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殼鬥科櫟屬植物)

鎖定
主要指櫟屬,約300種,廣佈於亞、非、歐、美4洲。中國有51種,14變種,1變型;殼鬥科,為重要林木之一,產木材、炭、染料、栓皮和飼養柞蠶等。落葉或常綠喬木或灌木;葉具短柄。有鋸齒或分裂,稀全緣;花單性同株或異株;雄花排成纖弱的葇荑花序;花被4-7裂;雄蕊4-6,稀更多;雌花少數而不明顯,單生或數朵排成穗狀花序,包藏於覆瓦狀鱗片的腋內;花被6裂;子房3-5室,每室有胚珠2顆;果為具一種子的堅果,多少為木質、鱗片狀的總苞(即殼鬥)所包圍;鱗片刺狀或連結成若干個同心的環帶。
中文名
拉丁學名
Quercus acutissima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殼鬥科
櫟屬

形態特徵

常綠、落葉喬木,稀灌木。冬芽具數枚芽鱗,覆瓦狀排列。葉螺旋狀互生;托葉常早落。花單性,雌雄同株;雌花序為下垂柔黃花序,花單朵散生或數朵簇生於花序軸下;花被杯形,4-7裂或更多;雄蕊與花被裂片同數或較少,花絲細長,花葯2室,縱裂,退化雌蕊細小;雌花單生,簇生或排成穗狀,單生於總苞內,花被5-6深裂,有時具細小退化雄蕊,子房3室,稀2或4室,每室有2胚珠;花柱與子房室同數,柱頭側生帶狀或頂生頭狀。殼鬥(總苞)包着堅果一部分稀全包堅果。殼鬥外壁的小苞片鱗形,線形,鑽形,覆瓦狀排列,緊貼或開展。每殼鬥內有1個堅果。堅果當年或翌年成熟,堅果頂端有突起柱座,底部有圓形果臍,不育胚珠位於種皮的基部,種子萌發時子葉不出土,染色體2n=24。 [1] 

分佈範圍

本屬約300種,廣佈於亞、非、歐、美4洲。中國有51種,14變種,1變型;引入栽培歷史較長的有2種。分佈全國各省區,多為組成森林的重要樹種。 [1] 

主要價值

供製造車船、農具、地板、室內裝飾等用材;栓皮櫟的樹皮為製造軟木的原料;有些種類的樹葉可飼柞蠶;種子富含澱粉,可供釀酒或作家畜飼料,加工後也可供工業用或食用;殼鬥、樹皮富含鞣質,可提取栲膠;朽木可培養香菇、木耳。 [1] 
櫟屬作物被稱為重要的木本糧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野生保健植物。人們長期的收集、利用櫟屬作物,足以説明櫟屬作物具有很高的利用價值。通過學者研究發現,櫟屬作物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雜用價值。
(一)食用價值
最初,先民們利用櫟屬作物,是因為其堅果可以食用、充飢,所以作為史前時代先民們重要的食物來源之一,也是中國古代抗救饑荒的重要野生食物。據今人研究:櫟屬作物堅果具有較高的藥用、食用和保健價值。這樣,進入農業社會以後,櫟屬作物的用途更加廣泛,堅果依舊是山區人們充飢食物的一部分,遇到饑饉之年,其療飢救荒的作用更加顯著。為了得到更多櫟屬作物,人們便利用已有的經驗,種植櫟屬作物,滿足自己的需求。首先,堅果的食用價值,主要分為重要食物來源和療飢救荒。在療飢救荒方面:柱厲叔、杜甫、摯虞等人身處異鄉,過着艱難的漂泊生活,食物缺乏,生活異常艱辛,只能採櫟屬作物的堅果橡子來充飢。唐末五代詩僧貫休有多首記載僧人以橡子為食的詩歌,如《聞無相道人順世五首》中有:“惟餐橡子餅,愛説道君兄。”宋代歐陽修曾這樣描述過宋代小農的生活:“一歲之耕,供公僅足,而民食不過數月。甚者場功甫畢,簸糠麩而食秕稗,或採橡子、畜菜根以延冬春。夫糠核橡子,孟子所謂狗彘之食也,而卒歲之民不免。”(原弊)元代詩詞《哀饑民》記:“天災流行孰可御,水災何如旱災苦。秋旱十日已成災,自夏窮秋天不雨。千家一室粗儲畜,亦其有餘供貸舉。山家入山收橡子,不避林深遇熊虎。”這些詩文都反映出櫟屬作物堅果是中國古代老百姓充飢的重要食物來源。貧窮、困苦中,人們早出晚歸,不避熊虎,深入深山收集櫟屬作物堅果來救飢活命。所以,在中國傳統社會,櫟屬作物堅果具有重要的食用價值,是貧苦百姓療飢救荒的野生重要食材,社會價值更加明顯。 [2] 
(二)雜用價值
櫟屬作物的雜用價值,主要有三個方面。其一,樹幹的價值,樹幹是珍貴的木材,堪稱棟樑之材,其質地堅硬,比重大,耐腐蝕能力強,耐水浸、紋路美觀,在傢俱製造、車輛造船以及建築等多個領域廣泛應用。同時,櫟屬作物也是重要的薪炭林作物,無論在史前的刀耕火耨時代還是在傳統農業社會,薪炭都是重要燃料。其二,堅果外殼的價值,櫟屬作物堅果的外殼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天然染料。前文多有提及,茲不重複。其三,櫟屬作物樹葉的價值,樹葉可以飼養梅花鹿,嫩葉也可曬乾泡水喝,等等。 [2] 

下級分類

房山櫟 Quercus × fangshanensis Liou
鳳城櫟 Quercus × fenchengensis H. W. Jen et L. M. Wang
河北櫟 Quercus × hopeiensis Liou
柞槲櫟 Quercus × mongolico-dentata Nakai
巖櫟 Quercus acrodonta Seemen
麻櫟 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
槲櫟 Quercus aliena Bl.
川滇高山櫟 Quercus aquifolioides Rehd. et Wils.
橿子櫟 Quercus baronii Skan
壩王櫟 Quercus bawanglingensis Huang, Li et Xing
小葉櫟 Quercus chenii Nakai
鐵橡櫟 Quercus cocciferoides Hand.-Mazz.
槲樹 Quercus dentata Thunb.
匙葉櫟 Quercus dolicholepis A. Camus
巴東櫟 Quercus engleriana Seem.
白櫟 Quercus fabri Hance
長苞高山櫟 Quercus fimbriata Chun et Huang
錐連櫟 Quercus franchetii Skan
川西櫟 Quercus gilliana Rehd. et Wils.
大葉櫟 Quercus griffithii Hook. f. et Thoms ex Miq.
帽鬥櫟 Quercus guyavaefolia H. Leveille
瀾滄櫟 Quercus kingiana Craib
貢山櫟 Quercus kongshanensis Y. C. Hsu et H. W. Jen
青樹櫟 Quercus lanceolata S. Z. Qu et W. H. Zhang
西藏櫟 Quercus lodicosa E. F. Warb.
長穗高山櫟 Quercus longispica (Hand.-Mazz.) A. Camus
毛葉槲櫟 Quercus malacotricha A. Camus
麻栗坡櫟 Quercus marlipoensis Hu et Cheng
蒙古櫟 Quercus mongolica Fisch. ex Ledeb.
矮高山櫟 Quercus monimotricha Hand.-Mazz.
長葉枹櫟 Quercus monnula Y. C. Hsu et H. W. Jen
尖葉櫟 Quercus oxyphylla (Wils.) Hand.-Mazz.
沼生櫟 Quercus palustris Muench.
黃背櫟 Quercus pannosa Hand.-Mazz.
烏岡櫟 Quercus phillyraeoides A. Gray
光葉高山櫟 Quercus pseudosemecarpifolia A. Camus
毛脈高山櫟 Quercus rehderiana Hand.-Mazz.
夏櫟 Quercus robur L.
高山櫟 Quercus semicarpifolia Smith
灰背櫟 Quercus senescens Hand.-Mazz.
枹櫟 Quercus serrata Thunb.
富寧櫟 Quercus setulosa Hick. et A. Camus
刺葉高山櫟 Quercus spinosa David ex Franch.
黃山櫟 Quercus stewardii Rehd.
太魯閣櫟 Quercus tarokoensis Hayata
通麥櫟 Quercus tungmaiensis Y. T. Chang
炭櫟 Quercus utilis Hu et Cheng
栓皮櫟 Quercus variabilis Bl.
遼東櫟 Quercus wutaishanica Mayr
易武櫟 Quercus yiwuensis Huagn
雲南波羅櫟 Quercus yunnanensis Franch。 [1] 

櫟屬作物的溯源

根據中國文明史以來的文獻資料記載和考古發現,中國是櫟屬作物的原產地之一。莊子曰:“古者禽獸多而人少,於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晝食橡慄,暮息木上,故名之曰有巢氏。”(卷87)文中“橡慄”即櫟屬作物堅果的稱謂,“有巢氏”是原始社會五氏之一,生活在距今約幾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此時先民們白天吃橡子和栗子,晚上在樹上睡覺,橡慄為有巢氏時期先民們的重要食物來源。另據《呂氏春秋》中記:“柱厲叔事莒敖公,自以為不知,而去居於海上。夏日則食菱芡,冬日則食橡慄。”(卷20)説明春秋初期,櫟屬作物依舊是身在異鄉人們生活的食物來源。根據考古學資料,新石器時代中國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和東北地區等都有櫟屬作物堅果存在及食用的蹤跡。在裴李崗遺址(距今8500~7000年)的15個石磨盤上,共發現了1800多顆澱粉粒,其中可鑑定澱粉粒中比例最多的是橡子,佔到總數的42.80%。浙江上山和小黃山遺址、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上海崧澤遺址均發現有橡子及櫟屬植物的遺存。浙江蕭山跨湖橋和餘姚河姆渡遺址甚至發現整坑整坑的橡子。在距今約7200年的東北新樂遺址發現的植物果實遺骸,有榛子、橡子和山裏紅等,可能是當時人們採集的食物。歷史文獻記載和考古學發現中的橡、橡子即櫟屬作物的堅果,為中國傳統社會人們生存的重要食物來源。綜上所述,櫟屬作物是史前時代人們重要的食物來源之一,先民們食用櫟屬作物堅果也具有近萬年之久。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