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樊記臘汁肉

鎖定
樊記臘汁肉是陝西省西安市的一種著名傳統小吃,該菜品由樊鳳祥父子倆創於1925年,已有近百年曆史;該菜品於1989年參加商業部“金鼎獎”評選活動,被評為部優產品;臘汁肉是一種用醬鍋滷製的醬汁肉,但比一般醬肉酥爛,滋味鮮長。由於選料精細,調料全面,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陳年老湯, 因此所制的臘汁肉與眾不同,有明顯的特色,人們稱讚它是:“肥肉吃了不膩口,瘦肉無渣滿嘴油。不用牙咬肉自爛,食後餘香久不散。” [1] 
中文名
樊記臘汁肉
分    類
小吃
口    味
鮮香
主要食材
豬肉
輔    料
冰糖,八角,丁香,花椒
流行地區
陝西省西安市

樊記臘汁肉歷史源流

樊記臘汁肉 樊記臘汁肉
我國加工臘汁肉的歷史悠久。在《周禮》一書提到的“周代八珍”中的“漬”就是臘汁肉。戰國時代有“寒肉”,當時位於秦、晉、豫三角地帶的韓國已能製作;秦統一後,製作技藝傳到長安(今西安),並世代流傳下來。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記載的“腤肉”製法,與今天臘汁肉基本相同,只是現有的用料製法更為講究。清光緒年間(1904),祖籍陝西藍田的樊炳仁在西安南院門盧進士巷(今盧蕩巷)經營起臘汁肉,他繼承唐代傳統技法並加以改進,在諸多臘汁肉中獨樹一幟。1926年,他把在北京從廚的兒子樊鳳祥叫回參與店務,並把兒子的別名“茂春”用在店名裏,取名“義茂春”,從此,掛起了“義茂春”的牌子。
當時,南院門商賈雲集,店鋪林立,是西安最繁華的地方。不説白天的鬧市,每天晚上戲散以後,商號的掌櫃們(老闆)總要打發學徒到樊記臘汁肉鋪子買些臘汁肉夾饃,以供宵夜。特別是每年端陽節,無論是商號的老闆還是一般市民,總以互贈樊記臘汁肉夾饃引以為榮。當時,樊家備有用豬血塗抹內壁的木藤條簍作為包裝,遠近的食客們買上一簍肉,用紅紙貼於封口,以此饋贈親友,使樊記臘汁肉走州過縣,帶向全國,因這種臘汁肉在火熱的夏季仍能貯存數月而不餿。 [1] 
1989年,樊記臘汁肉榮獲國家商業部金鼎獎。1995年上半年樊記申請商標註冊,從而使老字號義茂春飲食名品得到法律上的保護。這在陝西烹飪界尚屬首例。 [1] 

樊記臘汁肉做法介紹

樊記肉夾饃 樊記肉夾饃
先將豬硬肋肉帶骨帶皮按豬身橫着切成條,用清水漂洗乾淨瀝乾水分。把原臘汁湯倒入滷鍋內,旺火燒開,撇去浮沫,將肉皮朝上,一條條整齊地排放在滷鍋裏。加入料酒、醬油、精鹽、大葱、姜塊及調料袋(內裝八角、花椒、桂皮、丁香、草果、小茴香、玉果、砂仁、蓽撥、良姜),紮緊袋口。上面壓鐵箅子,使肉全部浸於臘汁湯裏。用旺火燒開後,轉用小火燜煮。在煮的過程中,要不斷撇去浮沫,煮約兩小時後,放入冰糖,把肉翻過,繼續用小火燜約兩小時,撈出,拆去骨頭,皮向上放在瓷盤中。 [1] 

樊記臘汁肉食用説明

吃時切臘汁肉少量,夾入剛出爐的白吉餅中,此時饃香肉酥,回味無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白吉餅一起食用還可以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樊記臘汁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