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正紅旗下

(2023年馮遠征、閆鋭執導的話劇)

鎖定
《正紅旗下》由馮遠征閆鋭共同執導,濮存昕楊立新梁丹妮王茜華等主演的話劇 [5]  ,於2023年1月18日在首都劇場上演 [1] 
該劇以老舍為第一視角,講述庚子年間發生在京城老百姓身邊一段跌宕起伏的歷史故事 [3] 
中文名
正紅旗下
首演時間
2023年1月18日
類    型
話劇
導    演
馮遠征
閆鋭
編    劇
李龍雲
原    著
老舍
演出單位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
主    演
濮存昕
楊立新
梁丹妮
王茜華

正紅旗下劇情簡介

他們是民族曾經的血淚, 他們是後人筆下的眾生。
在時代的轉角, 心懷農耕文明遺落的驕矜, 印證昔日天朝極盛的餘暉。
庚子年至,變局叢生。
正紅旗下,在祖宗的廕庇中,他們日復一日,無奈地沉湎於曾經的榮光。
皇城根前,在歷史的洪流中,他們亦步亦趨,艱難地做出了人生的抉擇 [11] 

正紅旗下演職員表

正紅旗下演員表

以上參考資料 [5]  [11] 

正紅旗下職員表

原著 老舍
導演 馮遠征閆鋭
編劇 李龍雲
配樂 文子、牛湘茗
造型設計 英姝
服裝設計 趙豔
展開
舞美設計
常疆
燈光設計
孟彬
效果設計
鄭晨
以上參考資料 [6] 

正紅旗下角色介紹

  • 老舍
    演員 濮存昕

    學名舒舍予。出生在戊戌年臘月二十三,生長在下層旗人家,出生不久就遭逢八國聯軍侵華,做侍衞的父親為保衞皇城死在巷戰中,是母親含辛茹苦將其帶大。

  • 老舍父親
    演員 楊立新

    舒永壽。正紅旗護軍營滿洲固山人,月領三兩銀,在小羊圈衚衕有一座小院,特別疼愛小兒子老舍。在西華門外的糧店被八國聯軍的流彈擊中,重傷身亡,時年38歲,當時小兒子老舍僅有一歲半。

  • 姑母
    演員 梁丹妮

    老舍的姑媽。中年孀居,每月領着夫家的俸祿在弟弟家白吃白住,以大姑子的名義發號施令,支使弟媳婦幹活,為人尖酸刻薄不近人情。

  • 大姐婆婆
    演員 王茜華

    老舍大姐的婆婆。生活理念是不賒東西,白做旗人。她寄生在社會當中,除了玩鳥票戲、幹炸丸子,什麼也不會了,假模假式地扮演岳母給兒子刺字。

以上參考資料 [10]  [12] 

正紅旗下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正紅旗下》改編自老舍創作的同名小説,也是老舍創作生涯中的最後一部小説,誕生於1962年。老舍離世時,這部遺作尚未完全收尾。編劇李龍雲在老舍去世後改編和續寫了這部作品,使其成為一部完整的戲劇劇本。排演《正紅旗下》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在70週年之後,面對新起點,向觀眾展現的新面貌。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開局排演的是老舍的《龍鬚溝》,所以70週年後人藝的開局也是用了老舍的作品 [6]  [14] 
全劇以老舍自傳體的形式,從第一視角來講述故事 [7] 
創作歷程
李龍雲從1987年開始改編和續寫小説《正紅旗下》,1999年完成第三次改編,全劇加尾聲共11場,寫了老舍的亂世之生與投湖之死 [4]  。話劇《正紅旗下》集合了人藝42位演員,於2022年9月20日建組,2023年1月18日在首都劇場正式登場 [9] 
舞美設計
在眾多舞美場景中,沒有北京風味的市井小院、京城宅門兒,而是代之以紅色的屋頂、整齊的琉璃瓦,以象徵的元素表現出北京的特點。而在以屋頂為視覺中心的舞台上,演員可以穿梭自如,完成一次次時間與空間的分割與串聯,這樣既寫實又寫意 [8] 

正紅旗下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獎項
2023年3月
入選2022年北京市文化精品工程重點項目 [15] 

正紅旗下演出信息

宣傳發布
2023年1月5日,《正紅旗下》舉行了媒體見面會,主演馮遠征、濮存昕、楊立新等出席 [13] 
演出場次
演出時間
演出地點
演出場所
2023年1月18日—28日
北京
首都劇場 [2] 
2023年4月25日—5月12日
北京
首都劇場 [16] 
2023年6月6日
北京
北京音樂廳 [19] 
2024年1月19日-2月13日(2月5日、9日、10日休演) [21] 
北京
首都劇場 [20] 

正紅旗下作品評價

該劇以穿越時空、超越生死的表達形式將隸屬“滿洲八旗”中“正紅旗”的老舍,以生命的絕唱,娓娓道來自己的人生與命運,以及對民族和時代的愛恨情愁呈現在舞台上。他的講述,串聯起各色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豐富龐雜的民俗世相;展現出時代嬗交關頭旗人以及整個中國社會的風雲走勢,也揭示出清末民族衰落、列強入侵、國難家殤的歷史與文化根源,讓那些“被遺忘、被邊緣、被拋棄的過去”,被重現,被審視,被思考。
劇中演員塑造的晚清羣像,幾乎各有特色和表演細節,惟妙惟肖,哪怕只有一場戲,也令人印象深刻,眼前一亮。當這些有血有肉、形形色色的人物,在飽受侵略者當眾羞辱和欺凌毆打後,伴隨着一記記響亮的“自抽嘴巴聲”,痛心自問“我為什麼那麼愛活着”,更是格外振聾發聵。
劇中充滿戲曲元素的舞台表現手法,意識流風格的散點、羣像式結構,既有獨特創新,也讓人會聯想到焦菊隱先生對“中國話劇民族化”的藝術探索,以及林兆華導演“戲別太像戲”的藝術主張。正是這種和現實主義傳統同樣重要的具有濃郁中國民族情調的抒情寫意風格,傳遞出老舍悲天憫人的家國情懷和其作品充滿詩意的文學性 [4]  。(北京日報評
小説已經為情節發展做好了鋪墊,時間的線索和人物的心理順勢而為,順流而下,足以支撐這部劇作的架構,舞台呈現已融入北京人藝導表演藝術創造的集體智慧。因此它已然是一個整體,是藝術內涵及存在價值的成果形式。(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宋寶珍評) [17] 
忠實於原作中的典型環境與人物特色,是話劇《正紅旗下》成功的關鍵。在人物造型、服飾、儀態、台詞等細節方面表現精益求精,既真實反映了清末旗人的生活、交往方式,也呈現了具有鮮明時代印記的北平社會圖景。
對“我的歷史”的表達,遵循並體現了老舍先生的歷史觀。《正紅旗下》的話劇舞台活化了老舍筆下的各色人等,儘管人們對作品中不同角色褒貶不一,但“生活”中的鮮活人物,恰恰反映了老舍先生認為每個個體都平等的價值觀,體現了文學藝術家的人文關懷和悲憫情懷。
“國”是“我們”的歷史,嘆的是矇昧、懵懂的民族意識。《正紅旗下》的敍事從“我”出生開始,到故事終止時“我”才剛滿月。在如此緊湊的時間內,通過小家的“記憶碎片”折射歷史的變遷。
劇中,老舍父親臨死前出現幻覺,與“老兒子”的對話。在糧倉中受傷悽然死去的“父親”,犧牲的價值在哪裏呢?“誰來幫幫我?誰來幫幫我們?”的絕望呼喊,穿越時空撞擊着今天觀眾的心。另一個場景中八旗子弟被外國侵略者當眾打的“一記耳光”。話劇並不着眼於探討歷史悲劇發生的原因,而是通過當時歷史中人的反應,深入剖析其心理狀態。寧可被皇上打耳光,也不能讓洋人打臉,這既是民族尊嚴隱隱約約的萌發,又是臣民心態的頑固不化。而姑父通過唱一出古戲來教育侵略者的“精神勝利法”,更讓當下的觀眾深覺無限悲涼,羣體矇昧的人們並無出路,這是話劇發人深省之處。
這一舞台演繹下的歷史回望,充滿無盡的哀傷與思量。話劇《正紅旗下》敏鋭地捕捉並展現了老舍先生創作《正紅旗下》小説時投入的深沉、濃烈、真摯的情感,以及提筆時,欲説還休的特質,大膽嘗試將造型視覺語言融入戲曲元素,以藝術創意贏得觀眾認同 [18]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顧亞奇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