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榮巷

鎖定
榮巷位於無錫市濱湖區北部東至青山西路、蠡溪路河埒街道交界,南至梁溪河蠡園街道相鄰,西至青龍山蠡園惠山區錢橋街道毗鄰,北以惠山為界與北塘區山北街道、惠山區錢橋街道相連。面積22.3平方公里,在這條老巷裏,深烙着中國民族工業先驅留下的足跡。原國家副主席榮毅仁就出生在這裏。
中文名
榮巷
人口數量
6 萬
國    家
中國
長    約
380米

榮巷簡介

榮巷老街是我國著名民族實業家榮德生先生的故居所在地,位於梁溪路之南,呈東西走向,“∽”狀, 當地人説是“龍”形。現在的標準路名叫“榮巷街”。和很多江南的舊巷一樣,百多年前的榮巷街也應該是青石板路。到了20世紀初,榮氏兄弟開廠辦業,認識到交通對地方和企業的重要性,於1914年開始修建迎龍橋至梅園的汽車道,即開原路,榮巷街便成了其中的一段。同時,為了適應汽車的需要,光滑的青石板路也改成了彈石路。 [1] 

榮巷歷史發展

明代初年,無錫榮氏始祖榮清遷來無錫,定居於梁溪河下游北岸,督率子孫闢草荒、築河壩、建家宅,逐漸使之成為田地平疇,屋舍儼然,阡陌交通,有糧田、魚池、桑竹等的安身立命之所,初步建立了上榮、中榮、下榮三個自然村落。
清代康熙二十四年 (1685),梁溪榮氏始建榮氏宗祠,修了第一部宗譜,這表明家族人口已經有了很大的增加。隨着外出經商者日漸增多,賺錢歸來建房者自然也就愈來愈多。這樣,3個自然村落就逐漸聯成一片,榮巷的名稱也由此而來,並在本邑西鄉小有名氣。
進入清代後,榮氏家族的商品經濟有了一定的發展,已有人遠出荊湘經商致富,且“富甲一鄉”,參與一鄉的事務,並開始向外拓展。至清道光以後,榮氏家族的經濟生活主要以耕、織、漁、航、商等為業。1860-1863年由於太平軍與清軍作戰,戰火焚燬了大半個榮巷,人口遂鋭減了一半以上。榮氏家族中的人員因避戰亂而出奔上海等地,從而開始從事棉花、鐵、錢莊、海運等商業活動,以此致富並帶動了榮巷地方經濟的發展,榮巷的自然經濟逐漸被商品經濟所取代。男勞動力外出開拓經商,婦女在家飼農桑。同時也從大半個廢墟上重建了家園,有了華屋和樓房,形式上從實用型逐步向裝飾型轉化。
1900年前後,榮氏家族已有一些人成為洋行買辦,從而西方文化開始滲入榮巷。榮廣大花號是當時全國四大花號之一,它在日本還設有出莊(出口辦事處)。以榮宗錦、榮宗銓兄弟為代表的一些榮氏族人興辦和發展了民族工商業,同時還相應發展了教育事業及其它相關服務性行業,開拓了開原路,建立了電燈公司、圖書館、郵局等。小小的榮巷街已形成了近百家店鋪,成了方圓幾十裏的一個商業中心,以此帶動了各類建築如雨後春筍般的拔地而起。
民國初年 (1912),榮巷正式建鎮,屬無錫縣第四區;民國17年(1928)榮巷歸屬開原鄉。
1978年 榮巷鎮併入河埒公社(後改河埒鄉、河埒鎮),城鎮户口歸屬榮巷街道 [2] 

榮巷相關人物

榮光世
(1835-1880)清官吏。無錫榮巷東浜人。原名景熙,字詠叔,號樾堂。世業商。
少時從師於族人作舟,為作舟及門四弟子之一。沉靜少學,弱冠避亂於崇明,夜讀恆至燈燼。
同治九年舉人,光緒二年進士。官工部水司主事,自雲“生平志不在温飽,得志,願京官,不欲外任。外任,貪官不可為,廉吏不易為也”。假歸四年,以咯血病逝故里。有《蘭言居遺稿》3卷行世。
榮俊業
(1839—1907)清三品官吏。原名錫祉,字履吉,號琴齋。無錫西郊榮巷人。早年奉母避居上海浦東,以負販為生,轉而學幕,結識清末洋務派官吏張佩綸等人,受聘為張氏文案師爺。
1884年中法戰爭時,張赴福建會辦海防,馬尾港之戰失敗,被革職充軍。他即至廣東督撫衙門任文案,曾幫助後補官僚朱仲甫得廣東厘金局三水口總辦實缺,朱遂任履吉族侄榮熙泰為其總帳,成為世交,榮氏由此發家。
榮俊業精書畫金石,後由幕而仕,歷任山東臨淄、堂邑等縣知事、京師課吏館總教習等職,受四品京堂銜。
榮俊業舊居榮巷35號四開間四造進深,當地人稱為“當裏”。為榮氏鉅商“十萬紅”榮秉之開設的“西泰典當”。
榮月泉
(1868—1941年)又名永清,無錫城郊榮巷人。人稱“電報大王”。
民國7年起,他為榮氏企業管理骨幹,先後任無錫茂新麪粉廠漢口福新麪粉五廠、申新紡織四廠的經理和“三新”總公司五金材料部主任。曾赴歐美考察工作,洽訂機器設備;並受上海總商會委託,去巴黎向我國出席和會的代表反映民意,要他們維護國權、爭取解決列強對我國的不平等税則。民國30年逝世,終年73歲。
榮瑞馨
(1872-1925) 實業家。原名瑞錦,無錫城西榮巷人。
其祖父榮劍舟在滬開設榮廣大花號,經營棉花進出口業務,為清末民初我國四大花號之一,以此積有巨資。瑞馨憑父祖之資,先後任上海鴻源紗廠代辦,振華紗廠董事,泰和、怡和洋行買辦
光緒27年與族兄榮宗敬、榮德生合資於無錫太保墩開設茂新麪粉廠(初名保興),是為無錫機制麪粉之始。不就又與張麟魁、葉盛齋等合辦裕大祥錢莊。光緒31年,又與榮氏兄弟合銀27萬兩,於無錫西門太保墩創辦振新紡織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無錫兩大紗廠之一。又倡辦信義火險公司。1908年,裕大祥錢莊倒閉。
1915年,將茂新股份與榮氏在振新的股份交換,就成為振新紡織廠的獨資大企業主。
榮永達
(1880--1931) 棉業鉅子。無錫西郊榮巷西浜人。原名準,字
少鈞。少時家貧,讀書甚少。後經族人介紹,入當時全國聞名的四大花號之一的上海廣大花號習業。
榮伯雲
(1895一? ) 實業家。 無錫西郊榮巷西浜人。父榮炳南在家開設紡織手工工場。伯雲早年入上海申新紡織一廠任職員,以善風鑑輿地為廠主榮德生所賞識。後識見交遊漸廣,於是集資在家鄉開辦三樂公司加工製造和出售蜜餞、罐頭食品,在上海等地設立三樂公司門市部,野荸薺糖果店等。 為了推銷商品,專門出版《羅漢菜》期刊免費贈送,擴大影響。重視利用本地的土特產,把茭白、麪筋、生麩等製成罐頭食品並按花色搭配,八色一盒,物美價廉,食用方便。又把梅、桃等加工成蜜餞,特別是“三樂陳皮梅”,膾炙人口、風靡於世。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