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機載電子設備

鎖定
機載電子設備是裝在飛機上的各種雷達的總稱。主要用於控制和制導武器,實施空中警戒、偵察、保障準確航行和飛行安全。
中文名
機載電子設備
用    途
用於控制和制導武器,實施空中警戒、偵察、保障準確航行和飛行安全
所屬分類
科技
主要用於目標探測、火控、通信、導航、空中交通管制、引導與識別、電子對抗、信息綜合與處理、座艙顯示與控制、飛行控制與管理、發動機控制,以及飛行狀態監控、檢測、記錄和告警等。衡量飛機戰術技術性能、先進性和整體作戰效能的重要因素。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功耗低,耐振動、抗衝擊、電磁兼容性好等特點。按其功能和用途主要有:①目標探測設備。包括雷達,航空管制應答機,敵我識別器,激光、紅外和電視等光電探測裝置及聲吶等。②信息綜合處理設備。包括任務計算機、大氣數據計算機、機械電氣監控處理機、外掛物管理計算機和數據總線等。③通信設備。包括短波和超短波電台、保密機、數據通信電台、機載衞星通信設備、數據傳輸引導設備和特種飛機裝備的遙控、遙測裝置等。④導航設備。包括米波和微波進場着陸、無線電羅盤、定向機、塔康、羅蘭、奧米加、衞星等他備式導航設備,多普勒、慣性等自備式導航設備和各種組合導航系統。⑤電子對抗設備。包括電子偵察、威脅告警、有源和無源干擾、誘餌、反輻射裝置等。⑥座艙顯示和控制設備。包括顯示控制處理計算機,平視顯示、下視顯示和頭盔顯示等綜合顯示器,以及各種航空儀表及信號裝置,握杆操縱控制、正前方控制、航空電子啓動、話音指令控制和顯示器周邊控制等裝置。20世紀初,飛機上開始安裝中波電台。40年代,出現了通信、導航、雷達和電子對抗等多種機載電子設備。60年代,隨着電子技術的不斷髮展,各種導航設備相繼出現,不同體制的雷達和激光、紅外等光電技術得到應用,電子對抗設備獲得全面發展,提高了飛機起降性能和導航精度,增加了探測手段,增強了空戰、轟炸和生存能力。70年代,隨着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和數字技術、總線技術的發展,先後在飛機上出現了衞星通信、衞星全球定位、微波着陸、圖像傳輸、多功能火控雷達等設備。航空電子綜合技術也開始在飛機、直升機上應用,一些飛機上裝備了綜合火控系統綜合航空電子系統。80年代,美國相繼提出並發展了寶石柱、寶石台、聯合先進攻擊技術航電綜合計劃,旨在為21世紀的先進戰鬥機發展更為先進的航空電子系統,並首先在F/A-22和F-35F飛機上得到應用。這種新系統通過以光纖作為傳輸媒質的高速數據總線實現通用單元、功能區間的信息傳輸,實現了資源共享、互為餘度、系統重構,功能更強,效能和可靠性更高。隨着高速微處理器、單片微波集成電路、專家系統和人工智能的發展,以及射頻元器件、相控陣和共形天線方面的技術進步,機載電子設備將向信息融合的更高程度和智能化方向發展。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