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正教會

鎖定
亦稱“東正教會”。東正教的教會組織。與羅馬天主教會新教教會、東方正教會(東方正統教會)並稱為基督教四大教會。自稱信仰正統的基督教會,故名。
中文名
正教會
外文名
Orthodox Church
別    名
東正教會

正教會內容解讀

歷史上起源於拜占庭帝國教會。在拜占庭帝國時期,為帝國的國家教會,直接受皇帝領導。皇帝可任免教會的大主教,召開主教會議,批准宗教會議的決定,並有權解釋正教教義等。日常領導權則集中於君士坦丁堡、亞歷山大安提阿耶路撒冷四個牧首區的牧首之手。5—6世紀,基督一性論聶斯托利派的分裂導致東正教會侷限於歐洲東部地區。自9世紀,羅馬教會君士坦丁堡教會之間關係緊張,導致1054年教會大分裂。因為受到東部和西部教會關係的限制,東正教向北部傳教。

正教會發展歷史

9世紀,由聖西里爾以及麥塞狄烏斯(Methodius)發起宣教運動。主要通過拜占庭傳教士的工作,保加利亞、塞爾維亞以及隨後俄羅斯皈依基督教。1453年,拜占庭帝國滅亡後,這四個牧首區各自獨立,不再接受君士坦丁堡正教會領導,發展成為自主教會,各區牧首成為這些教會的首腦。
16世紀末,俄羅斯東正教會脱離君士坦丁堡教會的領導而獨立,併成為最大、最具影響力的東正教會;18世紀後,東歐一些國家的東正教會陸續脱離君士坦丁堡教會。
19世紀以來,又陸續形成一些獨立於君士坦丁堡的教會。至20世紀90年代,世界各地共有15個自主的東正教會。
20世紀60年代起,各東正教會聯合召開幾次世界性正教會議,商討促使正教教義和禮儀適應時代要求的計劃、與羅馬天主教會平等對話等問題。同時,各國東正教還先後參加普世教會運動。1920年後,主要通過移民,東正教傳入美國、西歐、澳大利亞和非洲。東正教會的信仰主要以七大公會議的教義為主。大多數東正教會現為世界基督教協進會的成員。最近開始發展同西派教會之間的友誼。 [1] 
參考資料
  • 1.    丁光訓、金魯賢.基督教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10月:第13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