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樂軍

(正軍職離休幹部、湖北省軍區原顧問)

鎖定
樂軍(1916年10月~2007年7月23日),湖北大悟人,1931年5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正軍職離休幹部、湖北省軍區原顧問。 [3] 
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1960年晉升為大校,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中國人民解放軍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1] 
中文名
樂軍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湖北大悟
出生日期
1916年10月
逝世日期
2007年7月23日
榮    譽
被授予上校軍銜

樂軍人物簡介

樂軍,1916年10月出生於湖北省大悟縣宣化店長家衝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1931年5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歷任通訊員、通訊班長、偵察排長、連長、副營長,分區參謀長、團長、副師長、湖北省兵役局副局長、湖北省軍區副參謀長、副司令員、顧問等職。參加了第四次反“圍剿”、二萬五千里長徵、百團大戰、四保臨江、遼瀋塔山阻擊戰等戰役戰鬥。
在建軍八十週年前夕,2007年7月23日,樂軍因病在武漢逝世,享年91歲。 [1] 

樂軍所獲榮譽

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1960年晉升為大校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1] 

樂軍生平事蹟

樂軍1916年10月出生於湖北省大悟縣宣化店長家衝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宣化店是革命老區,屬於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一部分。
1931年5月,年僅15歲的樂軍就參加了鄂豫皖紅軍部隊,其後在紅軍的熔爐中逐漸成長,他打起仗來生龍活虎、勇敢無畏,先是做通訊員,而後是通訊班長、偵察排長,參加了第四次反“圍剿”鬥爭,而後隨紅四方面軍走完了長征路。
1936年10月,就在紅四方面軍長征勝利到達甘肅後不久,樂軍被批准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7年以後,走上抗日戰場的樂軍先後擔任連長、副營長、軍分區參謀長等職,參加了百團大戰。抗戰勝利後他隨部隊挺進東北,任第四縱隊十師三十團團長。第四縱隊是後來解放戰場上赫赫有名的四十一軍的前身,而三十團是四縱善打硬仗的一支隊伍。在梅河口戰鬥、四保臨江戰役中都有過出色表現。
塔山阻擊戰打響時,縱隊司令吳克華決定三十團作為塔山前線的預備隊,當二十八團與國民黨軍浴血拼殺時,樂軍等三十團官兵殺敵心切,躍躍欲試。
1948年10月13日晚,樂軍接到了上級指示:攻打錦州戰鬥明 天發起總攻,錦州決戰的時刻終於到了,希望塔山的各部隊堅持到底,堅決阻擊葫蘆島的敵人,聽到這裏,樂軍更加信心百倍。
國民黨軍不甘心失敗。果然不出所料,10月14日,他們發起更加殘酷的攻勢,傾其全力猛攻我塔山左右兩翼陣地。剛剛接替二十八團守衞鐵路以東陣地的三十團指戰員們,同兇狠的敵人展開了反覆爭奪,而他們面對的,是號稱“趙子龍師”的國民黨軍獨立第九十五師。
在國民黨部隊裏,“趙子龍師”和號稱“千里駒師”的五十二軍二十五師並稱為“雙傑”。獨立第九十五師之所以稱作“趙子龍師”,原因是這個師擅長白刃搏殺的近距離戰鬥,從軍官到士兵都是拼刺刀的好手。長沙會戰中,該師一個連在一個樹林裏與日軍精鋭一個大隊近距離遭遇,士兵們與日軍展開近一個小時的白刃戰,直到將對方整個大隊94人全部殺死。後來連日本軍官打掃戰場時都大感驚訝,發覺日軍部隊屍體基本都是被刀殺,而一向擅長白刃格鬥的日軍大隊長竟被三把刺刀釘在一棵大樹上。據説此戰轟動了整個國民黨戰區,“趙子龍師”從此叫響。即使到解放戰爭時期,獨立九十五師仍是日式裝備,即使如此,它的攻擊力一點也不比國民黨全副美式裝備遜色。塔山阻擊戰時,蔣介石為了鼓舞“趙子龍師”士氣,特意把在該師擔任六年師長、已經擔任國防部戰地視察組第四組組長的羅奇(後任國民黨陸軍副總司令)從華北派到葫蘆島督戰。
塔山陣地上,“趙子龍師”幾次突破了四縱陣地,但又被同樣英勇的四縱指戰員奪回。血戰中,“趙子龍師”的團營級軍官們連鋼盔都不要只戴着大蓋帽,抬着衝鋒槍衝在前面,士兵們則爭先恐後,一排倒下去,一排又上來。周圍的同伴都死光了,活着的人也不後撤,把自己人的屍體拉過來做成掩體像釘子一樣釘在那裏,等待下一次衝鋒,表現得極為強悍兇猛。
即使如此,面對強敵,樂軍毫無畏懼。他清楚地知道,三十團同樣是敢打硬仗的部隊,當敵軍分三路猛撲過來的時候,三十團官兵頑強阻擊。中路敵軍爬上了我鐵路四號陣地即鐵路橋頭堡,四連反擊過來,奪回了陣地,把敵軍壓縮到了鐵路以東。不久,“趙子龍師”再度突進我工事,傷亡過大的四連在工事里正與敵人作最後拼殺的時候,五連三排這時猛烈地反擊上來了。
五連三排機槍班戰士劉殿哲,這位出生於遼東半島的硬漢,在興城戰鬥中頭部、兩肢負傷,但他堅持戰鬥不下火線。戰鬥結束後,他就被送往團衞生隊治傷。這次聽説三十團接替二十八團守衞塔山前沿陣地,劉殿哲帶傷歸隊,堅決要求參加戰鬥,並向連隊黨支部表示:“接受戰鬥考驗,爭取火線入黨。”連隊黨支部同意了他的要求,讓他擔任槍械手。這次,劉殿哲衝在隊伍的最前頭,當他和戰友剛剛搶佔了橋頭堡,敵人便從鐵路上壓下來,劉殿哲和馬海新端起機槍鑽出地堡向敵人猛射,他一馬當先,衝上鐵道,把敵人壓了下去。可是,敵人的機槍打中了他的頭部和右臂,劉殿哲一時昏迷過去。當他醒來的時候,發現身邊的戰友大部分都犧牲了,他和剩下的五個戰友繼續堅持戰鬥,他説:“不能下火線,不死就要和敵人拼到底……”在第三次反衝鋒中,劉殿哲端起機槍向敵羣掃射,他窮追猛打,一氣追了一百五十多米遠,不幸被敵人炮火擊中,壯烈犧牲,年僅24歲。戰鬥結束後,三十團授予劉殿哲“獨膽英雄”稱號,並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而後,樂軍做出決定,凡召開全團指戰員大會,主席台都空着一席留給劉殿哲,以表示對英雄的懷念。這個慣例延續了好多年。
樂軍1916年10月出生於湖北省大悟縣宣化店長家衝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宣化店是革命老區,屬於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一部分。
1931年5月,年僅15歲的樂軍就參加了鄂豫皖紅軍部隊,其後在紅軍的熔爐中逐漸成長,他打起仗來生龍活虎、勇敢無畏,先是做通訊員,而後是通訊班長、偵察排長,參加了第四次反“圍剿”鬥爭,而後隨紅四方面軍走完了長征路。
1936年10月,就在紅四方面軍長征勝利到達甘肅後不久,樂軍被批准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7年以後,走上抗日戰場的樂軍先後擔任連長、副營長、軍分區參謀長等職,參加了百團大戰。抗戰勝利後他隨部隊挺進東北,任第四縱隊十師三十團團長。第四縱隊是後來解放戰場上赫赫有名的四十一軍的前身,而三十團是四縱善打硬仗的一支隊伍。在梅河口戰鬥、四保臨江戰役中都有過出色表現。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