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榜眼府

鎖定
榜眼府位於江蘇省蘇州張家港市港口鎮恬莊老街,清乾隆初期建造,為楊氏住宅。現存四間四進,第一進三間,第二、三進四間均為平房,第四進為四間樓房。整個住宅進深49.3米,前寬11.3米,後寬16.2米,第三進為大廳,通寬16米,進深11.2米,高7米,柱礎為青石鼓墩,抬梁結構,重檐方檐,正桁上鍍金重彩花繪。後樓四間,下層高,上層矮。通寬16.2米,進深7.2米,高7.9米,該故居為仿明建築,2006年被省政府列為第六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榜眼府
別    名
楊氏宅第
時    代
清乾隆初期
門    票
20元(聯票)
保護等級
國保
地    址
蘇州張家港市港口鎮恬莊老街

榜眼府建築簡介

榜眼府 榜眼府
榜眼府位於江蘇省蘇州張家港市鳳凰鎮港口恬莊村老街。榜眼府是清乾隆初期孝子楊岱所建,為楊氏住宅,“顏其室曰愛日齋,曰北堂,開池鑿石栽花木以娛母”。現存四間四進,第一進三間,第二、三進四間均為平房,第四進為四間樓房。到了咸豐時期,楊岱曾孫楊泗孫(1823年~1889年)考中榜眼,授翰林院編修,後退居鄉里。因門前立有四根旗杆,故當地人又稱其為“旗杆裏”。該建築綿延百年,歷經數次修建改建,既有清代前期仿明建築的風格,也有清代中後期的建築風格,建築形制規格很高,是清代典型的官邸建築。
2006年,榜眼府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修復後的“榜眼府”修建面積為1356平方米,共有門廳、轎廳、正廳、內堂四進,內一門額上書有“外言不入,內言不出”字樣,這是那時治家行政的格言。今朝,“榜眼府”是恬莊古街上最大最陳腐的修建。 [2] 

榜眼府保存現狀

張家港榜眼府
張家港榜眼府(11張)
榜眼府建築面積為1356平方米,共有門廳、轎廳、正廳、內堂四進,內一門額上書有“外言不入,內言不出”字樣,這是當時治家行政的格言。目前,榜眼府是恬莊古街上最大最古老的建築。整個住宅進深49.3米,前寬11.3米,後寬16.2米,第三進為大廳,通寬16米,進深11.2米,高7米,柱礎為青石鼓墩,抬梁結構,重檐方檐,正桁上鍍金重彩花繪。後樓四間,下層高,上層矮。通寬16.2米,進深7.2米,高7.9米,大廳和樓房間有北廂房和轉樓連接,另外還留有水碼頭、下水道獸頭出口和部分院牆遺蹟。

榜眼府歷史背景

恬莊楊家是名門望族,歷史上名人輩出。
楊岱,(1737年-1803年)生於清乾隆二年江蘇省常熟縣鳳凰鎮(今屬張家港市)人,為當時名揚天下的孝子。處士楊岱以“天地生財,本以供人之用,用得其當,則吾心盡也”的信念,進一步開拓恬莊,辦義塾、義莊,修鎮內外諸橋,以大石條鋪設四條半街道。至今已歷200多年,仍保持原來格式,建於康雍年間的楊岱南宅;奉旨所築的楊孝子祠,以及北街中段的旗杆裏世家宅第,近期都得以修復,向世人展示當年風采。
楊沂孫 楊沂孫
楊沂孫(1812或181——1881),清代書法家。字子輿,一作子與,號泳春,晚號濠叟,江蘇常熟恬莊人(今屬張家港市)。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舉人,官至鳳陽知府。工鐘鼎、石鼓、篆楊沂孫、隸與鄧石如頡頏。氣魄不及,而丰神過之。偶刻印,亦彬雅邁倫。 楊泗孫(1823-1889年),學名英泗,字鍾魯,號濱石,又號鍾魯。清代蘇州府常熟縣恬莊(今屬張家港市)人,世居恬莊鎮(現為張家港市鳳凰鎮恬莊),遍覽羣書,博通經史。道光十九年(1839年)參加昭文縣試,拔府試第8名附生;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丙午科順天府鄉試第228名舉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考取景山官學教習和國子監學正學錄;咸豐元年(1851年)補授國子監學正;壬子恩科會試中式第206名貢士,複試為一等第5名;咸豐二年(1852年)殿試以一甲二名榜眼及第,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武英殿協修、纂修、總纂,國史館協修等。
楊圻(1875——1941),初名朝慶,更名鑑瑩,又名圻,字雲史,號野王,常熟恬莊人(今屬張家港市),御史楊崇伊子,李鴻章孫婿。年二十一,以秀才為詹事府主簿,二十七為户部郎中。光緒二十八年(1902)舉人,官郵傳部郎中,出任駐英屬新加坡總領事。入民國,任吳佩孚秘書長,亦曾經商。抗日戰爭爆發,居香港,病卒。工詩詞。範鏞《詩壇點將錄》以豹子頭林沖當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