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橘葉

鎖定
橘葉,中藥名。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變種的葉。橘葉多捲縮或破碎,展平後呈菱狀長橢圓形或橢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微波狀。表面灰綠色或黃綠色,光滑,對光可見眾多的透明小油點。葉柄常缺,偶有者,狹翅也不明顯。質脆,易碎裂。氣香,味苦。 [4] 
橘葉主產於中國四川、江西、江蘇、湖北、安徽、浙江、湖南等省。多自產自銷。橘及其變種的葉中含維生素C。另含多種碳水化合物,其含量在開花時較高,果實成熟時漸減少,採摘後又增多。各種橘葉均含揮發油。全年均可採收,以12月至翌年2月間採摘為最佳期,陰乾或曬乾,亦可鮮用。取橘及其栽培變種的葉,除去雜質,噴淋清水,稍潤,切絲,乾燥後即可得到中藥橘葉,將其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保存。 [4] 
橘葉為常用中藥,始載於《本草綱目》。 [5]  《本草經疏》記載“橘葉,古今方書不載,能散陽明、厥陰經滯氣,婦人妒乳、內外吹、乳巖、乳癰,用之皆效,以諸證皆二經所生之病也。”具有疏肝行氣,化痰散結的功效。主治乳癰、乳房結塊、胸脅脹痛、疝氣。 [4] 
拉丁學名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別    名
甘橘葉
植物界
芸香綱
芸香目
芸香科
中文學名
橘葉

橘葉形態特徵

橘葉為橘樹的乾燥葉。秋、冬二季採摘,陰乾或曬乾。橘葉略捲縮破碎,展平後葉片呈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4~10釐米,寬2~4釐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具細鈍齒,表面灰綠色或黃綠色,光滑,對光透視可見半透明腺點。薄革質,脆而易碎,葉柄長0.5~1.5釐米,翅不明顯 [1] 

橘葉分佈範圍

橘葉主產於中國四川、江西、江蘇、湖北、安徽、浙江、湖南等省。 [4] 

橘葉採收加工

多自產自銷。橘及其變種的葉中含維生素C。另含多種碳水化合物,其含量在開花時較高,果實成熟時漸減少,採摘後又增多。各種橘葉均含揮發油。全年均可採收,以12月至翌年2月間採摘為最佳期,陰乾或曬乾,亦可鮮用。取橘及其栽培變種的葉,除去雜質,噴淋清水,稍潤,切絲,乾燥後即可得到中藥橘葉,將其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保存。 [4] 

橘葉主要價值

橘葉為常用中藥,始載於《本草綱目》。 [5]  《本草經疏》記載“橘葉,古今方書不載,能散陽明、厥陰經滯氣,婦人妒乳、內外吹、乳巖、乳癰,用之皆效,以諸證皆二經所生之病也。”具有疏肝行氣,化痰散結的功效。主治乳癰、乳房結塊、胸脅脹痛、疝氣。 [4] 
化學成分
含揮發油、維生素C,另含多種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果糖、纖維素等 [2] 
從橘葉中分離得到12個化合物 [3]  ,分別鑑定為川陳皮素(nobiletin,1),5-去甲基川陳皮素(5-demethylnobile,2),橘紅素(tangeretin,3),5,7,8,4’-四甲氧基黃酮(5,7,8,4’-tetramethoxyflavone,4),5-羥基-6,7,3’,4’-四甲氧基黃酮(5-hydroxy-6,7,3’,4’-tetramethoxyflavone,5),β-香樹脂醇(β-amyrin,6),羽扇豆醇(lupeol,7),植醇(phytol,8),豆甾-5,22-二烯-3β-醇(stigmastane-5,22-dien-3β-ol,9),β-谷甾醇(β-sitosterol,10),對羥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11),香草醛(vanillin,12)。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葉多捲縮或破碎,展平後呈菱狀長橢圓形或橢圓形,長5-8cm,寬2-4cm,先端漸尖,基都楔形,全緣或微波狀。表面灰綠色或黃綠色,光滑,對光可見眾多的透明小油點。葉柄常缺,偶有者,狹翅也不明顯。質脆,易碎裂。氣香,味苦。
顯微鑑別
葉橫切面:上、下表皮細胞各1列。上表皮細胞與柵欄細胞之間嵌有含草酸鈣稜晶及粘液的圓形細胞。葉肉組織不等面型,柵欄細胞2列,通過中脈。中脈在上、下表面均突出,維管束上、下2個,上方短,平坦;下方較長,淺槽形,其外方纖維斷續排成環狀。纖維壁極厚,胞腔細小,周圍薄壁細胞常含草酸鈣稜晶,形成晶鞘纖維柵欄組織海綿組織交界處常有較多的大型油室。薄壁細胞中含有草酸鈣稜晶。
參考資料
  • 1.    張明編著,回家吃飯的智慧大全,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 2.    山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編,山東省中藥材標準,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
  • 3.    董發武,段玲慧,饒高雄,何紅平.橘葉化學成分的分離鑑定[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誌,2018,(第21期).
  • 4.    橘葉的用法  .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引用日期2023-03-20]
  • 5.    鄭宏鈞,詹亞華.現代中藥材鑑別手冊.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1:51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