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槲,漢語二級字 [4]  ,讀作槲(hú),是指落葉喬木或灌木,出自《爾雅·釋木疏》。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意    思
落葉喬木或灌木
總筆畫
15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槲hú
⒈ 〔槲寄生〕常綠小灌木,莖柔軟,有節,雌雄異株,寄生在槲、楊、柳、榆等樹枝上,莖葉入中藥。 [3] 
⒉ 落葉喬木或灌木,木材堅硬。葉可喂柞蠶。 [1] 
基本詞義
◎ 槲 hú
〈名〉
即柞櫟 [daimyo oak]。一種櫟屬落葉喬木,葉大,互生,闊倒卵形,粗緣,雌雄同株,花單性,雄花柔荑花序,雌花穗較短,堅果卵球形,殼鬥杯狀,材質堅硬,樹皮及葉可作藥用,分佈於中國、朝鮮和日本。 [3] 

古籍釋義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谷切,音斛。槲𣙙,木名。《爾雅·釋木疏》江河閒以作柱。《本草圖經槲木,高丈餘,與櫟相類,亦有鬥。《唐·許渾·峽山寺詩》古木高生槲。則槲為大木也。詳𣙙字注。
又《玉篇》胡木切。義同。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