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榕樹廈村

(廣東省東莞市寮步鎮下轄村)

鎖定
榕樹廈村,位於廣東省東莞市寮步鎮西部,距鎮政府約6千米。該村位於小山丘低位段位置。相鄰自然村有石巷村、高圍村、田唇村、水圍村。始建於元朝,因有百年大榕樹而取名榕樹廈村。曾用名葉坊屋村,別名榕樹嚇村。 [1] 
中文名
榕樹廈村
地理位置
廣東省東莞市寮步鎮
元朝,屬東莞縣。明朝至清初,屬文順鄉;清中後期,屬缺口司。民國時期,屬第一區濂平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第五區良橫鄉;1953—1986年,屬第三區上屯鄉、温塘大鄉上屯鄉、東莞縣寮步大鄉上屯小鄉、東莞縣寮步人民公社上屯生產大隊、寮步區上屯鄉;1987年,屬東莞市寮步鎮上屯管理區;1998年起,屬寮步鎮上屯行政村。
世居村民為鍾姓。其先祖從河南潁川遷到南安(江西省大餘縣),後又遷到廣東長樂(五華),在元朝延祐年間(1314—1320年)從寮步鎮下嶺貝遷移至當地。
2015年末,户籍人口249人,其中男性123人,女性126人;80歲以上9人,最年長者89歲(女)。外來暫住人口約5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20人。村民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
傳統農業主要以種植水稻、甘蔗、花生、玉米、番薯、木薯為主,兼養牛、豬、雞、鴨、鵝。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發展開發性農業,在保證糧食增產的同時,還種植荔枝、龍眼、橙柑、蔬菜等,生豬、家禽、塘魚的飼養量也大幅增長,湧現出一大批專業户、萬元户。90年代後推進工業化。村中經營項目以廠房出租為主。2015年,村集體總資產1491萬元,淨資產1169萬元,廠房出租總面積1.78萬平方米,總收入191萬元,總支出73萬元,純收入118萬元。村民收入來源為工資性收入、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經商等。
傳統節慶食品有年糕、煎堆、油角、糖環、炒米餅、冬團、粉果、艾角等。
鄉道香園西路經過該村。村中1965年通電,1990年通電話,1995年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1996年通自來水,2000年通互聯網。
村內有廣府傳統民居7座,建於民國時期至20世紀60年代,佔地面積約350平方米。村有門樓1座,有楹聯“榕常綠葉千年盛;樹廈紅花萬代興”。
村裏有祭祖、酬神、祭幽等活動。村民在春節時會走親戚、祭祖;早、晚參拜土地公;除夕(年晚)祭祀酬神;正月初二“開年”,用豬肉、雞等祭品拜神、拜祖先;清明節、重陽節祭祖;盂蘭節的時候,婦女在夜晚以祭品祭祀和燒紙衣、“元寶”,做“祭幽”。
村民鍾鋈球於2016年編修家譜《鍾鋈球家譜》。祖訓詩為“人懍乾坤志四方,任君隨處立綱常;年深異境為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頃刻宜存仁義事,晨昏須報效忠良,祖宗規訓當牢記,鍾氏子孫永熾昌”。
1988年8月6日,上屯管理區(含榕樹廈村)遭雷雨大風襲擊,倒塌房屋15間,吹折龍眼、荔枝大樹100多株,傷7人。
1989年11月3日,意大利客人及省農科院、市農委等領導到上屯管理區參觀橙柑種植。
該村代表性人物:
鍾檢(1925—2011),曾任寮步區黨支部書記。
鍾波(1916—1942),1938年參加革命(寮步三杞税站工作人員),1942年7月在東莞縣寮步橫坑收税時被敵人包圍,突圍戰鬥中犧牲。
鍾贊初(1922—1942),曾任惠東寶人民抗日遊擊隊小隊長,1942年夏,在東莞縣寮步橫坑作戰時犧牲。 [1] 
參考資料