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標籤

(社會學概念)

鎖定
標籤(label),社會學概念,指團體給予行為異常者或越軌者的評定。 [1] 
中文名
標籤
外文名
label
所屬學科
社會學

目錄

標籤內涵變化

標籤(label)原先只是系在基督教主教帽子上的布帶或條帶,用以象徵至高無上的權力,後來被應用到了印刷業。1700年,歐洲印刷出了歷史上第一批被稱之為“標籤”的東西。
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遷,“標籤”這一概念的應用領域早已不再侷限於印刷業,它被廣泛地應用於更多的社會領域中,其內涵也被逐漸延伸,從實體的標識逐漸演變成了隱形的標識,其指代的對象也不再僅僅是具體的商品,還擴展到了個人、羣體。
“標籤”本是不帶有任何感情色彩的詞語,只是純粹地説明其所指代的商品的信息,但在其概念延伸的過程中,“標籤”逐漸成為了帶有某種感情色彩,且多是負面感情色彩的修飾語
20世紀50年代,美國社會學家萊默特(Edwin M. Lement)和貝克爾(Howard Becker)將“標籤”概念引入到了社會學領域的研究之中,並提出了後來被廣泛應用的“標籤理論”。 [2] 

標籤性質

標籤不一定能夠客觀地反映事物的真實面貌,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眾對被貼標籤者的認知,甚至影響了被貼標籤者對自我的認知。即使貼標籤這一行為本身並無絕對的褒貶之分,但它卻有可能造成某一羣體被社會排斥或疏離。 [2] 

標籤應用

一方面,標籤具有概括的“評定”功能,是對一個人整體品格的評定;另一方面,標籤具有行為導向功能,會引導人們對被貼標籤者採取某種態度和行為,由此引起的人際情境將影響被貼標籤者的行為發展。 [2] 
參考資料
  • 1.    時蓉華(主編).社會心理學詞典[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88.
  • 2.    吳夢. 網絡熱點事件中的地域標籤化現象研究[D].蘇州大學,201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