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歐陽郴

鎖定
歐陽郴,字可封,南唐廬陵人,歐陽修曾祖父,曾任武昌令、吉州軍事衙推官、御史大夫,因官于吉州遂家而居焉。其三子歐陽儀,官至屯田郎中,是廬陵歐陽家族最早的一位進士,六子歐陽偃為歐陽修祖父 [1]  。其孫歐陽觀則葬於永豐沙溪鳳凰山,曾孫歐陽修 [1]  ,江西廬陵人(今江西永豐縣),一生四子。長子歐陽發、次子歐陽奕留在江西廬陵守墓,三子留在河南新鄭,四子歐陽辯 [1] 
關於歐陽氏世系來源,歐陽修在撰寫《先君墓表》和《譜圖序》這樣表述:歐陽氏自為吉州廬陵人,至予修,十有五世矣,沙溪,吾世之家且葬也。 [1] 
獅山居士
所處時代
南唐
出生地
廬陵 [1] 
出生日期
870年
逝世日期
940年
本    名
歐陽郴

目錄

歐陽郴家族故事

歐陽郴的祖輩因為躲避戰亂,居處跌經變遷,從安福縣黃石一帶遷往廬陵縣文霸鄉安德里(今吉州區興橋鎮燕湖村),隱居山村,耕種為生。
一生養育了八個兒子,其中五個兒子在官場上建立功名,光耀了門楣,使歐陽家族成功躋身廬陵“世家大族”。歐陽郴教子有方,家風優良,詩書氣盛,造就出一個詩書傳家、薪火不絕的書香門第。
歐陽修的三叔祖歐陽儀,官至屯田郎中,是是廬陵有史記載的最早進士之一。
宋代廬陵進士寥若辰星,屈指可數。歐陽儀的名字星光閃耀,少年時便才智卓絕,名聲早在坊間流傳。他在科場征戰告捷,敲開了廬陵歐陽家族科舉發跡的大門。他考取功名後,受到鄉閭之人的瘋狂追捧和崇拜,前來拜訪者絡繹不絕。
為了傳頌這一盛事,主動順應民意,把鄉村名“文霸鄉安德里”改為“儒林鄉歐桂裏”,把居住地“履順坊”改名為“具慶坊”,家族輝煌盛極一時。
後來的曾孫歐陽修,又秉持着祖輩遺風,再創家族輝煌。他極為看重家族的榮耀,也極為關注家族的興旺,但他從不利用手中權力為家族謀私利。
每遇朝廷推恩,他總把蔭官的機會給予家族中比較貧寒的子侄,對於尚未人仕的子侄,他要求他們勤奮學習,掌握一技之長;對於已經為官的子侄,則要求他們“每事當思愛惜,守廉、守貧、慎行刑”(《與十三侄奉職》)。
皇祐四年夏天,南方發生戰亂,歐陽修寫信給時任象州(廣西來賓市)司理(主管獄訟刑罰的官)的侄兒歐陽通理(歐陽昞長子),既擔憂他的處境安危,又鼓勵他報效朝廷。他在《與十二侄通理》(其一)中説:
……偶此多事,如有差使,盡心向前,不得避事。至於臨難死節,亦是汝榮事。但存心盡公,神明亦自祐汝,慎不可思避事也……
正是憑着嚴謹的家風家教,歐陽修才得以天下大事為己任,不汲汲於名利,不慼慼於黜陟,堅守信仰,憂國愛民,進退自如。 [2] 
童年的歐陽修是在苦水裏泡大的,家裏無錢購置筆墨文具,更不能奢望上私塾。好在母親鄭氏知書達理,堅韌而慈愛。她靠着自己勤勞的雙手,哺育孩子,並用最原始的方式教子識字,承擔起孩子的啓蒙教育。
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秋天,瀧江河畔的荻花叢中,一位身着素色布衣的年輕母親,帶着四歲的孩子來到河邊,折荻稈作筆,以沙盤當紙,他們蜷伏在沙地上,一筆一畫識字學文。那一大片白茸茸的荻花,在陽光照耀下似流瀉的銀光,瀧江河水靜靜地流淌着,直至霞光鋪染江面……
當別人家的孩子用毛筆和紙張練字時,歐陽修只能用荻稈在沙盤上反覆練字,字寫滿一片,用手一抹,又是一張嶄新的“紙頁”了。那個時候,歐陽修是多麼渴望能有一支筆和一張紙呀。
這就是著名的“歐母畫荻”的故事。而因為教子有方,歐母也與孟母、岳母、陶母並稱中國古代的四大賢母。她的事蹟載入了《宋史》當中。
歐陽修在母親的悉心教誨下,特別懂事,經常向鄰居借書抄讀,他常常因為讀書入迷,以至於忘記了吃飯睡覺,通過奮發苦讀,終於考取了功名。
歐陽修在朝廷做官時,敢於同保守勢力作鬥爭,積極支持范仲淹推行革新變法,並因此被貶至偏遠山區小縣,鄭氏沒有抱怨,而是寬慰兒子説:“吾兒不能苟合於世,儉薄所以居患難也。”其後修貶夷陵,歐母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貧賤也,吾處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歐陽修《瀧岡阡表》) [3] 
《譜圖序》記載了當時家族八人的科舉盛況:“然自宋興三十年,吾先君、伯父、叔父始以進士登於科者四人。後又三十年,某與麗兄之子乾曜又登於科。今又殆將三十年矣,以進士仕者又才二人。”
此後,歐陽修的大兒子歐陽發因蔭庇賜進士出身,官至承議郎。二子歐陽奕、四子歐陽辯皆以父恩授予官職。歐陽修的六世孫歐陽參文,於鹹淳四年(1268年)考中進士。另外,這個家族南唐時期曾出過一位進士歐陽儀。
如此算來,歐陽修的家族裏一共有進士11位,是名副其實的“一門十進士”。所謂“爺孫六進士”“兄弟四進士”“父子三進士”“兄弟三登榜”“叔侄同登科”都可以在這個家族裏得到最好的詮釋。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