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橫帳

鎖定
橫帳,即遼朝宗室宮帳。遼太祖祖父遼玄祖勻德實生四子。長子麻魯早卒。次子巖木後裔為孟父房,三子釋魯後裔為仲父房,四子遼德祖撒剌的(太祖之父)後裔為季父房。合稱三父房。遼太祖的子孫加上三房族屬宮帳統稱“橫帳”,為皇族顯貴。 [1] 
中文名
橫帳
釋    義
遼朝宗室宮帳

目錄

橫帳背景介紹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以後,依然保持遊牧本色,以部落制來管理契丹社會。按學者劉浦江的説法,遼朝的部族組織可劃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 部落:包括太祖二十部和聖宗三十四部。也就是遼代文獻中相對於“宮帳“而言的狹義的“部族”,為了避免引起歧義,姑且改稱部落。在契丹建國後,部落是作為中央集權下的國家行政組織而存在的,部落首長節度使是由國家任命的官員。
  2. 宮帳:包括諸斡魯朵(十二宮一府)、遙輦九帳、橫帳三父房、國舅五房。宮帳與部落的本質區別在於它是由世襲首長統領的氏族組織,這些氏族首長的身份是頭下世襲領主。
  3. 部族:包括五院部六院部二院皇族)及奚王府等。這裏所説的“部族”是指那些雖以部落的形式存在,但其中包含有若干帳族的部族組織。
橫帳是“宮帳”類組織中最尊貴的一個。劉浦江指出,在遼聖宗以前,契丹的汗位繼承是世選制。阿保機取代遙輦氏出任契丹部落聯盟的可汗以後,他的兩個伯父和五個弟弟均有世選可汗的資格,由於阿保機不肯讓位,從而引起了多次諸弟之亂。對於這些具有世選可汗資格的親屬,阿保機必須採取非常手段加以懷柔,才能鞏固自己的王權。所以就在他擔任可汗期間,便將兩個伯父和五個弟弟列為三父房,尊為橫帳,允許他們擁有獨立的世襲帳分。因此成立橫帳可能就是為了劃定耶律氏家族內具有世選可汗資格者的大致範圍。但隨着後來皇位世襲制的逐漸確立,遼朝中後期的橫帳可能都已逐漸部族化了,橫帳一名僅僅代表一種榮譽稱號。 [2] 

橫帳構成

橫帳由作為近支皇族的四帳皇族(一帳三房)構成,即諸斡魯朵皇族(太祖子孫)和三父房(孟父、仲父、季父)。 [2]  遼代後期,作為遠支皇族的二院皇族亦逐漸被歸入橫帳中。 [3] 
遼代史料中還有“大橫帳”和“第二橫帳”之説。有人認為“大橫帳”即諸斡魯朵皇族(太祖子孫),三父房依次為第一、二、三橫帳。但更多觀點認為“大橫帳”只是對橫帳加“大”字來尊稱而已。“第二橫帳”是對三父房的統稱,而諸斡魯朵皇族可能是“第一橫帳”。 [2] 

橫帳含義

橫帳的涵義是一個迄今未有定論的問題。各種解釋眾説紛紜,歸納起來大致有四種意見。
  • 宮帳東向説
《遼史》卷四五《百官志》解釋橫帳一詞的由來説:“遼俗東向而尚左,御帳東向,遙輦九帳南向,皇族三父帳北向。東西為經,南北為緯,故謂御營為橫帳雲。”根據這種説法,橫帳乃是因為御帳東向而得名,那麼三父帳既然北向,按理就不應屬於橫帳,可是遼代文獻中三父房稱橫帳的記載卻屢見不一見,僅僅根據這一點即可斷定《遼史》的解釋不足憑信。
不過有的學者並不反對以宮帳的排列方向來解釋橫帳的由來,葛華廷先生指出,漢文化歷來是以東西為緯、南北為經,《遼史·百官志》混淆了經緯縱橫的概念,由此引起對橫帳的誤解。因此他認為東向的御帳並非橫帳,而南北向的三父帳和遙輦九帳才是橫帳。這種意見顯然不能自圓其説,因為橫帳包括諸斡魯朵皇族在內,這在《遼史》中有明確的記載,再説將遙輦九帳歸入橫帳之列更是毫無根據。
  • 黃帳説
最早提出這種意見的是白鳥庫吉箭內亙在發表於1920年的《元朝斡耳朵考》一文中曾經説道:“白鳥博士曾以斡耳朵之語義親教餘曰:‘ordu(斡耳朵)有中央之意。……據五行説,中央表示土德,天子之居處也。土色黃,……則遼之橫帳,為黃帳之意,殆相當於元之Sira ordu。’”今遍檢《白鳥庫吉全集》,不見此説,估計這只是白鳥氏的私下揣測,姑妄言之,所以沒有形諸文字。我覺得這一假説不能言之成理,因為遼朝的斡魯朵只是橫帳的一部分,而不能等同於橫帳,用黃帳之説怎麼去解釋橫帳三父房呢?
後來另一位日本學者稻葉巖吉也主張橫帳當作黃帳解,但他的依據與白鳥庫吉不同。稻葉氏指出,遼金兩朝遣使高麗、西夏有橫賜使和橫宣使的名目,此“橫”字義同於橫帳之“橫”。《契丹國志》卷二三雲:“至阿保機變家為國之後,始以王族號為橫帳,仍以所居之地名曰世裏著姓。世裏者,上京東二百里地名也(原注:今有世裏沒裏,以漢語譯之,謂之耶律氏。)”稻葉氏謂世裏沒裏(耶律氏)是契丹語嫋羅箇沒裏(潢河)的對音,世裏(耶律)即蒙古語之Sira(黃),故阿保機建國後以皇族耶律氏號為黃帳。至於為何將黃帳稱為橫帳,稻葉氏的解釋是,此“橫”字當系契丹字(指契丹大字),可能是直接借用漢字字形來表達契丹語“黃”的音和義。橫既為黃(即耶律氏),故知橫賜、橫宣即敕賜、敕宣之意。
稻葉巖吉對橫帳的解釋極為牽強。首先,以“世裏”與“嫋羅箇”對音,這在音韻上的不合理性是顯而易見的;其次,將世裏(耶律)比定為蒙古語的Sira(黃)也有問題,《契丹國志》的那段史料出自《新五代史·四夷附錄》,錢大昕對其中的“世裏”一詞曾提出過疑問:“世與耶聲不相近,疑當為‘也’字,也裏與耶律正相轉。”如此説能夠成立,那麼“也裏”一詞就與蒙古語的Sira相去太遠了。而最異想天開的莫過於將“橫”視為契丹字,想必是由於當時人們對契丹字還缺乏基本的瞭解,所以有此大膽的假設。
  • 特帳説
這是金毓黻先生的主張。元人徐元瑞《吏學指南》一書所記宋元官場用語有橫造、橫收兩詞,橫造“謂額辦數外增役也”,橫收“謂非額辦正課之數者”。橫字為額外之意。金毓黻先生認為橫帳之“橫”與此義同,“蓋橫字之義,起於額外,故橫賜可釋為特賜,橫進可釋為特進、別進,橫班可釋為特班,橫帳可釋為特帳,如是則無不可通”。
劉浦江根據契丹文墓誌指出,契丹小字中“橫帳”一詞的全稱應該是“可汗之××帳族”,其中的第二詞尚未明晰,但肯定既不是“黃”,也不是“大”,也不會是縱橫之“橫”。漢文和契丹字的橫帳顯然不能直接對譯,而只能意譯,從契丹字橫帳一詞的涵義來考慮,傾向於“特帳”。
  • 大帳説
這種觀點最初也是由金毓黻先生提出來的。他在1939年3月3日的日記中,根據宋琪《平燕薊十策》“契丹主頭下兵謂之大帳,有皮室兵約三萬”的記載,對橫帳提出了另一種解釋:“所謂大帳,即為遼之橫帳,即契丹國主所居之帳,是知橫字含有大義。《遼史·兵衞志》亦稱大帳皮室軍,是為襲用琪言之證,實則應改稱橫帳。”陳述先生也持這種觀點,謂“橫帳又有大帳、大部落之稱,……所謂‘契丹主頭下’即契丹皇帝所屬大帳即橫帳之異名”。
這一解釋也存在明顯的漏洞。大帳、大部落是當時對皇帝御帳的俗稱,而橫帳乃是對某些宮帳的專稱。況且大帳專指御帳而言,橫帳則包括三父房,兩者之間顯然不能劃等號。 [2] 
參考資料
  • 1.    鄭天挺,吳澤,楊志玖 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第3172頁
  • 2.    劉浦江.遼朝“橫帳”考——兼論契丹部族制度[J].北大史學,2001(00):29-49+424.
  • 3.    王善軍.遼朝橫帳新考[J].歷史研究,2003(02):175-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