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欽州馬篤山起義

鎖定
1908年3月同盟會員黃興,在欽州馬篤山舉行起義,由於革命軍孤軍深入,又沒有建立革命根據地,激戰四十餘日,起義失敗。
名    稱
欽州馬篤山起義
地    點
欽州馬篤山
參戰方
同盟會 清軍
結    果
同盟會 失敗
發生時間
1908年3月

欽州馬篤山起義起義背景

孫中山 孫中山
鎮南關起義失敗後,孫中山被法國殖民當局逐出安南(越南)。孫中山臨行前,指示黃興再入欽廉發動起義。 [1] 

欽州馬篤山起義起義準備

1905年7月在黑龍會領袖內田良平的牽線下,孫中山返回日本東京,倡導籌備成立中國同盟會。8月20日在東京赤坂區頭山滿提供的民宅二樓榻榻米房,中國革命同盟會成立(後為避免日本政府反對,改名為中國同盟會),孫中山被推舉為總理,黃興等任庶務;除制定了《軍政府宣言》、《中國同盟會總章》和《革命方略》等文件,並決定在國內外建立支部和分會,聯絡華僑、會黨和新軍,成為全國性的革命組織。 [1] 
1908年3月,黃興遂同安南華僑中同盟會會員二百餘人,組成中華國民軍南軍,自任司令,準備進入欽州馬篤山舉行起義,並親赴欽州勸説反覆無常的清軍統領郭人漳接濟彈藥,響應革命軍的起義。 [1] 

欽州馬篤山起義起義經過

黃興 黃興
1908年3月28日,黃興率軍越過中安邊界向廣東欽州進發。29日(二十七日)下午,起義軍與清軍36營交戰,擊斃清軍數十人。次日,途中又擊敗清軍1個營,斃百人。1908年4月2日,革命軍擊潰清軍3營,進佔馬篤山,人員增至六百餘。當義軍準備進兵廣西之際,郭人漳再次違背承諾,率兵3000尾追包圍義軍,黃興率敢死隊夜襲清營,清軍不戰而逃,義軍乘勝追擊,大獲全勝。
革命軍在黃興指揮下,在欽州廉州及廣西上思一帶,轉戰四十餘日,先後擊敗了上萬清軍。但由於革命軍孤軍深入,又沒有建立革命根據地,兵力、裝備懸殊,且先前答應響應革命的郭人漳再次違約,反過來攻打革命軍。 [1] 

欽州馬篤山起義慘烈失敗

革命軍彈盡援絕,兵力疲憊,難於與清軍繼續周旋,黃興迫不得已將軍隊解散,自己則返回安南。此役雖敗,而黃興卻威名大震。 [1] 

欽州馬篤山起義歷史意義

同盟會確認其政綱是孫中山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十六字綱領,該綱領後又被解釋為三民主義學説;發行《民報》作為機關刊物(原名《二十世紀之支那》,為華興會機關刊物,同盟會成立後易名《民報》)。中國同盟會與孫中山設想的一箇中華民國的政府組織一致:在總理下設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個部,這實際上是三權分立的原則。《民報》在章炳麟、陶成章等主編下,由胡漢民、汪精衞等執筆,與主張保皇、由康有為、梁啓超執筆的《新民叢報》展開激烈論戰,成為革命思想的重要陣地。 [1] 
同盟會的前身是湖南華興會(黃興、宋教仁、陳天華等)和廣東興中會(孫中山、胡漢民、汪精衞等)。繼興中會之後,全國各地資產階級革命團體相繼出現,主要還有江浙光復會(陶成章、章炳麟、蔡元培、秋瑾等)、科學補習所等多個組織。同盟會在1907年一度分裂。孫中山因未經眾議收受日本政府資助離開日本,光復會退出。孫中山與汪精衞、胡漢民等於南洋另組總部;而黃興則繼續支持孫中山。 中國同盟會曾在中國多處組織起義,試圖推翻清政府,但都沒有成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