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槲葉集

鎖定
《槲葉集》是清代李雪木所作的作品,其詩作別名是太白山人槲葉集。
作品名稱
槲葉集
作品別名
太白山人槲葉集
作    者
李雪木
作者本名
李柏
作品背景
起源
李雪木血著《槲葉集 [1-2] 
寶雞湯峪森林公園龍鳳泉景區向西約十里,公路旁有一墓碑,上書“太白山李雪木”。要知來龍去脈,還得從頭説起。
不仕
“關中三李”之一的李柏,字雪木,眉縣湯峪人。明亡後,歸隱家鄉,終身不仕。清朝康熙皇帝曾多次差人重金禮聘,可每每都遭到李雪木的拒絕。最後李雪木為了徹底擺脱清帝的糾纏,竟悄悄躲入林海茫茫的太白山中,讀書寫文章隱居起來了。
康熙聞訊後,勃然大怒,嚴令陝西巡撫,迅速封鎖太白山區,不準片紙只筆滴墨傳入太白山中。從此數百里太白山區,被清兵裏三層外三層嚴嚴密密封鎖得水泄不通,連打柴的樵夫,垂釣的漁夫,也無法進山營生。真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2]  ”。
寫作
有一天,一個搜山的士兵,在密林叢中險到了幾片槲樹葉片,上面用鮮血蘸寫了密密麻麻的小字詩文,大意是説要學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絕不充當引狼入室、賣國求榮的漢奸吳三桂及辱罵貪官、懲治腐敗的檄文。
知縣呈知府,知府呈道台,道台呈藩台,藩台呈巡撫,巡撫呈總督,最後總督讀過槲葉上的詩文後,不禁心花怒放,眉開眼笑,一腔積愁,頓然冰消,立即下令:“快把這幾片槲葉呈聖上御覽:現在有了線索,不愁拉不出李雪木這條大魚來!”接着重賞了這個士兵,派專人快騎妥貼保護,把這幾片槲葉詩文飛送京城。
總督原本是進士及第探花郎,極愛詩文,飛送北京前,他私下親筆把李雪木血寫的槲葉詩文隻字不漏地抄錄下來,不時偷偷觀賞。後來,李雪木的槲葉詩文,便在士大夫中流傳開來。
此後,太白山中接二連三不斷髮現李雪木寫的血書槲葉詩文。有的在溪流邊,有的在森林裏;有時是一兩片,有時多達幾十片;有的署名太白山人,有時叫太白山李子,有時叫野史氏,有時叫筆洞生……。這樣一年360天,天天有專人快騎護送槲葉詩進京。總督大人也天天親自私抄,天天拜讀欣賞,天天向最要好的知友外傳。
再説,康熙皇帝也極愛文學,當他讀到李雪木槲葉上所寫的同情人民疾苦,影射朝政腐敗苛刻的詩文時,怒不可遏,降旨陝西巡撫,迅速將欺君罔上,無視君臣大倫的逆土李雪木,鎖拿來京從重治罪;當讀到李雪木在槲葉上所寫的稱讚祖國河山壯麗、太白山風景如畫的詩篇時,不禁連連叫好,忙又下詔嚴令陝西總督,要好好保護這位稀世俊才。朝今夕改,使總督、巡撫、知府、知縣好不為難,卻讓李雪木就這樣在太白山、湯峪遠門一帶長期生活了下來。
康熙皇帝后來下詔,把歷年進呈的李雪木所寫的槲葉詩文,精裝成冊,御筆親提書名《槲葉集》,作為珍藏秘本,只供皇宮閲讀,嚴禁外傳。所以李雪木所著《槲葉集》,除陝西總督照手抄本偷印傳出的以外,其他地方很少。
數年之後,康熙還到太白山訪請李雪木,聽説李雪木已經過世,御口親封李雪木為“太白山神”。並在《槲葉集》的扉頁上,御書《太白山神槲葉集》。又傳乾隆皇帝嫌“神”字扎眼,秉筆將“神”改成“人”字。所以乾隆以後的書名便成為《太白山人槲葉集》。不過那個“人”字有點大,那是“人大於神”的暗示。傳説一天夜裏,乾隆皇帝夢見太白山神李雪木斥責他,並給清朝統治地區降下旱災。乾隆又只好登太白山求神祈雨,果然天降甘霖。乾隆便恭恭敬敬御筆親題了八句謝神詩,刻在大石碑上。這通御碑至今還供立在湯峪北20裏的清湫太白廟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