洞等人的“推普”思想繼承和發展了雍正帝“推普”上諭的精髓,並加以發展。1909年,清政府資政院開會,議員江謙正式提出把“官話”正名為“國語”。其中,雍正的蓽路襤褸之功是必須得到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