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橫渡長江

(楊波創作的紀實文學)

鎖定
《橫渡長江》是楊波創作的紀實文學,首次出版於2019年3月。 [1]  [4] 
《橫渡長江》從歷史的細微之處揭示中國近現代史的轉折之年——1949年,通過大量鮮為人知的史料與文獻讓讀者走進那個時代,體會時代更替的歷史必然性。該書視野開闊,還融入了作者對於那個時代及其人物命運的思考。 [1] 
作品名稱
橫渡長江
作    者
楊波
文學體裁
紀實文學
字    數
36.5萬字
首版時間
2019年3月

橫渡長江內容簡介

《橫渡長江》把戰爭作為一條主線,以點、線、面相結合的手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現了1949年渡江戰役的全景式壯麗畫卷,一場中國式的“碟中諜”,呈現了在1949年中國時局的轉折和在此背景下各種人物的命運。 [1] 

橫渡長江作品目錄

序 佘志宏
第一部分 人物面影
毛澤東的1949
一、和談
二、莫斯科來客
三、被錯怪的斯大林
四、進京趕考
蔣介石後的大陸歲月
一、內心沉痛,不可言狀
二、日記折射出的心態
三、第三次下野
四、“下野常客”
李宗仁的“代總統”生涯
一、刺殺驚魂
二、代總統急尋保密局長毛人鳳
三、進退無路
四、三月一覺金陵夢
張治中與蔣介石的三次談話
一、“扭轉乾坤,談何容易?”
二、“咎由自取,罪有應得!”
三、“我現在的願望就是能終老故鄉!”
四、對時局的聲明
別了,司徒雷登
一、I am not a policy maker(我不是政策制定者)
二、兩個心願
三、司徒雷登其人
第二部分 戰爭敍事
飲馬長江
一、劉伯承進駐六安
二、“收京破敵必在春夏之間”
三、厲兵秣馬
渡江偵察記
一、木盆記
二、再做“放牛娃”而產生的決定
三、比電影還精彩的活劇
人民的戰爭
一、天才的創造
二、渡江小英雄
三、爭當渡江第一船
穩渡長江遣粟郎
一、“第二個沒想到的就是我毛澤東”
二、粟裕簡歷:從戰士到將軍
三、三過長江
四、橫渡大江
紅旗插上總統府
一、進軍南京
二、江寧要塞的潰散
三、“京電號”小火輪
四、紅旗插上總統府
戰上海
一、“瓷器店裏打老鼠”
二、血戰
三、聶鳳智第一次説話不算數
四、兵臨城下,劉昌義起義
第三部分 風起雲湧
對1949年元旦《中央日報》的解讀
南京“四一”學生運動
一、“我怎麼向你們的父母交代啊?”
二、“四一慘案”
三、善後與鬥爭
掉轉炮口的江陰要塞
一、“情況不明”之下接受任務
二、要塞往事
三、爭分奪秒
四、出沒煙波裏
五、炮向哪裏打?
第二艦隊起義
一、黑燈瞎火的海軍總部
二、是去是留?無記名投票
三、“好,就這樣拍板決定!”
張軫倒戈
一、虎口脱險
二、金口倒戈
三、識時務者
京畿兵變
一、校長器重
二、密碼:葡萄美酒夜光杯
三、司令部驚魂
四、由南向北的渡江行動
“紫石英”號事件
一、“堅船利炮”和“小米加步槍”的交火
二、“炮艦”觀念似乎太過時了!
三、如“紫石英”號逃走,部隊不予攔截
第四部分 諜影重重
傳奇女性陳修良
一、她會是第九個嗎?
二、居無定所的搬家客
三、情報與策反工作
潛伏下來的“左聯”作家
一、李林是誰?
二、作為文化特工的荊有麟
三、原形畢露
一輛神秘的黑漆馬車
一、一封暗藏玄機的信件
二、黑漆馬車現身
三、一張民國時期的身份證
四、收網捕魚
首都地下警察運動
一、一則奇怪的尋人啓事
二、準備做點生意
三、“好,我幹了!”
未遂的京滬暴動案
一、密謀
二、“二七大逮捕”
三、鬥爭與營救
四、兒女豈短英雄氣?
戰鬥在京滬杭警備總司令部
一、吉兆營24號的叩門聲
二、一張江防圖
三、打入江防總部
特殊戰線下的紅色人生
一、“紈絝子弟”陸久之
二、“最大的共諜”郭汝瑰
三、紅色速寫員沈安娜
第五部分 海峽兩岸
密使
一、曹聚仁:穿梭於國共之間的文化人
二、張治中:台海傳書
三、章士釗的遺願
“九二共識”和汪辜會談
一、“度盡劫波兄弟在”
二、破冰接觸
三、九二共識
四、第一次“汪辜會談”
附錄1:京滬杭戰役人民解放軍戰鬥序列
附錄2:京滬杭戰役國民黨軍戰鬥序列
徵引文獻 [5] 

橫渡長江作品鑑賞

橫渡長江主題思想

作者從歷史的縱線橫線着眼,把闊大的宏觀與細緻的微觀相結合,視野開闊,氣度恢弘,歷史縱深感強。它廣泛地涉及了以下問題:
中國共產黨在1949年之前就建立了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在思想上與當時的全國人民反對內戰、要求和平、要求恢復生產的要求實現了高度的一致,同時將實現愛國人士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民主建國成為全社會的主旋律,因而,從這個角度上講,中國共產黨的勝利是必然的,是眾望所歸。
在國民黨內部也有一些富有遠見的政治家,比如張治中,他與蔣介石的關係很好,被稱為“諍臣”,多次建議蔣介石採用“聯俄聯共、扶助工農”的政策,蔣介石亦多次表示贊同此議。如果蔣介石在抗戰後真的實行了此政策,中國的政治格局將是另一種面貌。但是,國民黨與蔣介石由於自身的歷史侷限性一直沒有實施這些強國利民利黨的政策,導致了必然的失敗。 [1] 

橫渡長江藝術特色

《橫渡長江》注重實證,旁徵博引,廣泛徵引了各種資料和學術上的研究成果。它不同於絕大多數的紀實文學,注重敍事而相對輕視實證。比如在寫“蔣介石最後的大陸歲月”一章時,作者就多次引用剛剛解密的蔣介石日記的內容,來表現他當時苦悶、失望等各種複雜的情感,人物不再是臉譜化的,而是有血有肉的。又如,在寫“潛伏下來的‘左聯’作家”一章時,作者細緻地考證了荊有麟與魯迅的關係:“從1924年11月16日起至1931年7月16日間,《魯迅日記》記到他的地方達320多處,內容多為荊有麟來訪、送稿、書信往來等;1936年4月18日,魯迅還收到過他的信。魯迅寫給他大批信件,大都沒有能保存下來,現《魯迅全集》只收有一封。”
《橫渡長江》有嚴肅的學術背景,整體行文來説卻是通俗易懂,引人入勝的。比如,在寫作有關章節時,作者廣泛地引證了當時原始的《中央日報》《申報》和《大公報》的報道,可以使讀者撥開歷史的雲霧,看到平時難得見到的觀點表達。又如,在寫“李宗仁的‘代總統’生涯”一章時,就首先寫了蔣介石派毛人鳳沈醉欲去刺殺李宗仁的情形,這就使得讀者一下子就步入了那個特殊的時代,引起繼續閲讀的強烈願望。而這些生動的敍事內容又不是作者胡編亂造的,而是根據當事人的回憶錄(《沈醉回憶錄》)所改寫的,它在最大程度上還原了歷史的真實。
《橫渡長江》不僅僅是一部軍事題材的紀實文學,還是一本充滿了智慧觀察的書。作者着力對1949年元旦的《中央日報》進行了細緻深入地解讀,讓人們在細微之處感受到宏大歷史的必然性。作者還大膽地破除了“土匪”史觀的舊思維,用相對客觀冷靜的語氣敍述了國共兩黨的鬥爭,同時在書的結尾處,作者還有意識加入國民黨去台後國共兩黨的交通發展,展望了第三次國共合作的願景。 [1] 

橫渡長江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19年10月31日,《橫渡長江》獲得江蘇省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 [2] 
2020年5月6日,《橫渡長江》獲得第十屆金陵文學獎榮譽獎。 [3] 
2020年7月18日,《橫渡長江》獲得首屆“南鋼·江蘇報告文學獎”榮譽獎。 [6] 

橫渡長江出版信息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ISBN
出版時間
橫渡長江
楊波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9787559430144
2019年3月 [1] 

橫渡長江作者簡介

楊波,作家,文學創作一級,發表出版文學作品數百萬字,曾長期擔任南京渡江勝利紀念館館長,對中國近現代史和渡江戰役史有深入研究。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