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樂平礦務局

鎖定
樂平礦務局是贛東北最大的煤炭生產企業。地跨瓷都景德鎮市所轄樂平市、浮樑縣、昌江區境內,南北走向80公里。局機關設在樂平市郊後港鎮。2005年遷址到景德鎮市新廠東路289號.
中文名
樂平礦務局
地    區
贛東北
佔    地
南北走向80公里
臨    近
皖贛鐵路206國道縱貫
礦區交通十分便利,皖贛鐵路206國道縱貫南北。北連景德鎮市羅家機場和九景高速公路。水路有樂安江、昌江、通部陽湖直抵長江。
企業現有四對生產礦井,年設計生產能力為110萬噸。另有一對年設計生產能力為90萬噸的在建礦井(沿礦礦業公司)主要從事煤炭生產、建築安裝、鐵路運輸等領域的生產經營活動產品主要有洗精煤、洗精塊、洗混煤、無煙塊煤和無煙統煤。廣泛用於發電、化工、建材、玻璃製造等行業。
樂平礦務局現有下屬沿溝礦、沿溝礦業公司、湧山煤業公司、仙槎煤業公司、東方紅礦、鐵路處等23個單位和社區辦事處,全局在崗職工5558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81人,中級專業技術人員255人。全局擁有固定資產1.57億元,註冊資金1.18億元。2004年工業總產值1.47億元,上交税金0.21億元,居景德鎮市八大納税重點企業第六位。
礦區服務較為完善,建立了7個社區辦事處並有2所擁有螺旋CT、彩色多普勒、電子胃鏡、腸鏡、腹腔鏡、椎間盤鏡、計算機X線攝影(CR)等一系列較為先進診療儀器的綜合性醫院。
樂平礦區煤炭開採歷史悠久,清道光年間,樂平市民用土法開採鳴山煤炭。木世紀20年代初,開始使用近代技術開採。抗日戰爭期間,將礦井自行破壞。1944年恢復生產,由江南煤礦公司樂平礦廠經營。1958年8月,樂平煤礦籌備處成立。1960年7正式成立樂平礦務局,隸屬省煤炭工業管理局。1962年8月撤消制。1973年8月再度組建樂平礦務局,隸屬省煤炭工業局(廳)。1991午1月,樂平礦務局上劃國家統配礦務局,下轄6礦 (鳴山煤礦、橋頭丘煤礦、沿溝煤礦、仙槎煤礦、湧山煤礦、東方紅煤礦)和鐵路管理處、礦山機械廠等11個直屬單位、設計年生產能力131萬噸。年末核定生產能力141萬噸。擁有固定資產原值2.25億元,淨值1.32億元,居全省固定資產原值最多的50家企業的第13位。年末擁有職工1.95萬人。其中:工人17072人,幹部2428人。工人中固定工7620人;幹部中各類專業技木人員1955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13人,中級專業技木人員330人。礦區總人口計5萬人。1992年樂平礦務局被批准為國家大二型企業,1998年下放省政府管理。自2000年以來,樂平礦務局按國家政策先後實施了三批關閉破產項目。橋頭丘煤礦、鳴山煤礦、仙槎煤礦、湧山煤礦相繼破產,並進行了有效資產重組,成立了仙槎煤業公司和湧山煤業公司,全面拉開企業改草改制的序幕。
面對國有企業新的發展形勢,樂平礦務局不斷加快企業改草發展步伐,進一步明確做大做強主業的戰略目標,加大沿溝礦業公司的建成投產力度,力爭這一年產90萬噸礦井在2006年下半年如期竣工投產。為延伸企業產業鏈,北部礦區裝機容量12萬KW的煤砰石綜合利用(電廠)項目已經國家發改委核准,正在啓動運行。企業為優化發展環境、改善辦公條件,局機關遷址景德鎮市區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洪流中,樂平礦務局正努力抓住機遇,開拓創新,深化改草,提升總量,調整產品產業結構,朝着高效益、高水平現代企業邁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