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機體覺

鎖定
機體內部器官受到刺激而產生的感覺。又稱內臟感覺。當各種內臟器官工作正常時,各種感覺融合為一種感覺,稱自我感覺。
中文名
機體覺
外文名
organic senses
定    義
機體內部器官受刺激產生的感覺
又    稱
內臟感覺
作    用
調節內臟器官的活動
分    類
飢覺,渴覺

目錄

機體覺簡介

機體覺:organic senses
在工作異常或發生病變時,個別的內部器官就能產生痛覺或其它感覺。內感受器的神經末梢比較稀疏,一般強度的刺激信號,在從內感受器到達大腦時常被外感受器的信號所掩蓋,因而引不起機體覺。只有在強烈的或經常不斷的刺激作用下,機體覺才較鮮明。可單獨劃分出來的機體覺有飢、渴、氣悶、噁心、窒息、牽拉、便意、脹和痛等。
在機體的消化、呼吸、循環、泌尿及生殖等器官中都有內感受器,如痛、壓力、化學、容量、滲透壓等感受器。一般認為大腦第二感覺區及邊緣系統對內臟感覺起重要的調節作用。

機體覺飢覺

飢覺是機體缺乏營養物質而引起的感覺。胃受納食物的狀況是飢餓和飽足信息的來源之一,胃空時就會發出飢餓信號。有人認為,機體內部甚至腦本身(下丘腦)存在着一種葡萄糖(血糖)感受器,可以覺察體內葡萄糖含量的變化,當葡萄糖的含量低於一定水平時,即發出飢餓信號。此外,肝內還可能存在一種特殊的感覺器,對肝內進行的葡萄糖和糖元的相互轉換過程非常敏感,當糖元轉換為葡萄糖的過程在肝內占主導地位時,這種感受器也可發出飢餓信號,反之則發出飽足信號。來自內感受器的這些信號傳至下丘腦,經過進一步的加工而產生飢感。
有人將下丘腦的側核看作是飢餓中樞或進食中樞,將下丘腦的腹中核看作是飽足中樞。飢覺的產生還受外部因素的影響,如食物的氣味,色澤以及用餐的情境和習慣的用餐時間等。飢覺有選擇性,當體內缺乏某種營養物質時,就會引起偏食,可偏食也與生活習慣有關。

機體覺渴覺

機體內缺乏水分會引起渴覺。渴覺伴有口乾咽燥。引起渴覺的因素很多,常見的有兩類:一是血液體液中水分減少,某些化學物質濃度增高,致使細胞脱水而引起渴覺。下丘腦前視區是渴覺和調節攝水的中樞。當體內缺水時,下丘腦前視區的滲透壓感受器就會偵測出缺水的狀態。二是由於血液的損失,引起容量感受器的反應,即使細胞沒有脱水也會產生渴覺。失血過多,從事劇烈運動出汗過多,也會覺得口渴。這是因為腎臟向血管分泌一種高血壓蛋白原酶,在這種酶的作用下,血液中的蛋白質轉化為血管緊張素,當血液流至下丘腦時,容量感受器發生反應,便導致渴覺。

機體覺重要作用

機體覺在調節內臟器官的活動中起重要作用。它能及時報道體內環境的變化和內部器官的工作狀態,使有機體能更好地適應環境,維護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