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正式羣體與非正式羣體

鎖定
正式羣體與非正式羣體,是指根據構成羣體的原則和方式的不同而劃分的羣體種類,正式羣體指有一定的規章制度,有既定的目標,有固定的編制和羣體規範,成員佔據特定的地位並扮演一定的角色的羣體。非正式羣體指以個人好惡興趣等為基礎自發形成,無固定目標,無成員間的地位及角色關係的羣體。
中文名
正式羣體與非正式羣體
定    義
根據構成羣體的原則和方式的不同而劃分的羣體種類,正式羣體指有一定的規章制度,有既定的目標,有固定的編制和羣體規範,成員佔據特定的地位並扮演一定的角色的羣體
類    別
社會心理學術語
術語介紹
如趣味相投的朋友、街道或同院的夥伴等等,都屬於非正式羣體。非正式羣體也有一定相互關係的結構和規範,但是往往沒有明文規定,羣體成員中會自然湧現出首領,羣體成員的行為受羣體中自然形成的規範所調節。
非正式羣體的研究在應用社會心理學中有重要意義。G.E.梅奧是在霍桑實驗(見工業社會學)中最早發現非正式羣體並研究非正式羣體對正式羣體的工作發生影響的社會心理學家之一。他認為,在現代大規模生產條件下,正式羣體中產生非正式羣體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正常的。非正式羣體中形成的目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羣體成員對勞動和管理部門的態度,因而對勞動生產率有重大影響。蘇聯心理學家的研究也證明,在自由的和創造性的勞動條件下,正式羣體內部產生的非正式羣體不僅不會渙散勞動集體,而且會使勞動集體更加團結,並有助於整個羣體實現目標和完成任務。當然,也存在非正式羣體與正式羣體發生矛盾,並干擾整個正式羣體達到既定目標的情況。這時,管理者就要設法改善與非正式羣體的關係,改變非正式羣體的傾向和已經形成的規範,使非正式羣體與正式羣體的活動協調一致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