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橋樑結構體系

鎖定
《橋樑結構體系》由肖汝誠等人著,本書將力學和結構緊密地結合起來,較系統地介紹了不同類型橋樑的承載和傳力特點,主要包括緒論,構件、連接與約束,梁橋體系,拱橋體系,斜拉橋體系,懸索橋體系,橋樑結構體系合理受力狀態及其確定方法等內容,最後在分析總結各種體系變化方法的基礎上,揭示了體系創新的規律。 《橋樑結構體系》可作為橋樑工程專業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供橋樑方向的技術和科研人員參考使用。 [1] 
中文名
橋樑結構體系
外文名
Bridge Structural Systems
作    者
肖汝誠
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頁    數
412 頁
開    本
16 開
定    價
78.00
類    型
橋涵工程
出版日期
2013年11月1日
語    種
簡體中文
ISBN
711410913X

橋樑結構體系內容簡介

《橋樑結構體系》由肖汝誠等人著,是同濟大學大跨度橋樑研究室在橋樑結構體系研究和實踐中十多年來的成果總結。全書以作者開設的博士生課程“橋樑結構體系”講義為基礎,共分八章。第一章緒論,回顧了力、構件、結構體系的關係,給出了橋樑結構體系的分類及其基本受力特點,明確了評判橋樑結構體系優劣的標準。第二章介紹了組成橋樑結構體系的主要構件和連接、約束的基本形式、受力性能及其工程應用。第三至第六章分述了梁橋、拱橋、斜拉橋和懸索橋四種橋樑體系的發展歷史、基本受力特點,通過理論分析和若干典型橋例,闡述了體系參數及設計參數對結構受力性能的影響,給出了改變結構體系性能的方法。第七章論述了橋樑結構體系合理受力狀態及其確定方法。第八章在分析總結各種體系變化方法的基礎上,揭示了體系創新的規律。

橋樑結構體系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力、構件、結構體系
1.2 橋樑結構體系的分類
1.3 各種體系的受力特點
1.4 評判橋樑結構體系優劣的標準
1.4.1 橋型合理準則
1.4.2 受力合理準則
1.4.3 外部約束合理準則
1.4.4 內部連接方式合理準則
1.4.5 剛度配置合理準則
1.5 本書主要內容
本章參考文獻
第2章 構件、連接與約束
2.1 受彎構件
2.1.1 橋樑結構中的受彎構件
2.1.2 基本受力特點
2.2 拉壓構件
2.2.1 橋樑結構中的拉壓構件
2.2.2 基本受力特點
2.3 壓彎構件
2.3.1 橋樑結構中的壓彎構件
2.3.2 基本受力特點
2.4 連接與約束
2.4.1 連接
2.4.2 約束
2.5 構件與連接技術新發展
本章參考文獻
第3章 梁橋體系
3.1 梁橋體系的發展
3.1.1 古代梁橋體系
3.1.2 近代梁橋體系
3.1.3 現代梁橋體系
3.2 梁橋體系組成與受力特性
3.2.1 體系組成
3.2.2 體系的基本受力特性
3.3 體系參數及其對受力形態的影響
3.3.1 體系分類
3.3.2 內部連接
3.3.3 外部約束
3.3.4 主要構件受力分配
3.4 總體佈置參數對受力性能的影響
3.4.1 梁的高跨比
3.4.2 邊中跨比
3.4.3 連續剛構橋橋墩的高跨比與墩型
3.4.4 部分實橋總體佈置參數
3.5 工程實例
3.5.1 無伸縮縫梁橋——益陽至常德高速公路上跨立交橋
3.5.2 連續梁橋——南京長江二橋北汊橋
3.5.3 T形剛構橋——重慶長江大橋
3.5.4 連續剛構橋——雲南紅河大橋
3.5.5 邊跨固結的連續剛構橋——四川瀘州長江二橋
3.5.6 V形剛構橋——廣州琶洲珠江大橋
3.5.7 連續剛構一連續梁組合體系——重慶石板坡長江大橋複線橋
本章參考文獻
第4章 拱橋體系
4.1 拱橋體系的發展
4.1.1 古代拱橋體系
4.1.2 近代拱橋體系
4.1.3 現代拱橋體系
4.2 拱橋體系組成與受力特性
4.2.1 體系組成
4.2.2 體系的基本受力特性
4.3 體系參數及其對受力性能的影響
4.3.1 體系分類
4.3.2 外部約束
4.3.3 內部連接方式
4.3.4 主要構件受力分配
4.4 總體佈置參數對受力性能的影響
4.4.1 矢跨比
4.4.2 邊中跨比
4.4.3 拱軸線
4.4.4 吊杆佈置形式對系杆拱橋受力的影響
4.5 工程實例
4.5.1 軟土地基條件下的上承式拱橋——崑山市跨婁江三座拱橋
4.5.2 中承式剛構與拱組合體系——重慶菜園壩大橋
4.5.3 多跨連續鋼桁架拱梁組合體系——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
4.5.4 飛鳥式梁拱組合體系——上海盧浦大橋
4.5.5 尼爾森體系拱——日本新浜寺橋
4.5.6 無風撐系梁拱——温州南塘河大橋
4.5.7 斜靠式梁拱組合體系——崑山玉峯大橋
本章參考文獻
第5章 斜拉橋體系
5.1 斜拉橋體系的發展
5.1.1 古代斜拉橋體系
5.1.2 近代斜拉橋體系
5.1.3 現代斜拉橋體系
5.2 斜拉橋體系組成與受力特性
5.2.1 體系組成
5.2.2 體系的基本受力特性
5.3 體系參數及其對受力性能的影響
5.3.1 體系分類
5.3.2 外部約束
5.3.3 內部連接方式
5.3.4 主要構件受力分配
5.4 總體佈置參數及其對受力性能的影響w
5.4.1 總體佈置參數
5.4.2 邊中跨比
5.4.3 主樑寬跨比
5.4.4 索塔塔跨比
5.4.5 塔上錨索間距(拉索角度)
5.4.6 調整斜拉橋體系受力性能的方法
5.5 斜拉橋體系的特殊力學問題
5.5.1 CFRP與鋼組合拉索斜拉橋
5.5.2 多塔斜拉橋體系
5.5.3 部分斜拉橋
5.6 工程實例
5.6.1 雙塔半飄浮體系——蘇通大橋
5.6.2 雙塔單索麪斜拉橋體系的比較
5.6.3 雙塔部分地錨斜拉橋——西班牙盧納橋
5.6.4 獨塔斜拉橋——法國塞塞勒橋
5.6.5 斜拉橋與連續梁組合體系——美國東亨廷頓橋
5.6.6 多柱斜拉橋——美國弗雷德·哈特曼橋
5.6.7 部分斜拉橋——日本日見橋
本章參考文獻
第6章 懸索橋體系
6.1 懸索橋體系的發展
6.1.1 古代懸索橋體系
6.1.2 近代懸索橋體系
6.1.3 現代懸索橋體系
6.2 懸索橋體系組成與受力特性
6.2.1 體系組成
6.2.2 體系基本受力特性
6.3 體系參數及其對受力性能的影響
6.3.1 體系分類
6.3.2 外部約束
6.3.3 內部連接
6.3.4 主要構件受力分配
6.4 總體佈置參數對受力性能的影響
6.4.1 總體佈置參數
6.4.2 垂跨比
6.4.3 邊中跨比
6.4.4 高跨比、高寬比和寬跨比
6.5 多塔多跨懸索橋
6.5.1 多跨懸索橋類型
6.5.2 傳統連續多跨懸索橋
6.5.3 雙纜多跨體系
6.6 其他體系
6.6.1 獨塔懸索橋
6.6.2 單索麪懸索橋
6.6.3 超大跨體系
6.6.4 潛浮式倒懸索體系
6.7 工程實例
6.7.1 三跨連續扁平鋼箱梁懸索橋——丹麥大貝爾特東橋
6.7.2 三跨簡支鋼桁梁懸索橋——日本明石海峽橋
6.7.3 單跨塔梁分離式鋼桁梁懸索橋——湖南吉首矮寨大橋
6.7.4 雙跨連續鋼箱梁公鐵兩用懸索橋——香港青馬大橋
6.7.5 三塔兩跨連續鋼箱梁懸索橋——泰州長江公路大橋
本章參考文獻
第7章 橋樑結構合理設計狀態
7.1 概述
7.1.1 合理設計狀態
7.1.2 橋樑受力狀態的確定方法
7.2 預應力混凝土梁橋的合理設計狀態
7.2.1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的合理成橋狀態
7.2.2 基於合理成橋狀態的預應力索設計方法
7.2.3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的合理施工狀態
7.2.4 算例
7.3 拱橋結構合理設計狀態的確定
7.3.1 拱橋的合理成橋狀態
7.3.2 合理拱軸線的確定
7.3.3 拱橋合理施工狀態
7.3.4 算例
7.4 斜拉橋結構合理設計狀態的確定
7.4.1 斜拉橋的合理成橋狀態
7.4.2 索力優化計算方法
7.4.3 斜拉橋合理施工狀態
7.4.4 部分斜拉橋的合理設計狀態
7.4.5 算例
7.5 懸索橋的合理設計狀態
7.5.1 纜索計算理論基礎
7.5.2 懸索橋合理成橋設計狀態
7.5.3 懸索橋合理施工狀態
7.5.4 自錨式懸索橋的合理設計狀態
7.5.5 算例
本章參考文獻
第8章 橋樑結構體系的變化與創新
8.1 概述
8.2 結構體系間的組合與協作
8.2.1 斜拉橋與梁橋、剛構橋的組合協作
8.2.2 斜拉橋與懸索橋的組合協作
8.2.3 斜拉橋與拱橋的組合協作
8.2.4 拱橋與梁橋、剛構橋的組合協作
8.3 主要受力構件的分合變化
8.3.1 主樑的分與合
8.3.2 主拱的分與合
8.3.3 塔墩的分與合
8.3.4 纜索的分與合
8.4 構件尺寸與約束連接的變化
8.4.1 主要受力構件的尺寸變化
8.4.2 體系的約束變化
8.4.3 體系的內部連接變化
8.5 橋樑發展的未來
8.5.1 未來的橋樑工程
8.5.2 新材料、新體系、新技術
8.5.3 實現橋樑更好的跨越
本章參考文獻
索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