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樓偃

鎖定
樓偃(461—547)字希賢,南朝齊梁時期烏傷縣(今浙江省義烏市)香山人,在梁武帝時,征戰沙場,鎮守北平數十年,立下了汗馬功勞,被封為燕國公。告老還鄉後,又應達摩之請,主持修建了香山寺。
中文名
樓偃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461年
逝世日期
547年
出生地
烏傷縣(今浙江省義烏市)
事    蹟
在梁武帝時鎮守北平數十年

樓偃步入仕途

公元502年,蕭衍廢齊建梁,建元天監,史稱梁武帝。梁武帝認為經學衰退,玄學盛行是戰亂頻繁的根源。因此,他竭力提倡儒家的經學。天監四年(505)春,下詔在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設立五個學館,每館置博士一名,負責教授《五經》,學生的生活費用由國家供給,寒門學士也可入學。學成後,經“射策”考試,合格者則授以官職。
樓偃身材魁偉,天資聰慧,能文善武。16歲就已熟讀《易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五部經典,並涉獵武經,通韜略。因他學識淵博,被郡縣薦舉入學館。在“射策”考試時,名列榜首。梁武帝以“文章光潔,義理昭明”拔為第一名,授國子博士。不久,又任命他為都官郎中。三年後,依例升為五兵郎官。 [1] 

樓偃巴陵剿蠻

天監七年(508),巴陵(轄今湖南嶽陽市及湖北監利、通城、祟陽等縣)的馬營蠻作亂,州郡不能征服,奏請朝廷派兵征剿。梁武帝召集羣臣廷議。大臣們以樓偃“智足以決事,量足以容人,力足以扛鼎”為由,推薦他擔此重任。於是,梁武帝授樓偃為護軍,令他率軍討蠻。
“蠻”,是南方諸少數民族中人數最多的,常用作南方各少數民族的通稱。他們散居在長江、淮河流域。東至壽春(今安徽壽縣西南),西到巴蜀(今四川省),北接汝潁(今河南省境內),南極江漢(長江、漢水),地方數千裏。“蠻”的派別很多,其所居住地大多在崇山峻嶺、荊棘叢林中。漢族統治者需要蠻族人民向他們出租税、出徭役,當兵打仗。為此,他們不斷向蠻族人民居住地展開進攻。蠻族人民也紛紛起來反抗。官逼民反,他們乘州郡統治力量薄弱時,就聚集數百上千人起為盜賊,燒殺搶掠,無所不為,百姓不堪其擾。有的蠻民居地處於北魏和南梁的交界處,蠻民盜寇,時而投魏叛梁,時而叛魏降梁,成了北魏和南梁的心腹大患。
樓偃率軍到巴陵後,審時度勢,在一個大霧瀰漫的早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然襲擊。蠻寇原是烏合之眾,經受不住樓偃精兵強將的打擊,被消滅了數千人,餘部四散奔逃。樓偃一鼓作氣,乘勝追擊,縱火焚燒山林。蠻民無險可依,被迫移至沿江平原居住。
樓偃沒有斬盡殺絕,而是採取以蠻治蠻的策略,選擇蠻民中威信較高的人,授以官職,這些人既成了地方的長官又是蠻民首領,十分有利於治理,巴陵馬營蠻騷亂很快就平定了。因樓偃平亂有功,梁武帝擢他為護軍都元帥。 [1] 

樓偃鎮守北平

北平(今河南省方城縣東南)原屬北魏,梁武帝乘北魏內亂之機奪為己有。北魏內亂平定後欲收復,因而發生了北平爭奪戰。梁武帝決定選派一員得力干將去鎮守北平。大臣們又提議樓偃擔此重任。梁武帝對樓偃説:“卿足智多謀,有你去鎮守北平,朕可以高枕無憂了。北平距建康路途遙遠,或戰或和憑卿裁決;文武官員犯法,當生當死憑卿判定,一律免奏。”並封樓偃為護軍上柱國燕國公,御宴三日為樓偃餞行。
樓偃治軍,紀律嚴明,軍容整齊,士氣旺盛。他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勇猛異常。在他的影響下,將士們個個前仆後繼,奮勇殺敵,一個月中就打了三次大勝仗,迫使北魏放棄了奪回北平的念頭。
樓偃打敗北魏軍隊後,着手治理北平。北平的百姓絕大多數是漢族,不滿北魏鮮卑族的統治。樓偃因勢利導,把儒家的經學全部搬到北平實施。經過幾年的教化,社會風氣大為改觀,出現了強不凌弱、富不欺貧、出入相友、患難相扶、道不拾遺的好風氣。
中大通五年(533),樓偃已是73歲高齡了。他鎮守北平整整18年。梁武帝下詔召回建康。起程時,黎民頭頂香案,涕淚交流,夾道送行。並聯名寫了奏章一道,奏章上寫道:“自國公在北平一十八年,盜寇消除,生民樂業,今國公回朝,百姓如失父母,恐禍亂又生,烽煙再起,哀求國公留一子繼任。”
樓偃將到建康,梁武帝命文武官員出城15裏迎接。樓偃回朝覆命,武帝問樓偃:“現在朝廷中邪説盛行,異端當道,如何是好?”樓偃奏道:”皇上若要闢謠言,正視聽,全在陛下一人的心。只要陛下以心誠相待,不聽信讒言,尊重道德,有功者賞,有罪者誅,重用賢良方正之士,剔除阿諛謅佞之徒。這樣就會有賢臣輔佐,良將戍邊。君心一正則朝廷安,朝廷安則國治,國治則天下平矣!”梁武帝聽了不悦,雖説:“善哉言矣!”可是仍把它當作了耳邊風。
樓偃見自己已被皇上所輕視,遂請求告老還鄉。梁武帝見樓偃年事已高,準其所求,下詔説:“卿既然榮歸,當賜三子宮爵。長子樓箕襲封國公,授奉政大夫,鎮守北平;次子樓裘襲封燕國公,授左都參政,御前供職;幼子樓亢封國公,授中順大夫,金鑾殿上供職。”梁武帝還應樓偃奏請,賜鐵券三副,免死牌三面。
梁天監年間,嵩頭陀達摩到烏傷縣,居香山叢林間。遊松峭山時與樓偃相遇,兩人約定來年在香山會面。至期相聚,達摩勸説樓偃主持建香山寺。樓偃欣然應允,帶頭募捐建成了香山寺。
樓堰回鄉十多年後,因年邁體衰,一病不起。梁太清元年(547)正月十日病逝。御葬香山祖塋之北,在夏堰建祠追祀。至陳朝太建十三年(581),御賜祠匾“三公堂”。以表樓偃一父三子皆國公也。 [1] 
參考資料
  • 1.    樓 偃  .中國義烏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13-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