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櫧,漢語二級字 [1]  讀作櫧(zhū),常綠喬木,葉長橢圓形,花黃綠色,果實球形。木材堅硬,可制器具 [2] 
中文名
部    首
五筆86
SYFJ
五筆98
SYFJ
倉    頡
DIVA
筆順編號
12344512132511
四角號碼
44960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69E0
字    級
二級(5669) [1] 
繁    體
造字法
形聲:從木、諸聲
拼    音
zhū
筆    順
橫豎撇捺捺折橫豎橫撇豎折橫橫
注    音
ㄓㄨ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櫧zhū
⒈ 常綠喬木,葉長橢圓形,花黃綠色,果實球形。木材堅硬,可制器具 [3] 
基本詞義
櫧zhū
〈名〉
櫧樹 [sweet oak]。常綠喬木,初夏開黃綠色花。木材堅硬,可用來蓋房子或造船。
沙堂櫟櫧。——司馬相如上林賦 [3]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櫧【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畫:20畫,部外筆畫:16畫
《廣韻》章魚切,音諸。木名。《山海經》前山,其木多櫧。《郭注》或作楮,似柞,子可食,冬夏生。作屋柱,難腐。《司馬相如·上林賦》沙棠櫟櫧。《李善注》櫧似柃。《本草拾遺》櫧子生江南,皮樹如慄,冬月不彫,子小如橡。《食物本草》有苦甜二種,治作粉食,褐色,甚佳。
又《集韻》《類篇》專於切,音。義同 [2] 

音韻方言

國際音標 tʂu˥
粵語 zyu1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