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次韻元厚之平戎慶捷

鎖定
《次韻元厚之平戎慶捷》 是宋代詩人王安石所寫的一首詩 。在詩中,王安石指出取得這次勝利是由於政策比較正確。“先以招懷後殪戎”,就是團結爭取宋、夏中間地帶的藏族,孤立和打擊西夏掠奪者以及和他們勾結的藏族少數首領。詩中以充滿愛國主義激情的筆調,歌頌了熙河大捷,對收復大片失地表示了衷心的喜悦,也寫到漢、藏各族人民在新近收復的熙河地區所過的安定生活。
作品名稱
《次韻元厚之平戎慶捷》
作    者
王安石
創作年代
宋代

次韻元厚之平戎慶捷作品原文

朝廷今日四夷功,先以招懷後殪戎。
胡地馬牛歸隴底,漢人煙火起湟中。
投戈更講諸儒藝,免冑爭趨上將風。
文武佐時慚吉甫,宣王征伐自膚公。

次韻元厚之平戎慶捷作者簡介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世稱臨川先生。撫州臨川人(現為撫州東鄉縣上池裏洋村),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大詩人、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死後諡號“文”。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強,受到較好的教育。慶曆二年(1042年)登楊鎮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年)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鐘山,諡文。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宋神宗時宰相。創新法,改革舊政,世稱王荊公。文學上的主要成就在詩方面,詞作不多,但其詞能夠“一洗五代舊習”,境界醒豁。今傳《臨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