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歇馬亭

(山東省滕州市級索鎮歇馬亭)

鎖定
級索鎮的歇馬亭曾是級索鎮的一處久負盛名的景點。據《級索鎮志》介紹,此亭“坐落在級索村東,時莊村南,小荊河北岸,東西南北通衢交錯的道口。它的右邊有小橋一座,流水潺潺,注入小荊河。垂柳飄拂,芳草萋萋,專供旅遊人休憩處所,是古驛站”。據資料介紹,古時候皇帝下詔,頒佈聖旨,官府傳遞公文,大多在通行要道設置驛所。漢、唐時,大多三十里設一處驛亭,幾處驛亭間再設一處驛站。這種驛所,一般為官府設置,其制度始於漢,盛於唐,廢於清。不管是“驛亭”或是“驛站”,除人馬換乘歇息之外,不少行人遊客也常常光顧,在此談天説地,題詩留壁,使這裏成為人氣頗盛的人文景觀了。
中文名
歇馬亭
地理位置
山東省滕州市級索鎮
唐朝詩人白居易《長慶集》中“每到驛亭先下馬,循牆繞柱覓君詩”的名句,正是當時真實的反映。另據級索、時莊、千佛閣三村中老人們講述,當時傳遞聖旨或公文的驛使從京城出發,一路南奔,至兗州驛站轉換人馬,到本地歇馬亭歇息後南奔至微山歡城,那裏也有類似的驛亭。再向南,一直到徐州附近的利國驛,再次轉換人馬繼續南行,直到目的地為止。級索界內的驛亭,既不換人也不換馬,只供人馬短暫停歇,因而就稱“歇馬亭”了。為何稱其為“通衢之驛”呢?《級索鎮志》中這樣描述:“該亭是東去滕縣,西至留莊碼頭的通衢大道,又是北去濟寧,南至夏鎮的必由之路。行人絡繹不絕……”由此可以看出,歇馬亭真可謂此地的交通樞紐了。該亭廊傍橋靠路,旁邊砌有上馬石磴,專供驛使行人上下馬之用。亭的周邊,河中有清流,岸上有楊柳,西面有廟堂。優越的位置,舒心的環境,肅穆的廟堂,着實為歇馬亭增色不少,吸引了不少人駐足流連。“亭前通衢名歇馬,橋下流水似蛟龍”。早年大官莊學者李瑞林先生遊此留下的詩句,描寫了當時真實的景況。歇馬亭建於何時?因年代久遠,缺少資料佐證,我們無法妄作結論,只能從漢始唐盛的記載中去作推想。至於歇馬亭的沉寂,我們可以從遊詩作者李瑞林先生的生卒年月來推測為清末民初了。雖然亭已去,難復見,但歇馬亭在滕西一帶仍然聲名遠揚,至今遺址還被稱為歇馬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