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橙腹樹蛙

鎖定
橙腹樹蛙(學名:Zhangixalus aurantiventris)是樹蛙科、張樹蛙屬的兩棲動物。頭寬大於頭長;吻端鈍圓,吻稜明顯;鼻孔近吻端;瞳孔橫橢圓形;鼓膜近圓形;內鼻孔大,卵圓形;犁骨齒兩列;舌後端有缺刻。指端均有吸盤和邊緣溝;內掌突卵圓形,無外掌突。後肢較長,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鼻眼之間;內蹠突呈短棒狀,其長為寬的3倍,無外蹠突。體背面皮膚光滑,無背側褶;顳褶明顯,斜達腋上方;四肢背面皮膚上有黑色痣粒。生活時體和四肢背面深綠色;前肢和後肢外側的白線紋明顯;胯部深紫色。腹部、四肢及蹼的腹面為橙色或橙紅色。虹彩淡黃。
橙腹樹蛙生活於海拔1000米以下山區闊葉林中。棲息在高大喬木上,生性隱密,不容易發現。雄蛙叫聲是小聲不連續的“呱”。食性以無脊椎昆蟲綱直翅目和蛛形綱為主。中國特有種,分佈於台灣(台北、宜蘭、台中、高雄、台東知本和利嘉、花蓮富里等)。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橙腹樹蛙
拉丁學名
Zhangixalus aurantiventri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兩棲綱
亞    綱
滑體亞綱
無尾目
亞    目
參差型亞目
樹蛙科
張樹蛙屬
橙腹樹蛙
亞    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Lue, Lai, and Chen,1994)
保護級別
IUCN紅色名錄:瀕危(EN) [3] 
英文名
Orange-bellied Treefrog

橙腹樹蛙形態特徵

  • 成體
橙腹樹蛙
橙腹樹蛙(4張)
雄蛙體長47-54毫米。頭寬大於頭長;吻端鈍圓,明顯突出於下唇;吻稜明顯,頰部向外傾斜,頰面凹陷;鼻孔近吻端,鼻間距小於眼間距;瞳孔橫橢圓形;鼓膜近圓形,直徑約為眼徑之半,距眼等於直徑的40.6%;內鼻孔大,卵圓形;犁骨齒兩列,由內鼻孔前內角斜向後方;舌後端有缺刻。 [4] 
指長順序為3、4、2、1;指端均有吸盤和邊緣溝;內側2指間具微蹼,外側2指間為半蹼;內掌突卵圓形,無外掌突。後肢較長,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鼻眼之間;趾長順序為4、5、3、2、1;趾端與指端同,但吸盤較指吸盤小,背面均可見到“Y”形跡;趾間蹼較發達,但蹼緣有缺刻,約為2/3蹼或近全蹼;關節下瘤低而圓;內蹠突呈短棒狀,其長為寬的3倍,無外蹠突。 [4] 
體背面皮膚光滑,無背側褶;顳褶明顯,斜達腋上方;四肢背面皮膚上有黑色痣粒。體及四肢腹面的皮膚均光滑。在肛下方和股後面皮膚有稀少疣粒,沿跗部外緣具白色弱膚褶。 [4] 
生活時體和四肢背面深綠色,有的個體背部具黃白色斑點;自上頜前端向下,沿下頜側緣經體側至胯部有一條白線紋,肛孔至股後方中央亦有一條白線紋,在白線紋下緣為一條黑帶;前肢和後肢外側的白線紋明顯;胯部深紫色;內側2指和內側3趾為紅色,蹼背面為黃色,僅在外側2趾間的蹼上有綠色斑紋;除第五趾吸盤為黑色外,其餘的吸盤為橙紅色。腹部、四肢及蹼的腹面為橙色或橙紅色。虹彩淡黃。幼蛙的腹面深黃色、體側無白線紋而不同於成蛙。 [4] 
  • 第二性徵
雄蛙第一指基部有婚墊;有單嚥下內聲囊及一對裂形聲囊孔。 [4] 
  • 蝌蚪
頭體呈卵圓形,體背面扁平,腹面略圓;吻背面近半圓形,側面鈍圓;尾呈披針形,尾鰭薄,上、下緣微凸,上尾鰭始自體尾交界處,尾末端尖。鼻孔在頭背側;眼位頭背面;出水孔位體左側下方,斜向背上方,遊離管不顯;肛管附着於下尾鰭基部,開口於右側。第26-33期時,頭體長17.6-21.9毫米,體寬為頭體長的0.60(0.55-0.65)倍,體高為體寬的0.65(0.55-0.72)倍;口寬為體寬的0.40(0.32-0.46)倍;吻鼻間距等於眼徑;鼻間距小於眼間距;眼徑為頭體長的0.06(0.05-0.08)倍,眼間距為眼徑的3.8(2.9-4.7)倍而小於吻至眼間的距離。生活時,頭體背面黑色或深褐色,腹面透明;尾部淺褐色,尾肌較尾鰭的色深。口在吻前端腹面;兩口角及下唇緣有粗短乳突,下唇乳突交錯成連續的兩排(偶爾為3排);兩口角處副突較多,有2-3短行;唇齒式Ⅰ∶4+4/1+1∶Ⅱ或Ⅱ∶3+3/1+1∶Ⅱ,下唇齒外排略短於第二排;角質頜較弱,上頜中央微凸。 [4] 

橙腹樹蛙近種區別

橙腹樹蛙與諸羅樹蛙Zhangixalus arvalis)很相似。但諸羅樹蛙體側的白線之下為紫色,腹面灰白色,指、趾蹼為桃紅色;體背面皮膚上有痣粒,沿前臂和跗部的後外側各有一條窄而光滑的稜狀膚褶,肛上方有一條窄膚褶。 [5] 
橙腹樹蛙(左)、諸羅樹蛙(右)

橙腹樹蛙生活習性

橙腹樹蛙生活於海拔1000米以下山區闊葉林中。棲息在高大喬木上,生性隱密,不容易發現。雄蛙叫聲是小聲不連續的“呱”。鳴叫時間間隔為0.726±0.247秒,鳴叫長度為0.054±0.005秒,主要頻率為1297±28.26赫茲。雄性橙腹樹蛙的食性以無脊椎昆蟲綱直翅目和蛛形綱為主。 [6]  [7] 

橙腹樹蛙分佈範圍

中國特有種,分佈於台灣(台北、宜蘭、台中、高雄、台東知本和利嘉、花蓮富里等)。 [6]  [8] 
橙腹樹蛙分佈圖 橙腹樹蛙分佈圖

橙腹樹蛙繁殖方式

橙腹樹蛙雌雄個體在體型,鳴囊等特徵上有差異,屬於雌雄二型性。中國台灣利嘉林道橙腹樹蛙繁殖季為4-11月。繁殖季中的生殖活動強度與降雨量呈顯著相關。雄蛙在繁殖季時,會在積水樹洞周遭鳴叫,活動範圍不超過3米。雌蛙僅在產卵當天出現,交配系統屬於雄蛙控制的資源防禦系統,每夜生殖活動的雌雄性比(OSR)偏向雄蛙(1∶7)。雄蛙會在葉面和樹枝上鳴叫,鳴叫時停棲的高度以1-2米範圍居多,少數個體會爬到6公尺高的植株上鳴叫。叫聲的種類可分為宣告叫聲,遭遇叫聲和壓迫叫聲等三種,當雌蛙受雄蛙鳴聲吸引而主動接近雄蛙形成配對,配對時由雌蛙揹負雄蛙至倒木積水樹洞中產卵。雌雄蛙每次產一個白色橢圓形卵泡,每個卵泡平均含有22.1顆卵粒,卵粒平均直徑為3.9㎜。橙腹樹蛙產卵位置受限於積水樹洞的多寡和品質,卵泡孵化率高達83.8%。在生殖季節上,橙腹樹蛙跟艾氏樹蛙具有時間上的生殖區隔現象。產卵場所的有無,可能是橙腹樹蛙族羣的一重要限制因子。 [8] 

橙腹樹蛙保護現狀

  •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4年 ver 3.1)——瀕危(EN)。 [3]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9]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兩棲類)——易危(VU)。 [10] 
列入中國台灣農委會《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等級Ⅱ(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7] 
  • 種羣現狀
橙腹樹蛙棲息地分裂和環境質量下降,種羣數量很少。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