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外感受器

鎖定
位於皮膚和體表的各類感受器。可接受外界環境中各種刺激,經換能作用轉變為感覺神經衝動,由傳入通路至相應的感覺中樞,產生不同的感覺(如皮膚的各種感受器以及味、嗅、視、聽感受器等)。其中視聽感受器可接受來自遠方的光聲刺激,又稱遠距離感受器。
中文名
外感受器
外文名
exteroceptor

目錄

外感受器一、分類:

(一)皮膚感受器:
是一般感覺器官,能接受冷、熱。觸、壓等刺激,以形成冷覺、熱覺、觸覺和痛覺等。皮膚有來自腦神經和脊神經的大量神經纖維,其末梢形成各種類型的皮膚感受器。①遊離神經末梢。廣泛存在於表皮的生髮層和真皮的毛囊周圍。一般認為,它對致痛刺激較敏感。②觸覺小體。廣泛分佈於真皮的乳頭內,在手指掌側的皮膚內最多,但其數量可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少。觸覺小體是由感覺神經末梢外包以結締組織被囊所構成的,呈橢圓囊或球囊小體,具有感受接觸物刺激的功能。③環層小體。廣泛存在於真皮及皮下組織內,以手指和腳趾掌側的皮膚內最多。環層小體是由感覺神經末梢外包以結締組織被囊組成的,呈橢圓形小體,具有感受壓力和振動刺激的功能。④克勞氏小體。廣泛分佈於真皮和皮下組織內,由感覺神經末梢外包以結締組織被囊組成,呈球形小體,具有感受冷刺激的功能。⑤路非氏小體。廣泛分佈於真皮和皮下組織內,由感覺神經末梢外包以結締組織被囊構成,呈梭形小體,具有感受熱覺刺激的功能。各種皮膚感受器分別接受冷、熱、觸、壓等刺激而產生神經衝動,並使神經衝動沿腦神經和脊神經傳至大腦,以形成相應的冷覺、熱覺、觸覺、壓覺、痛覺和振動覺等。
(二)味覺感受器:
味覺感受器是分佈在舌面各種乳突內的味蕾。人的味覺有甜、苦、酸、鹹四種,負責它們的味蕾在舌面的分佈是不同的。舌尖對甜味最敏感,舌中、舌的兩側和舌後分別對鹹、酸和苦最敏感。因此,嘗甜味通常用舌尖,而吃藥時,喉頭對苦味的感受很久才消失。
(三)嗅覺感受器:
嗅覺感受器,分佈在鼻粘膜上部淡黃色的嗅上皮內,主要由嗅細胞、支持細胞和基底細胞組成。嗅細胞屬原始感覺神經細胞,呈桿狀,一端伸出幾根嗅纖毛伸向嗅粘膜表面的粘液中,另一端變細,為嗅細胞的中樞突。在粘膜內許多神經纖維匯聚,最後集合成約20條嗅絲,穿過篩板上的孔進入顱腔,止於嗅球。氣味物質的分子溶解於嗅粘膜表面的液體中,刺激嗅細胞,使其發生興奮。併產生動作電位。衝動由嗅神經傳入各級嗅中樞,最後投射到大腦皮質而產生嗅覺。
(四)視覺感受器:
即眼睛。它能夠辨別外界物體明暗、顏色和形狀等特性。視覺的適宜刺激是光輻射能,即380~760nm(納米)的電磁波。當視覺系統將光輻射能轉化為大腦能解釋的神經衝動時便產生了視覺。
(五)聽覺感受器:
基底膜上的科蒂氏器中包含的大量毛細胞。毛細胞的細毛突入由耳蝸液所充滿的中間階內。聲音通過鐙骨的運動產生壓力波,引起耳蝸液的振動,由此帶動基底膜的運動,並使毛細胞興奮,產生動作電位,從而實現能量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